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防止呼吸道的鈹中毒

鈹(Beryllium.Be)為灰白色金屬, 自然界中鈹主要存在於綠柱石(3Be0.Al203-6Si02)中。 工業上常用的鈹化合物有氧化鈹(Be0)、氟化鎄(BeF2), 氫氧化鈹[Be(QH)2]、硫酸鈹(BeS04-4H20)和氯化鈹(BeCl2)等。

從事鈹冶煉作業工人常可接觸鈹及其化合物。 鈹銅合金多用於製造火箭, 特種工具和儀錶零件等。 鈹也是製造X線球管和電子管的原料。 氧化鈹陶瓷具有許多優良特性, 而用於導彈、飛機的超高溫部分。 鍍也用於原子能工業和煉鋼工業。 鈹中毒多因接觸鈹及其化合物的煙塵、粉塵所致。

[毒理]

鈹及其化合物為細胞原漿毒, 又是全身性毒物。 毒性大小與其溶解度有關。 其中以氟化鈹和氧化鈹的毒性為最大,

Advertisiment
一日內吸入0.5~4μg, 即可引起急性中毒。

主要侵入途徑為呼吸道。 不能通過完整的皮膚侵入。 由於可溶性鈹鹽在腸道大部分可形成磷酸鹽沉積, 故經口吸收率很低, 一般不到1%。

吸入可溶性鈹鹽(如氟化鈹、硫酸鈹)時, 主要沉積在骨骼系統;而吸入不溶性鈹鹽(如氧化鈹)時, 則主要滯留於上呼吸道和肺臟。 經口攝入硫酸鈹時, 主要存於胃腸道、肝臟及骨骼, 其他組織基本無鈹。 慢性鈹中毒時含鈹量按下列臟器依次遞減:肺、肝、骨骼、腎、脾。

鈹主要經腸道排出, 部分可經腎排出, 且可通過胎盤侵入胎兒。 人尿鈹含量與接觸量有關, 排泄速度則取決於鈹鹽的溶解度。 由於工業中以吸入溶解度低的鈹化合物為多,

Advertisiment
排出速度一般較慢, 脫離接觸後10年, 尿中仍可發現鈹。

鈹及其化合物對機體作用機理肖未完全闡明, 但與其能抑制鹼性磷酸酶、磷酸葡萄糖變位酶、透明質酸酶和去氧核糖核酸酶並啟動三磷酸腺苷酶和琥珀酸氧化酶等, 從而擾亂了多種酶系統, 產生酶活性改變, 導致生化過程改變及各種病理變化。 此外, 變態反應也參與了鈹及其化合物中毒性疾病的發生與發展。

急性鈹中毒多由可溶性酸性鹽如氟化鈹、硫酸鈹等引起。 病變主要表現為化學性肺炎, 支氣管粘膜和肺泡充血、滲液、出血、組織壞死及血管內血栓形成, 肝臟脂肪變性與壞死, 脾出血和淋巴細胞浸潤, 以及皮膚的病變等。

慢性鈹中毒則多由氧化鈹及金屬鈹引起。

Advertisiment
常在肺內出現廣泛的散在的非乾酪化結節型肉芽腫, 並能誘發實驗動物兔骨肉瘤, 大鼠肺瘤及猴肺癌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