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防止寶寶“疹”相隨

春天將要來了, 各種病毒也活躍起來, 稍不注意, 小疹子就隨之而來, 讓媽媽不知所措。 春天, 究竟哪種疹子多發?如何護理和預防呢?

幼兒急疹

流行指數:★★★★

幼兒急疹又稱嬰兒玫瑰疹或燒疹子, 是嬰幼兒時期一種常見的病毒性出疹性疾病, 主要見於2歲以內嬰幼兒, 尤其以1周歲以內寶寶患病多。

幼兒急疹的特點是以突然高熱起病, 體溫在數小時內可上升到39℃~40℃或更高, 初期發熱時寶寶精神反應較好, 持續高熱3~4天后體溫驟然下降, 在體溫下降的同時或稍後皮膚迅速出現淡紅色斑丘疹。 醫生根據熱退疹出很容易就判斷出幼兒急疹。

Advertisiment
皮疹大多為分散性, 全身各處均可見到, 但面部及四肢遠端皮疹較少。 出疹後1~2天便迅速消退, 不留色素沉著, 亦不脫屑。 幼兒急疹病後可獲較鞏固的免疫力, 再次發病者很少見。

護理要點

1. 寶寶出疹後病情就開始逐漸好轉, 所以一般不使用抗生素。

2. 在發病期間, 寶寶應注意休息, 臥床至皮疹消退。

3. 由於高熱時有大量的水分散失, 要注意及時補充水和營養物質。 患病期間的飲食, 應以牛奶、米湯、豆漿、粥以及麵條等易消化的食物為主。

4. 當寶寶高熱不退, 精神差, 出現驚厥、嘔吐脫水等表現時, 家長要及時帶寶寶到醫院就診, 以免造成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功能損害。

預防措施

● 避免接觸患病的嬰幼兒是最佳的預防措施。

Advertisiment

● 如果發高熱, 要及時就醫, 及早請醫生診斷。

溫馨提示

1. 生活要有規律、保證睡眠、並且注意保暖, 防止感冒, 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2. 及時進行免疫預防接種, 如有漏種, 要在1個月內諮詢保健醫師。

3. 堅持鍛煉身體, 適當增加戶外活動, 因為運動不僅能促進身體的血液迴圈, 增強心肺功能, 對寶寶抵抗力的提高也大有好處。

麻疹

流行指數:★★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初起有發熱症狀, 體溫一般持續在39℃以上, 伴有咳嗽、流淚、流涕、打噴嚏、眼結膜充血等症狀。 此期約3~4天, 稱為麻疹前驅期, 一般在發熱第3~5天, 患兒開始出疹, 出疹的順序是耳後、髮際、頸部、前額, 然後迅速地由上而下遍及全身, 最後到手掌、腳底。

出疹期體溫可達40℃,

Advertisiment
同時全身症狀加重, 咳嗽加劇, 兩眼紅腫。 皮疹出齊後, 體溫逐漸恢復, 病情好轉, 如無併發症, 體溫會在發熱後3~5日逐漸降至正常, 皮疹也依出疹順序而消退, 出現脫屑, 並留下棕色的色素沉著, 逐漸淡化至最後完全消失。

麻疹有一些較嚴重的併發症, 如:肺炎、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亞急性硬化性全腦炎等。 如寶寶出現持續高熱不退並伴有出疹外其他症狀時要及時就醫。

護理要點

1. 寶寶出了麻疹, 應安靜臥床休息。

2. 室內空氣流通, 溫暖濕潤, 注意勿使寶寶著涼。

3. 在發熱出疹期間多喝水, 給予易消化而富有營養的飲食, 在恢復期少吃油膩的食品。

4. 在發疹期間, 注意皮膚、黏膜的清潔, 汗濕後及時洗澡, 換乾淨內衣。

預防措施

Advertisiment

● 接種疫苗是預防麻疹最關鍵、最有效的措施。 目前兒童基礎免疫程式規定麻疹初免年齡為8月齡, 18~24月齡復種一次。

流行指數:★★

風疹是由風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好發於1~5歲寶寶, 除1歲以內嬰兒不容易感染外(從母體內獲得的抗體保護), 其餘年齡越小, 發病比例越高。

風疹多見於冬春季節, 可造成流行。 症狀以低熱、上呼吸道輕度炎症、全身散在紅色斑丘疹及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為特徵, 皮疹初為稀疏的紅色斑丘疹, 以後面部及四肢皮疹可以融合, 類似麻疹。 出疹第二天開始, 面部及四肢皮疹可變成針尖樣紅點, 是皮膚紅斑性及水腫性反應。 風疹的一般症狀較輕, 預後良好。

護理要點

1. 讓寶寶臥床休息, 避免勞累。

2. 寶寶居室內要保持清潔衛生,

Advertisiment
空氣要新鮮濕潤, 溫度適宜, 每天中午開窗20~30分鐘, 但不要讓風直接吹寶寶。

3. 剪短寶寶指甲, 避免抓破皮膚。

預防措施

● 預防風疹最可靠的手段是接種風疹疫苗。 寶寶接種的麻風腮三聯疫苗, 對風疹有良好預防效果。

● 風疹病人在出疹前一周和出疹後一周內都帶有傳染性。 因此預防風疹病毒的關鍵是減少與風疹病人接觸。

3. 准媽媽在孕早期尤其要注意預防, 因為感染風疹後, 病毒可通過胎盤傳給胎兒而致各種先天缺陷。 最好的方法是孕前3個月接種風疹疫苗。

水痘

流行指數:★★★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多發於冬春季, 任何年齡均可感染, 多見於7歲以下兒童。

水痘主要通過空氣飛沫經呼吸道傳播, 傳染性強,從發病前一天到全部皮疹結痂期間均有傳染性。水痘有1~2周潛伏期,出疹前24小時寶寶表現低燒、食欲不振、輕咳等“感冒”症狀,隨後皮膚“長痘”,其特點是:皮疹多見於頭部和軀幹,頭髮間也可找到,四肢較少,瘙癢。皮疹最初為紅色橢園形小斑丘疹,約6~8小時內變成表淺的水皰疹,皰壁薄,很易破裂,水痘直徑2~3毫米,繞以紅暈,24小時內皰疹以清亮轉為雲霧狀,3~4天后皰疹開始結痂,然後痂幹而逐漸脫落,不留疤痕。整個病程約為2~3周。在一個水痘患兒身上可見斑疹、丘疹、水皰疹和結痂等各期皮疹同時存在,家長是很容易識別的。

水痘不會留有後遺症。患過一次水痘可終身免疫。

護理要點

1. 寶寶患了水痘應在家隔離至全身皮疹結痂為止。

2. 讓寶寶休息少動,吃些綠豆湯、稀鈑、麵條等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證睡眠時間。

3. 寶寶要剪短指甲,以免搔癢時抓傷皮膚留下疤痕。要勤換衣服,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皮膚繼發感染。

4. 發燒時禁服阿司匹林等退燒藥,病程中絕對禁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簡稱激素),這是因為激素會引起全身播散性水皰或出血性皮疹,高燒持續不退,易併發肺炎甚至腦炎,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預防措施

● 避免與患水痘的寶寶接觸,在水痘流行期,不到兒童遊戲場所活動。

● 接種水痘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法,目前此疫苗屬於自費疫苗,1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接種了。建議最遲在寶寶上幼稚園前,要接種水痘疫苗。

手足口病

流行指數:★★★★★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數由EV71感染引起,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主要症狀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症、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狀。少數重症病例可出現腦炎、腦膜炎、腦脊髓炎、肺水腫、迴圈功能障礙等。

護理要點

1. 一旦發現感染了手足口病,應將寶寶隔離,直到熱度、皮疹消退和皰疹結痂。

2. 寶寶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3. 寶寶因發熱、口腔皰疹導致胃口較差,不願進食。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禁食冰冷、辛辣、鹹等刺激性食物。

4. 寶寶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柔軟。剪短寶寶的指甲,防止抓破皮疹。

5. 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度發熱,體溫在37.5℃~38.5℃之間的寶寶,可採用多喝溫水、溫水浴等方法物理降溫。

預防措施

● 飯前便後、外出歸來要用肥皂給寶寶洗手,不要讓寶寶喝生水、吃生冷事物。

● 家長接觸寶寶前或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垃圾汙物。

● 寶寶的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後應及時清洗乾淨,以防細菌感染。

●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寶寶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傳染性強,從發病前一天到全部皮疹結痂期間均有傳染性。水痘有1~2周潛伏期,出疹前24小時寶寶表現低燒、食欲不振、輕咳等“感冒”症狀,隨後皮膚“長痘”,其特點是:皮疹多見於頭部和軀幹,頭髮間也可找到,四肢較少,瘙癢。皮疹最初為紅色橢園形小斑丘疹,約6~8小時內變成表淺的水皰疹,皰壁薄,很易破裂,水痘直徑2~3毫米,繞以紅暈,24小時內皰疹以清亮轉為雲霧狀,3~4天后皰疹開始結痂,然後痂幹而逐漸脫落,不留疤痕。整個病程約為2~3周。在一個水痘患兒身上可見斑疹、丘疹、水皰疹和結痂等各期皮疹同時存在,家長是很容易識別的。

水痘不會留有後遺症。患過一次水痘可終身免疫。

護理要點

1. 寶寶患了水痘應在家隔離至全身皮疹結痂為止。

2. 讓寶寶休息少動,吃些綠豆湯、稀鈑、麵條等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證睡眠時間。

3. 寶寶要剪短指甲,以免搔癢時抓傷皮膚留下疤痕。要勤換衣服,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皮膚繼發感染。

4. 發燒時禁服阿司匹林等退燒藥,病程中絕對禁用腎上腺皮質激素(簡稱激素),這是因為激素會引起全身播散性水皰或出血性皮疹,高燒持續不退,易併發肺炎甚至腦炎,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預防措施

● 避免與患水痘的寶寶接觸,在水痘流行期,不到兒童遊戲場所活動。

● 接種水痘疫苗是最好的預防方法,目前此疫苗屬於自費疫苗,1歲以上的寶寶就可以接種了。建議最遲在寶寶上幼稚園前,要接種水痘疫苗。

手足口病

流行指數:★★★★★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多數由EV71感染引起,多發生于學齡前兒童,尤以3歲以下年齡組發病率最高。主要症狀表現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症、皰疹,皰疹周圍可有炎性紅暈,皰內液體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狀。少數重症病例可出現腦炎、腦膜炎、腦脊髓炎、肺水腫、迴圈功能障礙等。

護理要點

1. 一旦發現感染了手足口病,應將寶寶隔離,直到熱度、皮疹消退和皰疹結痂。

2. 寶寶房間禁止吸煙,防止空氣污濁,避免繼發感染。

3. 寶寶因發熱、口腔皰疹導致胃口較差,不願進食。宜給寶寶吃清淡、溫性、可口、易消化、柔軟的流質或半流質,禁食冰冷、辛辣、鹹等刺激性食物。

4. 寶寶衣服、被褥要清潔,衣著要柔軟。剪短寶寶的指甲,防止抓破皮疹。

5. 手足口病一般為低熱或中度發熱,體溫在37.5℃~38.5℃之間的寶寶,可採用多喝溫水、溫水浴等方法物理降溫。

預防措施

● 飯前便後、外出歸來要用肥皂給寶寶洗手,不要讓寶寶喝生水、吃生冷事物。

● 家長接觸寶寶前或更換尿布、處理糞便後均要洗手,並妥善處理垃圾汙物。

● 寶寶的奶瓶、奶嘴、餐具使用前後應及時清洗乾淨,以防細菌感染。

●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不宜帶寶寶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