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導語:現在的孩子大都很聰明, 但他們大部份最後都沒獲得意料中的成功, 原因就在於他們缺乏意志力, 缺乏堅持到底的精神。

有一則新聞說:一個媽媽含辛茹苦把兒子養大, 兒子大學畢業後很快就有了工作。 可是。 他每每幹不到一個月就辭職, 總是抱怨工作任務繁重, 早上要早起, 晚上要加班, 太苦, 太累, 受不了。 兩年了, 兒子心安理得地賦閑在家, 要麼上網打打遊戲, 要麼用媽媽不多的工資去社會上消遣時日。
對於媽媽的指責, 他振振有詞地說:“如果你不能養活我一輩子, 為什麼從小對我那麼嬌慣?”

Advertisiment

星寶寶小編說:兒童和少年時期是人生的基礎階段, 父母有意識地創造一些條件, 對孩子開展吃苦教育, 非常重要, 也有必要。

如何讓孩子吃苦, 吃什麼樣的苦?

1.父母要有讓孩子吃苦的意識

孩子學走路時, 不要總是扶著他, 孩子三歲了, 上街時, 讓他幫你提東西;孩子到了五六歲, 讓他掃地擦桌子, 並告訴他如何節省用電, 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 讓孩子幹粗活和重活, 知道父母需要他們照顧。

孩子上中學, 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費, 錢就這麼多, 超支了只能挨餓。 鼓勵孩子參加公益活動, 讓他們懂得奉獻的快樂, 培養孩子各種生活技能, 讓他們有很強的動手能力。

孩子十五歲左右, 要他在家裡或到外面打工, 鍛煉自己,

Advertisiment
接觸社會, 培養吃苦精神, 父母要捨得讓孩子去吃些苦。

2.孩子要自立

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 在家裡, 自己獨立完成自己生活起居, 打掃自己的房間, 精理自己的物品等, 學習上, 自己獨立思考, 獨立完成。 心理上要獨立。

家長不能代替孩子去考慮問題, 要孩子自己去思考, 尊重孩子的意見, 這樣孩子能獨立思考問題, 能有主見, 從而為孩子以後成功打下基礎。

3.父母主動與孩子一起吃苦

要知道, 只知道享受的父母, 是不可以培養出一個能“吃苦”的孩子的, 所以父母可以與孩子參加晨跑, 參加體育運動, 如一起打球, 一起游泳, 一起旅遊, 這樣可以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 同樣讓孩子得到了鍛煉。

越是愛護孩子, 就越要加強他的“吃苦”教育,

Advertisiment
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罪, 才是真正的愛護與負責。

4.能吃苦來自日常生活中的一點一滴的積累, 來自一件件沒有妥協退讓的小事情。

其實, 讓孩吃苦應該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父母抓住一點一滴, 不在一件件小事上讓步, 這都是必要的, 比如, 當孩子在寒冷的冬天不願起床的時候, 當孩子難以完成一件手工製作的時候, 當孩子正在完成份內的家務活, 小夥伴來找他出去玩的時候, 當孩子感冒發燒的時候, 這些都是鍛煉吃苦的場合。

這個時候, 孩子需要父母家人的鼓勵、引導和鞭策。 要求孩子堅持做完正在做的事情, 要求孩子堅持與困難作鬥爭。 實際上, 吃苦的精神就來自這最後的咬牙堅持之中。

對孩子的吃苦教育, 要講究方式方法,

Advertisiment
“虎媽”、“狼爸”、“鷹爸”的方式並不足學, 父母需先估量孩子吃苦之力而後才行吃苦之孝, 需尊重孩子意願而不強迫命令, 需身體力行發揮榜樣的作用而不能只動嘴不動手, 需持之以恆而不可一曝十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