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兒童中耳炎

如何防治兒童中耳炎

中耳炎, 尤其是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多見於兒童, 臨床常表現為耳區脹痛、聽力下降以及伴有發燒、頭痛、乏力、食欲減退等全身症狀, 一旦鼓膜穿孔, 可見膿液從耳中流出, 此時腫脹的症狀反而減輕。 大多數家長常以為耳朵流膿是水灌入耳中所致, 其實不然。

中耳就好比火柴盒, 有六個壁, 前壁就是鼓膜, 將外耳道和中耳隔開。 中耳腔內有三塊起傳音作用的聽小骨與內耳相連。 一般情況下, 洗澡時外耳道雖然進水, 只要鼓膜沒有病變, 水是進不了中耳腔的, 也不可能引起中耳炎。

Advertisiment
那麼, 中耳炎是怎麼得的呢?原來, 在中耳腔內, 有一條細管子通往鼻咽部, 醫學上稱為咽鼓管。 由於小兒的咽鼓管比較短、寬且直, 呈水準位, 加上小兒機體抵抗力較弱, 容易患感冒、鼻炎、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鼻咽部的分泌物增多, 或由於嬰兒吐奶、嗆咳及擤鼻涕用力太猛時, 細菌便很容易從咽鼓管進入到中耳引起化膿性中耳炎。 此外, 給小兒挖耳朵, 不小心損傷了外耳道粘膜或鼓膜導致了感染, 也有可能蔓延到中耳發生炎症。

小兒中耳炎時通常伴有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 當鼓膜尚未穿孔、沒有膿液流出時, 大一些的兒童能自述耳痛、耳朵發悶甚至聽力下降;年紀小的嬰幼兒常表現為煩躁、哭鬧、抓耳朵;鼓膜一旦穿孔,

Advertisiment
膿液流出後, 不適症狀反而減輕。 這時家長千萬不要認為寶寶已經好了, 停止吃藥和治療。 中途停止治療是急性中耳炎長期不愈甚至轉為慢性中耳炎的原因之一。

兒童中耳炎治療方面除了應注意休息、多飲水、營養飲食以及保持大小便通暢外, 還應在醫生指導下給予積極的抗感染處理, 同時應加強中耳局部的消炎處理, 另外應特別注意去除致病因素, 以保持咽鼓管的通暢。 若治療及時得當, 流膿會逐漸減少, 穿孔的鼓膜也可癒合, 對聽力不會造成影響。 若急性期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當, 一旦轉變為慢性中耳炎, 不僅會導致聽力下降, 還會出現嚴重的併發症。

防治兒童中耳炎, 在日常生活中, 家長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Advertisiment

1、給寶寶洗澡、洗頭時, 儘量避免污水流入耳朵;

2、給寶寶餵奶時避免過急或奶嘴上的孔較大, 寶寶來不及吞咽而引起嗆咳, 使乳汁通過咽鼓管上行引起中耳感染;

3、給寶寶挖耳朵時, 動作要輕柔, 避免損傷耳內的皮膚粘膜而引起感染;

4、寶寶感冒的時候, 要特別注意他的耳部是否有異常, 尤其是對得過中耳炎的兒童更要引起重視。 □林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