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防止孩子利用負面情緒達到目的

如何防止孩子利用負面情緒達到目的呢?

1.幼兒哭鬧

幼兒會將負面情緒當成一種手段來迫使大人答應他的要求。 典型的表現是:哭、鬧、嘔吐、咬人、賴地、丟東西等。 例如, 有的幼兒和同伴搶玩具, 如果老師沒有幫助他, 便大哭大鬧。 勸說、恐嚇、利誘等各種方法老師都用了, 還是無效。 這種情境相信老師們都不陌生吧?

怎麼辦昵?當幼兒哭時, 老師可以和他玩遊戲, 即讓他用不同的方式說出他想說的話, 第一次小聲說, 第二次大聲說, 然後快點說。 這個遊戲能分散他的注意力, 過了一會兒, 他可能對惹他哭的那件事不那麼在意了。

Advertisiment
教師也可以使用暫停法, 即當他一開始哭時, 立刻打斷他, 冷靜地說:“你又哭了。 我不喜歡聽到你哭, 請你好好說是怎麼回事。 ”如果他改變了腔調, 可以稱讚他:“不哭多好, 我喜歡好好講話的孩子。 ”記住, 教師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緒, 切忌說“又哭了, 真討厭, 煩死了”等話語。

當幼兒鬧時, 教師一定要堅持原則。 不要擔心很多人看著你。 你可以把他帶到安靜的地方, 即暫時與其他小朋友分離, 對他說“老師等著你, 等到你不鬧了, 我們再說話”。 這可以有效地幫助他改正不端行為。 但是切忌讓幼兒感到被排斥和被侮辱, 因為損傷人格的做法更易傷害幼兒。 最好是及時發現, 將幼兒鬧的情緒狀態消滅在萌芽中。

2.幼兒耍賴

Advertisiment

豆豆媽媽到幼稚園去接豆豆, 豆豆賴在幼稚園不肯走, 抱怨說:“你來接我, 為什麼不買冰棒呢?為什麼, 為什麼?”豆豆的老師覺得很奇怪:“豆豆媽媽, 你來之前, 豆豆表現很好, 玩得特別高興。 ”豆豆可能是疲勞了, 但是真正的原因卻是媽媽的出現引發了豆豆的“嬰兒自我”。 教師可能經常聽家長訴說這種現象:孩子在幼稚園是天使, 但在父母一出現時就崩潰了。 我們每個人都有個嬰兒的自我和成熟的自我, 父母看到的幾乎都是嬰兒的自我。

當家長向教師尋求幫助時, 教師可以告訴家長, 當孩子耍賴時, 要瞭解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引起家長的重視, 孩子會從家長的反應中學到經驗和情緒。

因此, 家長應儘量避免和孩子糾纏于一些沒有意義的話,

Advertisiment
而是說你必須說的、做你必須做的。 而且要告訴孩子, 你很不高興他這樣做, 很不喜歡他的這個樣子。 毋庸贅言, 孩子會很快記住父母說的話, 因為他對父母深深依戀, 雖然沒有表現出來, 但是他們會以父母的話為道德標準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