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避免不讓意外傷害孩子

家裡的浴缸成為很多孩子的戲水樂園, 但這看似淺淺的一汪水卻充滿了危險。

哪些行為是錯的:

把孩子單獨留在浴缸中

很多時候溺水就發生在一瞬間, 家長一定不能離開。 洗浴之後, 及時清空浴缸中的水, 避免孩子爬入或跌入;

帶孩子在禁區“野泳”

河流、公園湖泊等地, 下水後可能遭遇水草的糾纏, 危險極大。 而且家長帶孩子“野泳”也是個壞榜樣, 孩子長大一些後可能獨自和夥伴們去, 從而埋下隱患;

把會游泳的孩子放在公共泳池

即使是有救生員的泳池也不是絕對安全, 孩子從高處跳水可能造成頸骨傷害,

Advertisiment
靠近泳池排水口, 頭髮可能會被管道過濾系統吸入而無法掙脫, 孩子在泳池中吃東西, 也可能嗆噎。

專家建議

為防萬一, 家長應掌握一些溺水後的施救措施。

由於小孩在水中溺死的過程很短, 所以第一步, 應以最快速度將其救上岸。 若是溺入深水, 宜從背部將兒童頭部托起, 使其面部露出水面, 然後將其拖上岸, 傾出呼吸道積水, 保證氣道暢通。

方法一:

搶救者一腿屈起, 將溺水兒童俯臥于屈起的大腿上, 使其頭足下垂。 然後顫動大腿或壓兒童背部, 使呼吸道內積水傾出。

方法二:

讓溺水兒童俯臥于搶救者肩部, 使其頭足下垂, 當搶救者來回跑動時就可傾出其呼吸道內積水。 傾水的同時還必須用手清除溺水兒童咽部、鼻腔裡的泥沙和汙物。

Advertisiment
注意傾水時間不宜長, 以免延誤心肺復蘇。

對呼吸、心跳微弱或心跳剛停止的溺水者, 應迅速進行人工呼吸, 並施行胸外心臟按摩。

經現場初步搶救, 若溺水者呼吸心跳已恢復正常, 可讓其服下熱茶水或其他湯汁後靜臥。 仍未脫離危險的溺水者, 應儘快送往醫院。

哪些行為是錯的:

在餐桌上鋪桌布

孩子隨意一扯, 都可以把桌上的熱湯、熱水傾倒到自己身上。

熱容器放在孩子夠得到的地方

當家裡沒有大人的時候, 孩子就可能拿這些危險品來“過家家”。

爐具可以輕易點著

孩子喜歡模仿家長尋找“火苗”。 不使用爐具的時候應該關掉煤氣的總開關, 讓火種絕對遠離孩子。

家用的插線板沒有蓋

Advertisiment

一定要使用有蓋的插線板, 或確保孩子不會去碰觸插座插線板;在社區玩耍時, 不要讓孩子接近地燈, 以免燙傷。

而一旦發生燙傷事件, 家長要及時採取一系列應急措施:

首先是“沖”, 用流動水沖洗;其次是“脫”, 在水中小心脫去衣服, 否則, 衣服上的熱度得不到散發而繼續作用於創面, 會使創面加深;接著是“泡”:在冷水中持續浸泡30分鐘, 至創面無疼痛感為止, 冷水中最好放少許鹽, 有止痛消腫作用;然後“蓋”:用乾淨毛巾等覆蓋燙處;最後“送”:儘快送醫院。

此外, 專家還提醒家長, 在燙傷情況嚴重時千萬不能喝水。 發生燙傷後, 孩子的第一反應是口渴, 被嚴重燙傷、創面達30%以上者尤其想喝水。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 千萬不可讓孩子喝水。

Advertisiment
因為傷勢重, 喝了水會導致水腫、胃腸道應激性反應, 病情反而加重, 且會對其後的治療產生負面作用。

燙傷後不要塗抹醬油、醋、酒、牙膏等, 也不要使用帶色的藥物和偏方。

電流擊傷

如今家用電器越來越多, 如果家長不注意對孩子進行電器使用知識的講解, 就有可能會發生觸電等意外傷害。 有些孩子喜歡玩電線插座, 將鑷子等金屬器具插入電插座雙孔裡。 而隨著手機的普及, 還有不少孩子喜歡玩充電器, 這些都是可能發生觸電事故的隱患之處。

預防兒童觸電主要靠家長平時的教育和監管。 比如打火機、電熱器、充電手機等不要放在兒童拿得到的地方, 並告訴孩子電源開關尤其是插座用手觸摸的危險性。

對於嚴重觸電的急救,

Advertisiment
一定要做到搶救及時, 用嘴吹小兒口鼻, 同時注意小兒胸部是否隨之起伏, 如無起伏則用手把小兒下頷托起, 使頭向後仰, 吹氣時要使小兒的胸部連續起伏, 直到恢復自主呼吸為止。 同時, 儘快聯繫急救中心, 送醫院搶救。

中毒

孩子留在家中, 家長應對家中的安全隱患進行一次徹底清理:把藥品或化學品(酒精、汽油、清潔劑、農藥等)放置在孩子不易找到的地方;不要把酒精、汽油、清潔劑、農藥等化學劑裝在用過的飲料瓶中。 如果孩子誤服毒物, 家長要立即撥打120;送孩子去醫院時一定要帶上所誤服的毒物或藥物;如果毒物進了孩子的眼睛, 立即用清水沖, 一般要衝15分鐘左右;當孩子的皮膚接觸到一般家用化學用品時, 也可用水沖15分鐘左右,但如果是強酸,不可用水直接沖,要用幹布擦,並立即送醫院。

家長應加強對孩子的自護教育

兒童意外傷害頻發,與部分家長不具備預防意外傷害的意識有很大關係。不少家長認為,把孩子關在家裡是最安全的,但有關資料顯示,43.2%的意外傷害發生在家中,大部分的燒燙傷、氣管異物、藥物中毒等致傷地點就是在家中。

建議家長,對報紙、電視上看到的兒童意外傷害事例,一定要引以為戒,不要僅僅是作為談資,要反思一下:要是自己遇到同樣的情況該怎麼辦?如何不再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作為家長,切不可存在僥倖心理,應時時注意孩子的“自護教育”。孩子應對意外傷害的能力不是先天就具備的,而是需要家長後天的培養和訓練。有這樣一句話可以形象地概括自護的意義:信其不安而後安。“自護教育”是一門全新的社會學教程,家長和老師在關注孩子、保護孩子的同時,也應對孩子進行生活經驗、社會經驗、自然環境知識的教育,努力培養孩子的處事能力與自立能力。只有家長提高了防災和減災意識,才會在平時的生活中、在一些小事上矯治孩子們的危險行為。

也可用水沖15分鐘左右,但如果是強酸,不可用水直接沖,要用幹布擦,並立即送醫院。

家長應加強對孩子的自護教育

兒童意外傷害頻發,與部分家長不具備預防意外傷害的意識有很大關係。不少家長認為,把孩子關在家裡是最安全的,但有關資料顯示,43.2%的意外傷害發生在家中,大部分的燒燙傷、氣管異物、藥物中毒等致傷地點就是在家中。

建議家長,對報紙、電視上看到的兒童意外傷害事例,一定要引以為戒,不要僅僅是作為談資,要反思一下:要是自己遇到同樣的情況該怎麼辦?如何不再讓這樣的事情發生?作為家長,切不可存在僥倖心理,應時時注意孩子的“自護教育”。孩子應對意外傷害的能力不是先天就具備的,而是需要家長後天的培養和訓練。有這樣一句話可以形象地概括自護的意義:信其不安而後安。“自護教育”是一門全新的社會學教程,家長和老師在關注孩子、保護孩子的同時,也應對孩子進行生活經驗、社會經驗、自然環境知識的教育,努力培養孩子的處事能力與自立能力。只有家長提高了防災和減災意識,才會在平時的生活中、在一些小事上矯治孩子們的危險行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