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添加輔食快又多
據統計, 由於不科學的餵養觀念和不適當的餵食方式, 有8%的嬰兒曾發生過食物過敏。 寶寶的腸胃功能發育還不成熟, 在給寶寶添加輔食的時候一不注意, 很容易在食用了某些食物後會產生濕疹、特應性皮炎、持續嘔吐、腹瀉、無故拒奶、氣喘或者憋氣等過敏症狀。
Advertisiment
專家表示, 給寶寶添加輔食最好在6個月以後, 並且要從低過敏食物開始, 循序增加。 一些食物如牛奶、雞蛋、花生、海鮮、核果類等經常是導致寶寶過敏的元兇, 最好是在寶寶滿一定月份以後再添加, 比如滿9個月後, 可攝取魚、蛋黃、小麥或豆類製品;12個月前, 不可進食全脂牛奶;18個月前要避開花生、巧克力、堅果、有殼海鮮等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 另外, 添加輔食最好是每週逐步增加一種新的食物, 由蔬菜、米飯、穀類食品、水果開始, 並觀察有無不良反應。
2、寶寶自由玩耍不限制
春季很多家長喜歡帶寶寶出遊, 賞賞花在草地上自由奔跑。 春暖花開的季節固然適合室外活動, 但對於過敏體質的寶寶來說就是一件比較痛苦的事情。
Advertisiment
對花粉過敏的寶寶, 很容易會出現眼癢、鼻塞、打噴嚏、流鼻涕、流淚等過敏症狀。 因此, 寶寶在花園玩耍, 還是有節制一點比較好。 建議媽媽在家中不要放置鮮花, 特別是春節年花儘量放在室外而且不要給寶寶有碰觸的機會。 少帶寶寶到花草茂盛的地方, 尤其不要在風大的時候出遊, 還要注意不讓寶寶隨便摘花草。
3、長期吃抗敏藥防過敏
如果媽媽只是“簡單粗暴”地給寶寶服用抗過敏藥來避免寶寶發病, 那就太危險了。 首先, 藥有三分毒, 即使是過敏保養類藥物的副作用低, 但仍有產生副作用的可能。 而且有些寶寶在服用抗過敏藥後不但無效, 反而會更加過敏, 加劇過敏症狀。 所以媽媽還是不要擅自給寶寶吃任何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