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果孩子太聽話會失去其自身動力

當然, 孩子畢竟是孩子。 11歲的孩子不能開車, 不能選舉, 甚至不能獨立, 必須有大人監護, 也必須聽父母的話。 我們也經常遇到過必須讓孩子聽話的情況。 但是, 簡單命令是最懶惰的辦法, 結果往往造成孩子不情願, 甚至反叛。 最好的辦法, 還是和孩子平等地討論。 比如我們碰到的一個大挑戰, 就是讓女兒練鋼琴。 女兒喜歡鋼琴, 可就是不肯練。 我們和她談過許多次:“如果你不想學, 就不必學。 如果想學, 我們就支持你, 那就要學出個樣子。 ”女兒也坦承地告訴我們, 她不想當職業音樂家, 只是希望保持這個愛好。

Advertisiment
於是我們告訴她, 不必一天練三四個小時。 但是, 即使是業餘愛好, 一天一個小時或者45分鐘還是要有的。 否則彈不出個樣子, 樂趣在哪裡呢?她對此沒有異議。

但是, 一到練時, 又要找藉口不練。 我終於坐下來和她長談:“我知道你現在很忙, 練琴也很苦。 爸爸媽媽從來不強迫你幹任何事情, 是你自己要堅持學下去。 甚至爸爸媽媽讓你放棄你就會哭。 你想要的是結果, 但不想為之付出努力。 對不對?”

她無奈地點點頭。

“不付出努力的人應該得到結果嗎?能夠得到結果嗎?”

“當然不能。 ”

“好, 那你希望爸爸怎麼做?爸爸和你講過朋友家的孩子:她小時候死活不彈琴, 最終只好放棄了。 到了高中時, 她又看見同學彈得特別好, 非常羡慕, 問父母為什麼不讓她學。

Advertisiment
父母告訴她是她自己堅決不學的。 結果她很不滿地質問:‘你們為什麼不像其他家長那樣逼我學呀?’”

我接著說, “爸爸當然不會逼你。 但你也想想看, 如果爸爸不督促你, 你即使每週上課, 最後還是彈不好, 過去學的技藝也浪費掉了。 如果爸爸督促你一下, 你現在也許不那麼舒服, 但是你能堅持下去。 我現在讓你回答這樣一個問題:假設你現在二十歲了, 鋼琴荒廢了。 你回首過去十年, 你是希望爸爸小時候督促你一下、推你一把、讓你堅持下來、進而能彈出優美的曲子呢, 還是無所謂, 覺得爸爸不必來煩你?站在你二十歲的角度看, 你希望爸爸怎麼做?”

女兒沉吟一下, 馬上說:“恐怕我還是希望爸爸督促我的。 ”

“好, 我們一言為定。

Advertisiment
是你要求爸爸督促你。 以後爸爸就每天督促你。 你還是個孩子。 有小孩子共同的問題。 做事難以持久。 這時候大人幫助督促一下也是有必要的。 其實, 不僅僅是孩子需要這種説明。 你看看那些奧林匹克運動員:自己花錢雇個教練。 教練幹什麼?其中的一項任務, 就是在運動員練不定時大聲吆喝, 幫助運動員挺過來。 現在爸爸就是這種你自己聘請的教練了。 ”

這就是我們和女兒的關係。 我說很難想像她會反叛, 一大原因是她很難找到反叛的物件。 孩子當然要聽大人的話。 但是, 孩子一天天地長大, 也一天天地在學習如何把握自己的生活, 而不是被人控制。 家長對孩子最大的責任, 是不斷地讓孩子增強對自己生活的把握,

Advertisiment
讓他們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召喚, 學會運用理性對生活作出重大的抉擇。

許多父母成功地培養了“聽話”的孩子, 把這些孩子推進名校、送上優越的工作崗位。 但是, 在這一過程中, 孩子把握自己生活的能力不僅沒有成長, 反而萎縮了。 他們變成了聽從安排的一代, 喪失了自身的生活動力。 這, 恐怕父母是最大的“禍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