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面對沒有秩序的孩子?

甯寧今年4歲, 是個小女孩。 我第一次見到甯寧, 是在山林基地她和媽媽剛分到的房間裡。

“媽媽跟你說了多少遍, 怎麼還把鞋子扔到床上?”媽媽努力壓制著自己的情緒。 但看得出來, 她已經很生氣了。

順著媽媽的眼神望過去, 甯寧的床上確實很亂, 有3個布娃娃, 一把兒童牙刷, 兩個礦泉水瓶子, 還有一雙沾滿泥的襪子……

“大李老師, 我剛出去了10分鐘, 甯甯就弄成這個樣子!”甯甯的媽媽抱怨道, 邊說邊時不時地揪一下頭髮, 似乎在回想著什麼。

“對了, 甯寧, 我剛才出去的時候, 你不是在上廁所嗎?現在怎麼出來了,

Advertisiment
你擦屁股了嗎?”甯甯媽媽突然想起來, 趕緊追問道。

“媽媽, 我擦了!”甯寧怯怯地說。

但是媽媽用懷疑的眼光, 三步並作兩步地朝廁所走去, 隨後出來轉身朝床上看了看, 發現床單上有點污濁, 這下媽媽終於忍不住了, 大發雷霆。

“快擦快擦!”媽媽失去理智地拉著甯寧的衣服, 要讓孩子把弄髒了的床單擦乾淨, 孩子一下子哭了起來。

在現實生活當中, 我們經常會遇到如此抓狂的年輕父母, 面對如何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顯得極其無奈。 有時候, 他們的訓斥非但沒有讓孩子改變不良習慣, 反而讓自己生了一肚子悶氣。 就像甯甯媽媽一樣, 面對孩子的問題束手無策, 只能通過吼叫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這顯然是不合理的。 造成孩子沒有形成良好生活習慣的原因很多,

Advertisiment
我們希望能和甯甯媽媽一起找到答案。

創設可以產生秩序的環境

一天晚上, 我來到甯寧家, 希望能夠找到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和對策。

“噓, 甯甯媽, 別吵醒孩子。 ”我小聲跟甯甯媽媽說。

“大李, 你瞧我們家的孩子……嗨, 真是讓人頭疼呀!”甯甯媽媽說。

伴隨著甯甯媽媽的抱怨聲, 我看了看她的房間。 床頭桌上擺滿了東西, 地板上也都是媽媽和孩子的鞋子, 甚至還有幾個礦泉水瓶子, 沙發上也堆滿了衣服……

天呀, 好好的房間, 居然讓甯甯媽媽變成了一個倉庫。 我不禁暗暗歎息, 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 怎麼可能變得有秩序呢?

孩子在6歲之前, 是有秩序敏感期的。 在這一階段, 孩子會對秩序和事物的完整性都很在意,

Advertisiment
這時候, 我們的家長要給孩子提供適當的環境, 幫扶孩子度過這個階段, 才能夠更好地建立起良好的安全感, 讓孩子健康成長。

但是通過我的觀察, 甯寧家裡非但沒有幫孩子很好地建立起秩序感, 反倒是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

“既然甯寧睡了, 那我明天再來吧。 ”我觀察了一圈後, 告別了甯甯媽媽。

第二天吃完早飯, 我再一次走進甯寧家, 但是這一次, 我帶來了一些有趣的小貼紙。 說是小貼紙, 實際上是一些用彩筆劃的標識, 裡面有鞋的標識、玩具的標識、還有衣服的標識……

“大李, 這些小貼紙真好看, 是要送給我嗎?”甯寧問。

“是的, 這些小貼紙不僅要送給你, 還需要你把它貼到房間裡去。 ”之後, 我們彼此商量配合著,

Advertisiment
很快就把寫著物品和區域名稱的小貼紙都貼到了正確的位置上。

“來, 甯甯媽媽, 今天上午, 我們一起收拾房間吧!”我再一次號召起來。

於是, 我們把衣服放進衣櫥, 把鞋放在鞋架上, 又給甯寧佈置了一個工作區, 工作區的桌子上還插了一束花, 我想美好的氛圍是可以影響到一個人的。

“甯寧, 我要跟你介紹一下, 這是你工作的地方, 這是你放牙膏的地方, 這是你放鞋的地方。 ”我說。

就這樣, 當我們創設好環境之後, 孩子很快根據那些提示的小貼畫, 把東西放在應該放的位置上, 也節省了家長對孩子的種種要求。

應該為孩子建立秩序感做榜樣

第三天下午, 我們在室內上課, 內容是孩子和家長可以到各個工作區去自選工作,

Advertisiment
進而讓我們來觀察孩子跟家長互動的模式。

甯甯跟媽媽一起來到教室之後, 很快對廚藝區做餅乾這件事情產生了興趣。 可是, 他們的工作狀態簡直出乎我的意料, 甯寧先是一把抓起麵粉撒到了地上, 然後又把衣服弄濕了, 隨後一不小心把碗打碎了。 而媽媽只是把打碎的碗扔到了垃圾桶, 然後全程都傻傻地盯著孩子。

“甯甯媽媽, 請開始製作餅乾。 ”我提醒道。

“大李, 不好意思, 我不會和麵。 ”甯甯媽媽不好意思地說。

“怎麼, 你沒有做過飯嗎?”我詫異地看著甯甯媽媽。

“小時候, 我媽媽讓我只要學習好就行, 其他什麼事情都不需要做。 ”甯甯媽媽說。

在我接觸的家長裡, 的確有很多家長多才多藝, 吹拉彈唱樣樣都行, 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頗有建樹, 但是要跟孩子一起做家務、產生情感連結時,就很難。甯甯媽媽就是這樣的例子,所以,我們要一點點幫助甯甯媽媽“長大”。

我又觀察了甯寧在其他區域工作的狀態,也是非常混亂,走到哪個區域,東西一扔,或者摸兩下,就放棄了。這是因為甯寧長期生活在混亂的環境中,而甯甯媽媽也沒有辦法給孩子一些可支援性的工作。長此以往,會造成孩子心智紊亂。為了幫助他們,我開始了修復訓練。

我仍舊為他們選擇了廚藝區,但這次不是做餅乾,而是拌涼菜。

我給甯寧準備了黃瓜、番茄、胡蘿蔔、柿子椒……我選的每一種蔬菜都會有好看的顏色,這樣的工作材料會吸引到孩子。同時也準備了調料。

“大李,我們今天要做什麼?”甯寧一進教室就被我的工作吸引了。

“我們今天要做大拌菜,現在請你去洗一下手。”

孩子洗好手後,我要求孩子先拿一個託盤去把食材取過來,然後再放在菜板上切,並且切的過程當中,需要切成一條一條的。在給孩子準備工作材料的時候,我們會把菜先切成一小段,便於孩子再切成更小段的,這讓孩子感到工作很容易,會增加她再一次去做的勇氣。

很快孩子就把菜切好了,倒調料的時候,孩子必須很仔細地把各種調料倒進瓶子裡面,如果不小心,就會撒了或者鹹了,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必須要有秩序感。

“哇,太好了,甯寧。”媽媽驚訝地喊了起來。

因為老師在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設計,所以孩子在不知不覺之中,就能夠很順利地完成相應的任務,而最後結果又是屬於她自己的,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自信起來,而不是天天對著鏡子喊“我真棒,我真棒”。

整個過程是有流程的,所以表面上是拌涼菜這件小事,實際上是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秩序感而設定的。

這時候,媽媽吃著甯寧拌的涼菜,有點合不攏嘴了。

“好吃嗎?”我關心地問道。

“菜很新鮮,調的味道也很好。大李,真的很好吃。”媽媽再一次稱讚起來。

“這一次你也行動起來吧!”我說道。

拌涼菜,只是媽媽學習建立秩序感的第一步。而接下來,更多家庭事務還等待著她去做。甯甯媽媽答應在工作之餘要多做家務,管理好家庭,給甯甯樹立榜樣。

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都要建立秩序感

當然,我們除了在工作中給孩子建立秩序感之外,還有很多地方都涉及孩子的秩序感,比如說,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

在甯寧家裡,除了甯甯的媽媽,還有其他人,比如說甯甯的奶奶,甯甯的爸爸。

有一次我去看他們,奶奶和爸爸正因為吃飯的事情吵架。

“孩子需要餵飯,你小時候就是餵飯長大的,現在也沒事呀!”奶奶說道。

“小孩子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現在已經長大了,應該可以獨立吃飯了。”甯甯的爸爸爭論道。

為了能夠讓他們對孩子的態度達成一致,我又一次次深入到他們的家裡調整狀態,直到他們互相理解,達成共識為止。

就這樣,我們一次一次地幫助甯寧去建構良好的秩序感,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發現甯甯的家人也一起長大了,這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事情。

溫馨小貼士:如何面對沒有秩序的孩子?

1.蒙台梭利說過:兒童是環境性產物。良好的、有秩序的環境會促進人的成長,反之則不然。所以家長要為孩子創設可以產生秩序的環境,什麼東西放在哪裡,都要有相應的歸屬區域。而不是通過強制性的要求,或者沒有明確性的要求,這樣只會把孩子搞得暈頭轉向。

2.設計可以幫助孩子產生秩序。在芭學園,我們稱能夠促進孩子成長的活動叫做“工作”,孩子的很多能力,都是在工作中形成的,表面上孩子是在做“拌涼菜”這樣的家務活,但是實際上卻在建構起孩子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內心秩序。孩子的“工作”就從身邊的家務做起,這樣孩子會對此產生興趣。

3.孩子的混亂,很大一部分是來源於成人的混亂。如果家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秩序感的話,孩子也會受到影響的。所以,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要起到榜樣的作用,這樣才有可能培養出有良好生活習慣的孩子。

但是要跟孩子一起做家務、產生情感連結時,就很難。甯甯媽媽就是這樣的例子,所以,我們要一點點幫助甯甯媽媽“長大”。

我又觀察了甯寧在其他區域工作的狀態,也是非常混亂,走到哪個區域,東西一扔,或者摸兩下,就放棄了。這是因為甯寧長期生活在混亂的環境中,而甯甯媽媽也沒有辦法給孩子一些可支援性的工作。長此以往,會造成孩子心智紊亂。為了幫助他們,我開始了修復訓練。

我仍舊為他們選擇了廚藝區,但這次不是做餅乾,而是拌涼菜。

我給甯寧準備了黃瓜、番茄、胡蘿蔔、柿子椒……我選的每一種蔬菜都會有好看的顏色,這樣的工作材料會吸引到孩子。同時也準備了調料。

“大李,我們今天要做什麼?”甯寧一進教室就被我的工作吸引了。

“我們今天要做大拌菜,現在請你去洗一下手。”

孩子洗好手後,我要求孩子先拿一個託盤去把食材取過來,然後再放在菜板上切,並且切的過程當中,需要切成一條一條的。在給孩子準備工作材料的時候,我們會把菜先切成一小段,便於孩子再切成更小段的,這讓孩子感到工作很容易,會增加她再一次去做的勇氣。

很快孩子就把菜切好了,倒調料的時候,孩子必須很仔細地把各種調料倒進瓶子裡面,如果不小心,就會撒了或者鹹了,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必須要有秩序感。

“哇,太好了,甯寧。”媽媽驚訝地喊了起來。

因為老師在每一個環節都進行了設計,所以孩子在不知不覺之中,就能夠很順利地完成相應的任務,而最後結果又是屬於她自己的,這樣孩子們才能真正自信起來,而不是天天對著鏡子喊“我真棒,我真棒”。

整個過程是有流程的,所以表面上是拌涼菜這件小事,實際上是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秩序感而設定的。

這時候,媽媽吃著甯寧拌的涼菜,有點合不攏嘴了。

“好吃嗎?”我關心地問道。

“菜很新鮮,調的味道也很好。大李,真的很好吃。”媽媽再一次稱讚起來。

“這一次你也行動起來吧!”我說道。

拌涼菜,只是媽媽學習建立秩序感的第一步。而接下來,更多家庭事務還等待著她去做。甯甯媽媽答應在工作之餘要多做家務,管理好家庭,給甯甯樹立榜樣。

在生活的每一方面都要建立秩序感

當然,我們除了在工作中給孩子建立秩序感之外,還有很多地方都涉及孩子的秩序感,比如說,家長對待孩子的態度。

在甯寧家裡,除了甯甯的媽媽,還有其他人,比如說甯甯的奶奶,甯甯的爸爸。

有一次我去看他們,奶奶和爸爸正因為吃飯的事情吵架。

“孩子需要餵飯,你小時候就是餵飯長大的,現在也沒事呀!”奶奶說道。

“小孩子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現在已經長大了,應該可以獨立吃飯了。”甯甯的爸爸爭論道。

為了能夠讓他們對孩子的態度達成一致,我又一次次深入到他們的家裡調整狀態,直到他們互相理解,達成共識為止。

就這樣,我們一次一次地幫助甯寧去建構良好的秩序感,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發現甯甯的家人也一起長大了,這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事情。

溫馨小貼士:如何面對沒有秩序的孩子?

1.蒙台梭利說過:兒童是環境性產物。良好的、有秩序的環境會促進人的成長,反之則不然。所以家長要為孩子創設可以產生秩序的環境,什麼東西放在哪裡,都要有相應的歸屬區域。而不是通過強制性的要求,或者沒有明確性的要求,這樣只會把孩子搞得暈頭轉向。

2.設計可以幫助孩子產生秩序。在芭學園,我們稱能夠促進孩子成長的活動叫做“工作”,孩子的很多能力,都是在工作中形成的,表面上孩子是在做“拌涼菜”這樣的家務活,但是實際上卻在建構起孩子良好的工作秩序和內心秩序。孩子的“工作”就從身邊的家務做起,這樣孩子會對此產生興趣。

3.孩子的混亂,很大一部分是來源於成人的混亂。如果家長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秩序感的話,孩子也會受到影響的。所以,家長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要起到榜樣的作用,這樣才有可能培養出有良好生活習慣的孩子。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如何護理慢性咳嗽的孩子?

    咳嗽的治療方法很多,在家如何進行護理? 首先是要排痰,大一點的小孩排痰比較容易,他吸氣然後咳嗽排痰。小一點的小孩則需要家長説明排痰。例如睡覺時選擇右側臥位,因為右側氣管比較直,排痰容易一點。家長可用... [詳細答案]

  • 1回答

    小兒鼻竇炎該如何用藥?8歲的孩子,用藥一個月不見好轉該怎麼辦?

    你好,治療小兒鼻竇炎,首先要區分屬於急性鼻竇炎還是慢性鼻竇炎,根據不同的情況和病情來服用藥物。平常應該要注意提高孩子的體質,可以經常帶孩子出去曬曬太陽、做做運動,多走動,飲食上要注意合理搭配。 [詳細答案]

  • 5回答

    如何教育5歲的孩子?

    5歲孩子已經有感知力了,所以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和獨立能力。自信心對於一個人的一生都很重要,家長在生活中,應該對孩子多鼓勵,少批評,或者私下批評,一定不要當著本人的面對孩子大聲呵斥甚至打孩子。同... [詳細答案]

  • 3回答

    自閉症該如何面對?怎麼來培養呢?

    你好。導致小兒自閉症的原因,主要是腦部受損。而引起腦部受損的原因,有可能是胎兒時期孕媽濫用藥物,或者是得過麻風或者風疹,另外,懷孕期間窘迫性流產、難產等因素而造成嬰兒大腦發育不全。因此孕期一定要儘量... [詳細答案]

  • 5回答

    如何培養一個優秀的孩子?

    不要給予孩子太大的壓力。現在的孩子都是被學習的。可以理解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但是家長要改變這種“揠苗助長“的想法,讀幼稚園的孩子健康快樂成長才是最重要的。最幼兒階段,更應該注意自理能力、心理...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