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面對孩子強烈的嫉妒心

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1 什麼情況下說這句話?

對於過於謹小慎微、生怕做錯什麼事的孩子, 要告訴他: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

2 學會用這句話激勵孩子:

在一個雨天裡, 所有過往的人們的褲腿和鞋上都沾上了水。 但大多數人都不會太在意, 徑直就往自己的目的地走去。

然而, 一個個子不高、身材瘦弱的女孩兒卻不一樣, 她每走一步都是小心翼翼的, 生怕泥水濺到鞋上。 走進醫院大廳, 她再次認真地看了看褲腿的邊沿, 又掏出紙巾, 將鞋上的水珠擦乾淨, 確信沒有一點兒瑕疵之後, 才按電梯上五樓, 走進心理衛生室。

Advertisiment

這個女孩兒叫白蓉, 是一位中學生, 她是來心理衛生科複診的。 數月前, 白蓉發現自己的心理出了一些問題。

“我總想做得最好, 可我總是做不到。 ”白蓉面對耐心傾聽的醫生如實道出了自己的痛苦。 她在市內一所重點中學裡讀書, 成績很好, 老師和父母、單位院子裡的人們, 都稱她能幹。 一年前, 她所在的班級轉來一名女生, 那個女生的成績與她不相上下。 老師為了鼓勵她倆比翼雙飛, 總喜歡拿她倆互比, 比學習、比品德、比自理能力。 比來比去, 白蓉的內心感到了一股壓力。 她總想學習那位女生的長處, 做得更好, 趕上或超過對方, 可又往往很難。 兩人似乎總不相上下, 越是這樣, 白蓉越難過。 不知從何時起, 她開始揣測對方的一切,

Advertisiment
除了學習之外, 連穿衣服、用護膚品、走路的姿勢……每做一件事, 她都會想:對方是怎麼樣做的?會不會比我做得更好?同學們更喜歡誰?最近, 她想做一個自理能力很強的女孩兒, 但她認為自己要做得最好, 母親就必須離家外出, 讓她獨自來完成所有的工作……“她已經找不到自我了……”心理醫生歎息道。 白蓉的“病因”在於她的母親過去包攬了她的一切, 對她缺乏正確引導, 以致她將一般的競爭幻化成了全面搏擊, 事情被過分誇大。 她想做得更好, 可又迷失了自我, 在東施效顰中追求完美無缺, 卻越陷越深。 她的心理要完全康復, 將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還有一個故事說, “六一”兒童節那天, 苗苗的媽媽給女兒和弟弟的兒子各準備了一個小禮包。

Advertisiment
苗苗看了看手上的黃色禮包, 又看了看小弟弟手中的紫色禮包, 突然大哭起來, 撲上去就搶小弟弟的禮包, 還把手上的禮包摔到了地上。 媽媽把兩包禮物當著苗苗的面拆開, 原來這一黃一紫的兩包禮物, 裡面是一模一樣的兩盒瑞士糖。

苗苗破涕為笑, 媽媽卻愁上心頭:才五歲多的孩子呀, 哪來這麼強烈的妒意?

細細想來, 苗苗的嫉妒情緒存在已不是一兩天了。 三歲時, 小堂姐有了一架鋼琴, 而苗苗只有一架電子琴, 苗苗為此生了許多天的悶氣。 和父母一起到伯伯家做客, 她竟發洩般地亂彈一氣, 還說要發明一種小機器蟲, 讓它鑽到鋼琴的肚子裡去, 把小姐姐的鋼琴咬壞。 當時所有的大人都沒有當回事,

Advertisiment
父母也忽略了苗苗心理上的扭曲情緒。

轉眼到了五歲, 苗苗的妒意表現得更強烈了。 比如, 苗苗明明有一套童話叢書, 她的同學羅明沒買到向她借, 她馬上說, 自己也沒買到。 苗苗的媽媽聽得臉都紅了, 回家後問她為何要說謊。 苗苗毫無愧色地說:“他們什麼都比我強。 羅明的爸爸比我爸爸的錢多, 她家比咱家大, 教唱歌、體操和數學的老師都更喜歡她。 我不想讓她趕上我!”

面對女兒如此之強的嫉妒心理, 苗苗的媽媽不知所措:這樣被妒意籠罩的孩子該怎麼辦?

一般來說, 30個月齡內的嬰幼兒暫時還不會表現出妒意。 但隨著年齡越大, 越可能與周圍的夥伴攀比, 對自己幾經努力也無法達到的目標充滿不甘心。 這個時候,

Advertisiment
對“幸運兒”的心理排斥和強烈的妒意就冒出來了。 嫉妒一方面是待人不夠寬容的具體表現, 另一方面也是幼兒自我意識開始覺醒的表現, 是成長的副產品。 通常, 嫉妒情緒強烈的小孩兒, 好勝心也強, 願意為某一方面超出同齡人而付出雙倍的努力。 父母要做的, 只是解決因此而產生的虛榮、攀比、說謊、任性等負面因素, 而不是把嫉妒背後的進取動力也一筆抹煞。

假如發現孩子有妒意, 父母斥之為“可恥的想法”予以打壓, 只會加深孩子內心的矛盾與扭曲。 而鼓勵他們說出來, 則是舒解孩子內心壓力的最佳途徑。 如果孩子的嫉妒物件是小夥伴, 父母應當鼓勵他當著對方的面說出自己的羡慕和不甘心, 比如說:“我很羡慕你有鋼琴。 我覺得我在電子琴上練習,永遠也趕不上你了。”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後,孩子很可能會得到呼應和幫助,比如,對方可能會說:“你到我家來吧,我可以教你彈,我們還可以四手聯奏。”對方也可能會說:“彈琴一點兒意思也沒有,我才羡慕你可以在樓下跳皮筋呢。”無論是哪一種答案,都能極大地緩解孩子的妒意和壓力,不會令孩子自責“我有問題”,從而心理健康地長大。

所以,父母應該告訴孩子,環境雖有不同,情況也有區別,要在自己的家庭環境中學會利用現有條件,沒有十全十美的條件。

苗苗的媽媽聽取了專家的意見,讓苗苗與羅明共度了一次週末。結果苗苗瞭解到:羅明一個月只有一兩天可以見到繁忙的爸爸;羅明沒有在家養小動物的權利;經商的媽媽一走就是半個月,偌大的家中只剩羅明與外婆相依為命……苗苗終於意識到自己的生活中也有令羅明豔羨不已的一面,只是每個小孩兒的幸運和快樂不一樣罷了。

苗苗終於打破了嫉妒之殼,站了出來,笑容燦爛地與羅明和小朋友們牽起了手。

我覺得我在電子琴上練習,永遠也趕不上你了。”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後,孩子很可能會得到呼應和幫助,比如,對方可能會說:“你到我家來吧,我可以教你彈,我們還可以四手聯奏。”對方也可能會說:“彈琴一點兒意思也沒有,我才羡慕你可以在樓下跳皮筋呢。”無論是哪一種答案,都能極大地緩解孩子的妒意和壓力,不會令孩子自責“我有問題”,從而心理健康地長大。

所以,父母應該告訴孩子,環境雖有不同,情況也有區別,要在自己的家庭環境中學會利用現有條件,沒有十全十美的條件。

苗苗的媽媽聽取了專家的意見,讓苗苗與羅明共度了一次週末。結果苗苗瞭解到:羅明一個月只有一兩天可以見到繁忙的爸爸;羅明沒有在家養小動物的權利;經商的媽媽一走就是半個月,偌大的家中只剩羅明與外婆相依為命……苗苗終於意識到自己的生活中也有令羅明豔羨不已的一面,只是每個小孩兒的幸運和快樂不一樣罷了。

苗苗終於打破了嫉妒之殼,站了出來,笑容燦爛地與羅明和小朋友們牽起了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