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何預防避免新生兒敗血症

新生兒敗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指新生兒期細菌侵入血液迴圈, 並在其中繁殖和產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禁☆感染, 有時還在體內產生遷移病灶。 仍是目前新生兒期很重要的疾病, 其發生率約占活產嬰兒的1‰~10‰, 早產嬰兒中發病率更高。 菌血症(bacterimia)指細菌侵入人體循環後迅速被清除, 無毒血症, 不發生任何症狀。

此病缺乏特殊的表現, 早期診斷存在困難。 只要在分娩過程中, 有胎膜早破、羊水渾濁、惡臭, 孕婦分娩前有發熱、感染史, 就應警惕患此病的可能。

1、為何新生兒易患敗血症

新生兒的皮膚、黏膜薄嫩, 容易破損, 免疫功能低下。

Advertisiment
當細菌從皮膚、黏膜進入血液迴圈後, 極易向全身擴散而導致敗血症。 母親患感染性疾病時, 某些細菌及其毒素, 可以通過胎盤傳染給胎兒, 多於寶寶出生後48小時內發病。 生產時由於母體胎膜早破、羊水污染、產程延長、助產過程消毒不嚴等, 均可增加感染機會, 而導致新生兒敗血症。

2、症狀早發現, 就醫要及時

在起病初期, 症狀不明顯。 寶寶面色沒有原先那麼好看, 經常哭鬧或多睡, 吃奶少並且嘔吐, 肢體的肢力不像原來那麼有力, 體溫不正常, 黃疸加深, 呼吸窘迫, 腹脹等。 如果新生兒出現拒奶, 或吃奶減少, 反應差、哭聲低、面色發灰、蒼白、皮膚黃疸加深、體重不增, 以及體溫波動等, 應懷疑發生新生兒敗血症。 要及時送往醫院診治。

Advertisiment
如果寶寶面色蒼白、不停呻吟、呼吸困難或皮膚出現花紋、硬腫等表現時, 往往病程已經不是早期了。

3、如何避免預防新生兒敗血症

孕婦注意保護身體健康, 積極治療感染性疾病, 保持臍部衛生。

做到無菌接生, 注意對臍帶的清潔消毒處理。

注意保護寶寶的皮膚、黏膜的清潔, 避免損傷。

避免寶寶與病人接觸, 母親發熱需與寶寶適當隔離、

寶寶的衣服、被褥、尿布要保持乾燥清潔, 最好能暴曬或燙洗。

注意室內空氣新鮮、流通, 經常打開門窗通風換氣, 或用食醋每日熏2次。

由於敗血症的早期症狀不明顯, 如果新生兒有不正常現象, 而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時, 都要考慮敗血症的可能, 要及時請醫生診治。 一旦懷疑是敗血症,

Advertisiment
要抽血兩次做細菌培養, 作出診斷。 血培養檢查的抽血量不多, 不會對寶寶造成危害, 家長不必為此顧慮。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