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廁訓練需避免5大誤區

如廁訓練是一個長期的, 易反復的事情, 在訓練過程中家長有時也會出現一些失誤, 會讓如廁訓練變得更麻煩。 那麼, 如廁訓練中家長要避免哪些誤區呢?

誤區一:選擇夏天給寶寶進行如廁訓練, 不在冬天進行

夏天, 清洗的衣物很快就能晾乾, 寶寶也可以穿著很少的衣服到處跑和玩耍。 但是寶寶的身體發展並不是隨著季節變化來工作。

最好的訓練時間是:寶寶已經準備好了, 同時家長也做好了心理準備, 有足夠的耐心和充沛的體能來開展這項訓練。 如果進展得不順利, 可以推遲, 或從下個月再重新開始。

Advertisiment

誤區二:2歲時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

大部份寶寶準備好進行如廁訓練是在20—30個月的時候。 如果寶寶顯示出這些信號, 如告訴你該給他換尿布了, 對你上廁所很感興趣, 有便意時表現得很安靜等, 訓練更容易成功。 這些信號表示寶寶能感受來自自己身體的信號。 何時如廁訓練由“孩子”做主

誤區三:寶寶應該去衛生間, 而不是用座便器

不管是選擇幼兒馬桶坐墊、寶寶便盆或是絨毛墊、有扶手的椅子等, 這都取決於你。

有些媽媽對座便器有成見, 堅持認為只有洗手間的馬桶才是大小便的地方。 用寶寶坐便器會增加很多額外的工作, 比如寶寶每次用完都要清洗座便器。 如果寶寶習慣在座便器上進行如廁訓練的話,

Advertisiment
那就用吧。

誤區四:發生意外, 表示寶寶還沒有準備好

就算寶寶已經順利通過如廁訓練了, 尿濕褲子還是時有發生的。 對寶寶來說, 有太多東西要學習掌握的了, 比如開始要學習判斷內急要上廁所了, 接著要學習在去洗手間和脫下褲子前的自我控制, 絕不能拉在褲子上......這些都要花很多的時間來反復學習和練習。

最初寶寶不一定總能做好, 特別是當他們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分散的時候, 或當他們很累的時候, 意外總會再次發生。 每當出現這種情況, 表明訓練又要重新開始進行了。

誤區五:寶寶因為淘氣而尿濕褲子

如果寶寶沒有及時尿在便盆裡, 也不要因此而生氣。 他這樣做, 不是想惹你生氣, 也不是因為淘氣。

Advertisiment
家長要注意不要顯露出失望的神情來。 俐落地整理和清潔乾淨, 讓寶寶瞭解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 不要強調這些挫折或把它變成戰場。 繼續實施獎勵措施, 毫不吝嗇你的贊同與鼓勵, 否則僅僅是遞給寶寶糖果的話, 只會被寶寶誤解為是一種賄賂和討好的行為。

家長在對寶寶進行如廁訓練時要儘量避免以上5個誤區。 小編提醒, 不要太過在意寶寶能否自主如廁, 讓寶寶的如廁訓練在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