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姆的母親正懷著她時, 她的父親就已經和另一個女人有染。 帕姆剛一出世, 父親就拋棄了她們。 母親根本無暇考慮他的背叛帶來的影響。 她只能忙於照顧新生嬰兒, 面臨著開始一種全新生活方式的壓力。 帕姆有兩個姐姐:麗薩, 父親離開時她只有兩歲;海蒂則只有四歲。 這三個女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父愛缺失的影響。
剛開始那幾年,
帕姆的母親非常堅強, 靠著孩子祖父母寄來的微薄的撫養費, 她“一直在家”獨自照料三個年幼的女兒, 直到帕姆上小學, 她才開始出去找工作。
我有一次問帕姆,
Advertisiment
假設那些年帕姆的母親不在家——如果她必須出去工作, 或者她在家庭外的社交生活非常活躍——帕姆的成長可能不會一帆風順。 事實上, 她和母親保持了親密的聯繫, 覺得周圍的世界很安全——只要母親在身邊。
當帕姆會走路了, 會說話了, 她和母親偶爾也會發生口角, 但一般不嚴重, 也不會持續太久。 帕姆不敢與母親爭吵, 由於缺少可以傾訴的另一個人——比如父親——帕姆不敢惹母親生氣。 我們在前面已經注意到, 這種情形下的孩子害怕自己的憤怒會破壞同父母的關係, 或者傷害了父母, 所以他們不敢持續對母親的反感。 通常他們會“忍住”,
Advertisiment
同樣, 在這種情形下, 帕姆只好壓抑自己的願望。 她不敢為自己的願望據理力爭, 就如同不敢奢望去發洩對母親的憤怒一樣。 她需要有個父親來保護她, 欣賞她, 但是她沒有。 在以後的歲月裡, 她也無法做到內心堅強。
因為帕姆太依賴母親了, 所以不知道作為一個女人, 成功意味著什麼——在內心深處她仍是個孩子。 由於母親的失敗, 她覺得只有做個男人才能成功。 她親眼目睹了母親這些年的掙扎與奔波, 發誓絕不要重複這樣的生活。 她既不想做一個男人, 也不知道怎樣做一個女人, 她仍然像個孩子似的和母親生活在一起。 我見到她的時候, 她已經二十八歲了,
Advertisiment
帕姆母親和她之間的“共生吸引力”, 幾乎使母女二人快融為一體了。 有一天, 一個朋友給了帕姆一本書《我的媽媽, 我自己》(My Mother, Myself), 帕姆從未讀那本書, 題目就把她嚇壞了。 “它讓我很不舒服, ”她說, “我知道我太依賴媽媽了, 但是我已經不能沒有她。 ”
帕姆也曾和幾個男人有過正式交往, 但是每次一到談婚論嫁的時候, 帕姆總是到此為止。 她解釋說自己總是吸引了“錯誤的男人”。 她的第一任男友一點也沒有責任感, 沒有工作, 還不停地向帕姆“借錢”。 帕姆很沮喪, 最後他們只好吹了。 分手時, 帕姆知道他永遠不會還那些錢, 果然如此。
帕姆的第二次戀愛經過更令她心痛。
Advertisiment
帕姆和一個新同事某一天一起吃飯時終於知道了真相, 她的未婚夫挽著另一個女人走進了同一家餐廳。 一番尷尬的寒暄之後, 帕姆的新同事開始講
述剛才遇見的那一對熱戀中的情侶——她根本不知道那個男人居然是帕姆的未婚夫。 後來他試圖挽回同帕姆的關係, 但是帕姆自從餐廳相遇之後便拒絕再見到他。
她第三任男友是一個年齡上足夠做她父親的人, 也以失敗告終。 正是這幾次戀愛受挫促使帕姆前來諮詢。
帕姆對生活持一種消極態度, 她的消極掩蓋了一種隨時要爆發的憤怒。
Advertisiment
幼年時缺少父親的人面臨情感問題時, 總說自己“坐在潘朵拉的盒子上”。 當他們逐漸長大, 便越來越意識到自己深埋於心的憤怒, 也更難“捂上蓋子”, 控制自己的憤怒了。 雖然打開潘朵拉的盒子是可怕的, 但他們還是希望在探索的過程中有一個堅強而值得信賴的嚮導來指引他們。
帕姆現在仍在抑制自己的憤怒, 設法讓自己不去注意它。 當我試著聊聊憤怒這個話題,她感到非常緊張,立馬岔開了話頭。她現在才剛開始願意去“挖出盒子”,看看裡面的東西。
帕姆的大姐海蒂,在很多方面都與帕姆不同。在她出生的頭四年,父親還在家,這使得她有機會能夠表示她的好勝心。當母親批評海蒂,她生氣了就可以找父親傾訴。她在這一點上心態比較健康,她敢於反抗母親而不用擔心會威害自己的安全。
海蒂表達傷害和發洩憤怒固然不錯,但是她似乎有些太過火了,帕姆形容姐姐“像個火藥桶”。
母親在談到海蒂時,口氣和帕姆如出一轍。母親除了誇帕姆“最乖”,准會加一句“一點也不像海蒂。”
海蒂確實給母親帶來了許多麻煩。她第一次懷孕時才十五歲,孩子的父親是一個高中都未畢業的二十二歲的男孩,他在海蒂和朋友經常光顧的餐廳裡做服務生。“海蒂總是追求錯誤的男人,”帕姆說,“她現在仍然如此。她都三十二歲了,已經結過兩次婚,可現任和前任丈夫的層次都很低。”
海蒂在尋找一個父親——可是總找錯了地方。她選擇層次低的丈夫,表明她需要一個不必太能幹也不必太擅於自我管理的人——這個人需要海蒂更甚於海蒂需要他。但是海蒂不明白,這顯然行不通。
帕姆的二姐麗薩,雖然不像海蒂那樣,她更像帕姆,但她也有自己的問題。
帕姆和母親都無法理解麗薩心中完美的父親形象。她似乎更遷怒于母親,總覺得是母親的過錯使父親離開了全家。麗薩還覺得自從帕姆出生以後,母親似乎也拋棄了她,幾乎無暇顧及她了。由於沒有父親來填補這個感情空白,她內心深處常有一種空蕩蕩的感覺。
麗薩從未正式談過戀愛,只是偶爾約會過幾次,但是她的夥伴都只是“好朋友”。麗薩說她喜歡這樣,也許麗薩和男人的交往要追溯到她對父親的理想化。她無法面對一個現實中的父親,所以保持了一個理想化了的父親的印象——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男人可以與他媲美。在現實中,麗薩不可能對任何男人動心,他們都沒有達到她期望的標準,所以麗薩和男人的交往只停留在“做好朋友”的水準上。
帕姆說到麗薩,“她呀,都三十歲了,穿著舉止還像個頑皮的小姑娘
。”
我們看到父親缺席長久地影響了三個女兒的生活。海蒂仍對父親耿耿于懷,這使她總也無法和男人很好地相處。她總是會被一些失敗者吸引,一方面,他們會成為她暴躁情緒的合理出口;另一方面,這些失敗者也給了她一定的安全感,使她覺得自己不會輕易被拋棄。
帕姆和麗薩在認同她們的女性身份上都有障礙。小女孩身邊需要有個父親來説明她確定女性到底意味著什麼。這種確定的關鍵期大約在孩子出生的第二年:嬰兒在一歲半至兩歲時。父親的影響主要通過他愛孩子的方式來體現,比如他對待女兒比對待兒子更加細心、溫柔些,這樣會使女兒覺得自己是“父親心愛的女兒”。如果沒有父親,小女孩的女性氣質就無法順利發展,這種影響將一直持續到成年以後。
麗薩從來無法真正面對父親的遺棄。父親仍是她心目的英雄,她是這個家裡唯一試圖找尋父親下落的人。儘管麗薩發現他就住在幾百公里以外,也看見了他的家,但從未真正去聯繫他。面對一個真實的父親,也許會破壞她心中精心塑造出的那個理想父親的形象。
嬰幼兒時期父親缺席對女兒的影響:
1.她可能和母親粘在一起,無法真正獨立。
2.總體上來說她對男人不信任。
3.她把父親理想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希望自己像父親一樣,結果缺少了女人味。
4.由於沒有人做她生活中的勇士,她可能覺得不安全,無人保護,面對家庭之外的世界顯得非常脆弱。
5.她內心對父愛的渴望影響了她與男性的正常交往。
帕姆及兩個姐姐在和男人交往、面對工作、面對自己時都有一些心理障礙,嬰幼兒時期缺少父愛是這些障礙的根源所在。她們之間的年齡差異並不是那些問題的決定因素,那只是表明了在孩子成長的不同年齡段,缺少父親帶來的一些不同影響。父愛缺失對孩子的性格也會有影響,不要拘泥於書中提到的年齡差異,還是多想想她們經歷中的相似點吧。
當我試著聊聊憤怒這個話題,她感到非常緊張,立馬岔開了話頭。她現在才剛開始願意去“挖出盒子”,看看裡面的東西。帕姆的大姐海蒂,在很多方面都與帕姆不同。在她出生的頭四年,父親還在家,這使得她有機會能夠表示她的好勝心。當母親批評海蒂,她生氣了就可以找父親傾訴。她在這一點上心態比較健康,她敢於反抗母親而不用擔心會威害自己的安全。
海蒂表達傷害和發洩憤怒固然不錯,但是她似乎有些太過火了,帕姆形容姐姐“像個火藥桶”。
母親在談到海蒂時,口氣和帕姆如出一轍。母親除了誇帕姆“最乖”,准會加一句“一點也不像海蒂。”
海蒂確實給母親帶來了許多麻煩。她第一次懷孕時才十五歲,孩子的父親是一個高中都未畢業的二十二歲的男孩,他在海蒂和朋友經常光顧的餐廳裡做服務生。“海蒂總是追求錯誤的男人,”帕姆說,“她現在仍然如此。她都三十二歲了,已經結過兩次婚,可現任和前任丈夫的層次都很低。”
海蒂在尋找一個父親——可是總找錯了地方。她選擇層次低的丈夫,表明她需要一個不必太能幹也不必太擅於自我管理的人——這個人需要海蒂更甚於海蒂需要他。但是海蒂不明白,這顯然行不通。
帕姆的二姐麗薩,雖然不像海蒂那樣,她更像帕姆,但她也有自己的問題。
帕姆和母親都無法理解麗薩心中完美的父親形象。她似乎更遷怒于母親,總覺得是母親的過錯使父親離開了全家。麗薩還覺得自從帕姆出生以後,母親似乎也拋棄了她,幾乎無暇顧及她了。由於沒有父親來填補這個感情空白,她內心深處常有一種空蕩蕩的感覺。
麗薩從未正式談過戀愛,只是偶爾約會過幾次,但是她的夥伴都只是“好朋友”。麗薩說她喜歡這樣,也許麗薩和男人的交往要追溯到她對父親的理想化。她無法面對一個現實中的父親,所以保持了一個理想化了的父親的印象——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男人可以與他媲美。在現實中,麗薩不可能對任何男人動心,他們都沒有達到她期望的標準,所以麗薩和男人的交往只停留在“做好朋友”的水準上。
帕姆說到麗薩,“她呀,都三十歲了,穿著舉止還像個頑皮的小姑娘
。”
我們看到父親缺席長久地影響了三個女兒的生活。海蒂仍對父親耿耿于懷,這使她總也無法和男人很好地相處。她總是會被一些失敗者吸引,一方面,他們會成為她暴躁情緒的合理出口;另一方面,這些失敗者也給了她一定的安全感,使她覺得自己不會輕易被拋棄。
帕姆和麗薩在認同她們的女性身份上都有障礙。小女孩身邊需要有個父親來説明她確定女性到底意味著什麼。這種確定的關鍵期大約在孩子出生的第二年:嬰兒在一歲半至兩歲時。父親的影響主要通過他愛孩子的方式來體現,比如他對待女兒比對待兒子更加細心、溫柔些,這樣會使女兒覺得自己是“父親心愛的女兒”。如果沒有父親,小女孩的女性氣質就無法順利發展,這種影響將一直持續到成年以後。
麗薩從來無法真正面對父親的遺棄。父親仍是她心目的英雄,她是這個家裡唯一試圖找尋父親下落的人。儘管麗薩發現他就住在幾百公里以外,也看見了他的家,但從未真正去聯繫他。面對一個真實的父親,也許會破壞她心中精心塑造出的那個理想父親的形象。
嬰幼兒時期父親缺席對女兒的影響:
1.她可能和母親粘在一起,無法真正獨立。
2.總體上來說她對男人不信任。
3.她把父親理想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希望自己像父親一樣,結果缺少了女人味。
4.由於沒有人做她生活中的勇士,她可能覺得不安全,無人保護,面對家庭之外的世界顯得非常脆弱。
5.她內心對父愛的渴望影響了她與男性的正常交往。
帕姆及兩個姐姐在和男人交往、面對工作、面對自己時都有一些心理障礙,嬰幼兒時期缺少父愛是這些障礙的根源所在。她們之間的年齡差異並不是那些問題的決定因素,那只是表明了在孩子成長的不同年齡段,缺少父親帶來的一些不同影響。父愛缺失對孩子的性格也會有影響,不要拘泥於書中提到的年齡差異,還是多想想她們經歷中的相似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