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防止孩子產生妒忌心理

有的孩子一聽到別人成功了, 就覺得自己失敗了, 心裡很難受。 這種心態如果不能及時得到調整, 就會產生忌妒、嫉恨情緒。

有的孩子一聽到別人成功了, 就覺得自己失敗了, 心裡很難受。 這樣的心理對於一個急於上進的孩子而言是真實的, 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這種心態如果不能及時得到調整, 就會產生忌妒、嫉恨情緒。 您覺得該怎麼辦呢?

人大附中的劉彭芝校長告訴過我, 對於孩子的成功心理要加以引導, 特別要防止忌妒心。 劉彭芝校長的做法值得父母們借鑒。

劉校長在當班主任時宣導“消除秘密武器”,

Advertisiment
經常讓學生在班裡進行學習方法的交流。 誰能夠向同學介紹自己的學習方法, 大家就為他鼓掌, 向他表示敬意。 比方說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銀獎的一位同學說:我習慣於躺在床上想問題, 想好了之後起來把它記下來;有的同學的經驗是把知識串成鏈, 以便鞏固複習。 結果這個班裡出現一種風氣, 大家都能敞開胸懷, 把自己的“秘密武器”教給別人, 大家共同提高。 這種做法引導孩子胸懷寬廣, 每個人都獲益很多, 既得到了友情, 又得到了智慧。 他們覺得自己的學習方法比過去多了, 而且在舊的方法上又不斷產生新的方法, 使他們對學習充滿了自信。 在這樣的氛圍中形成的集體, 是溫暖的集體, 在這樣的一個集體中成長的孩子容易形成高尚的人格,
Advertisiment
善於與別人合作。

很多老師抱怨, 優秀學生的培養往往會出現許多問題。 因為孩子之間的競爭使學生之間的關係十分糟糕。 對於父母而言, 同樣有這樣的擔憂, 怎麼辦呢?

父母不要讓你的孩子僅僅為了名次, 為了分數去學習, 更不要鼓勵孩子參與惡性競爭。 如果不能和其他同學友好相處, 不能共同分享學習上的心得, 搞保密壟斷, 就是狹隘的, 有損心理健康的。 要讓孩子學會用大胸懷、大境界對待學習, 在班級裡有朋友, 人緣好, 這會更加有利於孩子的學習。 大家互相團結、幫助, 這才是真正的學習。 防止孩子的忌妒心, 我的教育建議是:

一、關心孩子在班集體的情況。 如果你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秀,

Advertisiment
作為父母就要特別注意他與其他優秀學生的關係處得好不好, 當然也要關注他和班上其他同學的關係如何。

二、消除孩子盲目的優越感。 有些孩子因為學習成績好, 或者各方面發展得不錯, 就會很驕傲。 比方說他看到一些工人、清潔工、廚房的師傅, 態度就非常不屑, 很不友善, 或者鄙視一些窮親戚和做普通工作的鄰居。 這實際上是一種盲目的驕傲, 是一種非常愚蠢的表現。 儘管我老父親文化不高, 但他給我打過一個比方:驢啊馬啊架子大, 有用;人架子大, 沒用。 所以說人特別需要熱情地對待別人.真誠地對待別人, 才會有用。

三、讓孩子體驗普通人的生活。 人大附中有一個很好的做法, 他們組織一些優秀的學生在學校裡進行各種調查,

Advertisiment
如調查食堂的工作人員是怎麼工作的, 調查門衛是怎麼樣站崗執勤的, 調查學校管後勤的各個部門是怎麼保證這個學校正常運轉的。 學生經過大量的調查之後, 回來進行交流, 大家明白了:原來為了讓我們能安心地學習, 有那麼多人在為我們辛勞。 餐廳, 天不亮就要開始準備;門衛, 颳風下雨都要堅守在崗位上, 不管什麼樣的人來都要有禮貌地對待, 而且處處要維護學校的聲譽, 不怕麻煩。 這種教育的成功之處在於哪裡呢?在於它不是用說教的方式, 而是用體驗的方式, 讓學生去調查、去體驗、去感受, 感受那些普通人的崇高境界, 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依存、相互尊重。 這樣的教育孩子是心悅誠服的,
Advertisiment
是從內心裡接受的。

四、多和老師聯繫。 孩子在班上的具體情況需要家長和老師進行良好的溝通, 父母最好定時定期地與孩子的班主任、任課老師聯繫, 瞭解孩子的學習及在校的各方面表現。 如果孩子存在什麼問題, 就能及時瞭解, 還可以請教老師共同解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