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果孩子擁有這樣的教室,就不至於每次開學都患假期綜合症

▋圍桌教學, 有班規, 更有“分貝要求”

推開教室門, 你就能看到一個歡迎貼。 裡面的桌子都是拼在一起, 分成了5個小組——這是個學生人數20左右的班。

走進教室, 站在學生小組學習區, 每組桌子中間有一個代表小組的數字。 往前看, 正中是一個大白板, 那裡就是教學中心區, 有一塊大地毯 , 再往上看一點, 正中就是一個投影儀。

仔細看學生們每天看得最多的白板, 上方清晰地懸掛著5條班級的規則:

在白板上貼重要提示是美國小學教室的“慣例”, 有的教室, 會在上面貼各種“乾貨為主, 賣萌為輔”的時間表:

本文分享的這個教室,

Advertisiment
則在白板的兩側各貼上了一列圓圈, 對應一天的各個時間點, 幫助孩子們理解時間的概念。 白板旁邊, 是兩塊黑色的展板, 隨時等候貼上孩子們的優秀作品。

一個有意思的小細節:展板上面還貼了一排五顏六色的卡片——這是不同活動對聲音分貝的要求!

▋老師在教室裡辦公, 學生檔案隨手可拿

教學中心區的大白板左邊, 是老師辦公區——常用的電腦、電話、檯燈、CD機就放在這裡。 牆上懸掛的透明袋用來放每天的學習目標。 下圖左側是一塊移動白板, 這小白板在美國受歡迎的程度, 就如同 iphone一樣, 每個教師最少都有一個。

透明袋旁邊是學生作品存檔區, 可以按照主題分類, 也可以按照學生分類。 下面還有一排掛鉤,

Advertisiment
用來掛學生書包、衣帽。

▋儲物櫃上貼滿新學的詞彙

再來看整個教室——教學中心區的右側, 是儲物區, 有櫃子和各種儲物箱。 櫃子上有大小寫字母, 而儲物箱上標了1-10的數字線。

把每一個新學的詞彙貼到開頭字母的旁邊, 一年下來, 應該會滿滿的。

儲物櫃旁邊是一個小桌台, 上面彩色的塑膠收納筐裡分別裝了不同的文具。 (顏色和後面的小展板呼應, 明亮又有秩序)

再往右邊看一點, 是一個小小的寫作區。 有寫作的本子和所需要的文具。

▋無紙教學, 教室後牆一排電腦

再來看整個教室的後面。 正對教室大白板的, 是一個超大的百葉窗, 保證了教室充足的採光。

百葉窗前的, 整齊地放著一排電腦!沒錯, 美國很多學校的學生從一年級就已經配電腦了,

Advertisiment
很多課堂內容和考試都是線上的。

教室的左後方是教師小組學習區。 半圓桌是小組學習的首選, 老師坐在中間, 學生們圍在旁邊。

小組學習區裡還配了兩個書架, 上面放置了16個收納箱, 每一個收納箱都貼了標籤。 上面的籃子不只是裝飾花, 還有收納。

放置在半圓桌旁邊的材料分發區:黑色文具桶、粉色的一周作業框, iPad架。 桌子下面分別放數學和英語材料箱。

▋教室不應缺少舒適的閱讀角

教室的右後方, 是一個專門開闢出來的圖書角。

走近一看——沙發+地毯+抱枕 , 極大提高了閱讀的舒適度。 彩色塑膠收納筐將圖書分類, 顏色跟後面的展板邊框呼應。

美國學生的閱讀是分等級的, A-Z, 逐級遞增。 像下圖這些, 都是C水準的閱讀材料,

Advertisiment
在這一等級內又根據內容進行了分類。

右邊的書架上放置了21個綠色和藍色的收納箱, 空的。 每個空的收納箱對應一個號碼 1-21, 是屬於不同學生的。 學生把自己沒讀完或者想要讀的書放在裡面。

圖書角書架的角落裡有一個大的塑膠桶, 用來放那些很大的書。

跟圖書角緊挨的另一面牆——白板上方也被做成了藍粉黃的背景展板。 左邊是數學區, 右邊是英語區。

數學區裡, 有1-100的數字表, 用白色和紅色區分, 清晰又可以區分奇數和偶數。

走近一看, 有各種小標籤提示, 如“數學區”:

底下的收納箱裡就裝著不同主題的數學遊戲:

而旁邊的英語學習區, 則有“單詞區”, 從週一到週五都有不同的遊戲或材料學習單詞:

還有為每個學生製作的生日氣球,

Advertisiment
把學生當自己的孩子來教——滿滿的愛!

看了上面這30幅照片, 或許您的心情是五味雜陳的。 因為看起來並不複雜, 但就是給人非常大的觸動。 原因其實非常簡單, 那便是——真正以孩子為中心, 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