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果孩子打翻了一大瓶牛奶怎麼辦

先做個選擇題:A和B, 哪樣東西對你來說更重要?

A。 你的孩子B。 一瓶牛奶

你一定會覺得這個問題很弱智, 甚至都不屑回答。 然而, 與其說這是個無聊的問題, 不如說它是一個善意智慧的提醒, 提醒你在管教孩子時要具備一種理智的心態――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選擇A”的心態。 有了這樣的心態, 你才能更好地回答接下來的這個問題:如果你的孩子打翻了一大瓶牛奶, 你會怎麼辦?

在他打翻牛奶之後

一天, 小男孩葛雷自己打開冰箱去夠一大瓶牛奶, 結果失手打翻了這瓶牛奶, 弄得牛奶滿地都是。 媽媽聞聲趕到廚房。

Advertisiment
看到眼前這片“觸目驚心”的牛奶的海洋, 媽媽會大叫嗎?

如果你邊讀邊隨著文字在腦海中構想出了一個活生生的情景, 那麼讀到這裡, 你已經預感到接下來將會是一場“驚心動魄”的“母子大戰”了吧?――媽媽氣得大喊大叫, 兒子嚇得大哭大鬧……不過, 為牛奶“報仇”, 拿孩子“問罪”, 那是只有面對孩子問題時抱著“選擇B”的心態的家長才會有的想法和做法。 葛雷的媽媽會是哪種心態的家長?

是的, 媽媽大聲叫了起來:“哇!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大的奶水坑!”令葛雷意想不到的是, 媽媽的叫聲裡沒有一絲憤怒, 只是充滿了驚訝。 “反正現在我們沒有辦法痛飲這瓶冰爽、香濃的牛奶了, 如果再不在上面玩兒一會兒的話, 豈不是更可惜?”媽媽不但沒有對兒子大發雷霆,

Advertisiment
反而讓他繼續“造反”, 在牛奶上玩耍。

玩兒清水對一個小男孩來說就已經夠有誘惑力的了, 更何況是玩兒牛奶?葛雷當然願意了, 他在奶水坑上面又蹦又跳, 痛痛快快地玩兒了好幾分鐘, 直到他玩兒累了。

可見, 葛雷的媽媽是一位持有“選擇A”的心態的家長, 儘管她也可能會像大多數家長那樣忍不住心疼一下牛奶, 但她把兒子看得更加重要。 因為媽媽有這樣一種心態, 當她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犯下的過錯時, 才會冷靜地告訴自己“沒什麼大不了的”, 才不會不依不饒地糾纏孩子的過錯, 才會以良好的情緒去關愛孩子的情感。 也許你會問:“那不就成了溺愛、縱容孩子了嗎?”然而, 關愛與溺愛的最大區別在於,

Advertisiment
它不會停留在一個“完全無所謂”的表面, 不會讓孩子把錯誤不放在眼裡、不當回事兒, 它會立刻就去關注孩子問題的根源所在, 並進而找到解決的辦法。

“好吧, 既然這場混亂是你造成的, 現在就請你把這裡收拾好。 清理這樣一場混亂需要一塊海綿、一條毛巾或是一隻拖把。 你想要哪樣?”媽媽問。 葛雷選擇了海綿, 在媽媽的幫助下, 將打翻的牛奶清理得乾乾淨淨。

媽媽又說:“我們已經在用兩隻小手去抓一個大牛奶瓶的事情上做了個失敗的試驗, 我想我們應該想個辦法重新試一次。 ”於是, 媽媽把剛才那個瓶子裝滿了水, 和葛雷一起到院子裡練習拿瓶子。 最後, 葛雷終於可以緊緊地抓住瓶子了, 因為他發現了一個秘訣:只要抓住靠近瓶嘴兒的地方就可以了。

Advertisiment

一個原本被我們以為危機四伏、罵聲哭聲一片的“瘋狂戰場”最後竟有如此令人皆大歡喜的結局, 這大概是只有善良智慧的母親才能導演的“劇情”吧。 比起一些喜歡糾纏孩子問題的家長不單無法挽回損失, 並且終將“釀造”一個或膽怯或倔強、或順從或叛逆的孩子, 這位善於把精力用在關愛孩子情感、解決孩子問題上的母親能夠成就一個怎樣的孩子呢?

葛雷後來回憶道:“那件事不僅讓我以後再沒有打翻過牛奶瓶, 它還使我明白犯錯並不可怕, 關鍵要從錯誤中汲取經驗、學到新東西。 ”

這個小男孩葛雷就是長大後取得過多項重要醫學成就的著名科學家史蒂芬・葛雷。

一場“禍”卻使一個孩子意外地收穫到一些快樂、一些經驗和一些道理――全因這個孩子的家長在試圖解決孩子的問題而不是糾纏他的問題。

Advertisiment
想想看, 既然覆水難收, 我們幹嗎非要再搭上孩子, 讓他連同那微不足道的“水”一起被“潑掉”呢?倘若我們能用愛孩子勝過一切的心態來面對孩子的問題, 很多時候, 一個小小的物質損失反而會在無形中使我們收穫一筆巨大的財富, 這筆財富就是孩子在成長的旅途中向前邁出了彌足珍貴的一大步!

另有一個孩子, 他很想看看媽媽那塊金表裡面是什麼樣的, 於是就把表給拆了。 換成其他孩子, 估計這件事被家長發現之後就“不會有好日子過了”。 可是這個孩子的媽媽發現後並沒有大驚小怪, 反倒覺得這是孩子有好奇心、愛動腦筋的表現。她沒有責駡孩子,更可貴的是,她也沒有“大方地”當成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而是把孩子帶到修表師傅那裡,讓他認真觀察表內的結構,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問問師傅。就這樣,一筆修表費給孩子換來了一堂生動、直觀的修表課,既滿足了孩子寶貴的好奇心,又培養了孩子不畏錯誤和失敗、勇於探索的“科學”的性格,可謂一箭雙雕。這無疑也是一個“因禍得福”的結局,是只顧糾纏孩子的問題而不去想辦法解決孩子問題的家長無法導演的精彩結局。

愛,應該不只是一顆熾熱赤誠的心,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時,它也應該成為一種積極樂觀、善解人意的心態。這種心態常常能把我們從眼前的一片混亂中解救出來,讓我們不必對孩子的問題咬牙切齒,從而能夠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比那些問題本身更加值得關注的解決問題、促使孩子進步的方法。一旦找對了方法,我們就會驚奇地發現:原來恰是因為孩子闖下了“禍”,才使孩子得來了“福”。

倘若我們能用愛孩子勝過一切的心態來面對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一個小小的物質損失反而會在無形中使我們收穫一筆巨大的財富,這筆財富就是孩子在成長的旅途中向前邁出了彌足珍貴的一大步!

愛,應該不只是一顆熾熱赤誠的心,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時,它也應該成為一種積極樂觀、善解人意的心態。

一旦找對了方法,我們就會驚奇地發現:原來恰是因為孩子闖下了“禍”,才使孩子得來了“福”。

反倒覺得這是孩子有好奇心、愛動腦筋的表現。她沒有責駡孩子,更可貴的是,她也沒有“大方地”當成什麼事都沒有發生過,而是把孩子帶到修表師傅那裡,讓他認真觀察表內的結構,遇到不明白的地方,還可以問問師傅。就這樣,一筆修表費給孩子換來了一堂生動、直觀的修表課,既滿足了孩子寶貴的好奇心,又培養了孩子不畏錯誤和失敗、勇於探索的“科學”的性格,可謂一箭雙雕。這無疑也是一個“因禍得福”的結局,是只顧糾纏孩子的問題而不去想辦法解決孩子問題的家長無法導演的精彩結局。

愛,應該不只是一顆熾熱赤誠的心,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時,它也應該成為一種積極樂觀、善解人意的心態。這種心態常常能把我們從眼前的一片混亂中解救出來,讓我們不必對孩子的問題咬牙切齒,從而能夠更加清醒地認識到比那些問題本身更加值得關注的解決問題、促使孩子進步的方法。一旦找對了方法,我們就會驚奇地發現:原來恰是因為孩子闖下了“禍”,才使孩子得來了“福”。

倘若我們能用愛孩子勝過一切的心態來面對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一個小小的物質損失反而會在無形中使我們收穫一筆巨大的財富,這筆財富就是孩子在成長的旅途中向前邁出了彌足珍貴的一大步!

愛,應該不只是一顆熾熱赤誠的心,尤其是在教育孩子時,它也應該成為一種積極樂觀、善解人意的心態。

一旦找對了方法,我們就會驚奇地發現:原來恰是因為孩子闖下了“禍”,才使孩子得來了“福”。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