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5歲多了, 自控能力很差, 做什麼事情都沒有定性, 難以堅持下來。 老師也反映, 在和小朋友們活動時, 兒子經常出現違規行為;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 經常與旁邊的小朋友講話或擺弄自己帶來的小玩具, 有時甚至會從椅子上跑出來;吃飯時經常邊吃邊講, 還會擅自亂走亂跑。 老師表示很頭疼, 告訴我們後, 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孩子講述:自控能力差有原因
幼兒的自我控制能力較差, 不善於控制自己的行為和願望, 這其實同其生理發展有密切的關聯。 因為幼兒的神經纖維未完善,
Advertisiment
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僅會阻礙孩子良好個性的形成, 也不利於他與小夥伴的友好相處。 那麼, 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呢?
1、“我”身心發展不成熟。
孩子由於年齡的特性, 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 對於外界的刺激容易產生興奮、難以抑制的情緒, 抵制誘惑的能力差。 這就是為什麼家長能用一個新奇的玩具或好吃的東西輕易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Advertisiment
2、父母對“我”溺愛的教養態度。
雖然孩子偶爾出現控制力差的表現無可厚非, 但是如果孩子經常這樣, 家長就要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了。 很多孩子一出生就成為家庭的“中心”, 全家人圍著他團團轉, 要什麼給什麼, 這就讓孩子形成了“說一不二”的習慣。 孩子做事只憑自己的喜好, 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3、父母對“我”的影響。
孩子正處於模仿和好奇心旺盛的時期, 喜歡“有樣學樣”。
Advertisiment
4、父母對“我”的忽視。
有的父母因為工作太忙, 疏于對孩子的照顧和管教, 致使孩子從小缺乏親子交流溝通, 孩子難以對自己的行為產生控制能力。
5、家庭成員對“我”教育方式不一致。
現在的家庭, 很多是“四二一”的模式, 那麼多的成人圍繞著一個孩子, 況且, 成人教育觀念的不同, 勢必導致他們教育方式的差別, 兩代人教育觀的差異, 這也是原因之一。
爸媽可以這樣做:
Advertisiment
自我控制力是人社會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對孩子以後的順利成長是必不可少的。 控制力強的孩子長大後能更好地處理生活中的困難, 也不會因為情緒失控而與人發生衝突或做錯事情。 控制力弱的孩子則會在適應社會的過程中遇到很多障礙。 因此, 增強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十分有必要的。
1、採用適當方式教育孩子。
四歲以後的孩子已經開始懂得一些淺顯的道理了, 爸爸媽媽可以採取說理的方式, 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行為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從而知道什麼能做, 什麼不能做。 如到了睡覺時間, 孩子執意要吃自己喜歡的糖果, 不給就不睡覺。 家長如果採取強硬的態度, 會適得其反, 激起孩子的反抗心理。 爸爸媽媽可以告訴孩子,
Advertisiment
2、運用正確的處理技巧。
延遲滿足。 當孩子提出某種要求時, 家長可以延遲滿足他們的需要, 等過一段時間再實現他的願望。 如家裡要來客人了, 媽媽做了很多美味的食物, 孩子忍不住要吃, 媽媽就告訴孩子要等客人來了再吃, 表現好的話可以獎勵一小塊巧克力。 孩子在等待的過程中或學會耐心, 這是自我控制力形成的前提。
合理宣洩情緒。自我情緒的控制是自控能力的重要內容。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較弱,難免會有發脾氣的表現,父母不能壓抑孩子情緒,要為他們提供合理的宣洩途徑如運動、在紙上塗鴉、大喊等。只有這樣,孩子的情緒才能得到有效疏導,更好地控制自己。家長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發掘更多的技巧對付孩子的不合理的行為。
3、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孩子只有具備了規則意識,才能提高自控水準。家長可以現在生活常規方面著手,制定規則如按時起床、睡覺,不挑食等。家長要長期堅持一貫的要求,孩子就會逐步約束自己。除了生活常規,爸爸媽媽還可以給孩子訂立一些規矩並堅決執行。如帶孩子逛商場前,給孩子明確說不能亂買東西。儘管如此,孩子可能還會亂要,這時家長就要果斷拒絕。孩子經過一次次失敗的體驗,自然不會胡亂要了。
4、通過遊戲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遊戲中常常蘊含著規則,孩子通過這種有趣的形式,更容易形成自控能力。如媽媽可以和孩子玩“木頭人”的遊戲,孩子通過扮演“木頭人”,學會控制自己的動作,進而產生自我控制的意識。
5、家長要做出自我控制的好榜樣。
爸爸媽媽在自我控制方面表現好的話,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如帶孩子外出,遇到堵車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小遊戲消磨時光,避免把焦躁情緒傳染給孩子,讓等待的過程變得有趣。想對孩子發火的時候,深呼吸並說:“我要冷靜,不能發火。”這些言行都會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6、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
人的成長不但需要物質,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只有經常與孩子溝通,你才會發現孩子道德品質方面是否發生了偏差?好的行為習慣是否有待于進一步養成?也只有與孩子經常性的溝通,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才能使孩子從心底裡感覺幸福,促成好的習慣的養成。
7、循序漸進,及時表揚。
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首先,爸爸媽媽要有耐心,注意循序漸進,切忌操之過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想法和內心世界,與孩子之間建起了絕對的信任,以便於樹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效地增強了父母的教育影響,對於孩子的不良表現,要給予耐心的說服教育,切忌一味地訓斥、壓制。再有,對於孩子表現良好的自控行為,要給與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8、培養孩子頑強的毅力。
頑強的毅力是一個人良好自製力的重要保證,所以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的自控能力,首先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意志。比如,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參加“戶外拓展訓練”等活動,訓練孩子堅強的意志。平時,也要注意不要過分的溺愛孩子,而要理智的去愛孩子。
自我控制能力是孩子以後順利學習和生活的必要素質,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已經成為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爸爸媽媽只要掌握了小竅門,就能加強孩子的自控能力,讓他們變得更加優秀!
合理宣洩情緒。自我情緒的控制是自控能力的重要內容。孩子控制情緒的能力較弱,難免會有發脾氣的表現,父母不能壓抑孩子情緒,要為他們提供合理的宣洩途徑如運動、在紙上塗鴉、大喊等。只有這樣,孩子的情緒才能得到有效疏導,更好地控制自己。家長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發掘更多的技巧對付孩子的不合理的行為。
3、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孩子只有具備了規則意識,才能提高自控水準。家長可以現在生活常規方面著手,制定規則如按時起床、睡覺,不挑食等。家長要長期堅持一貫的要求,孩子就會逐步約束自己。除了生活常規,爸爸媽媽還可以給孩子訂立一些規矩並堅決執行。如帶孩子逛商場前,給孩子明確說不能亂買東西。儘管如此,孩子可能還會亂要,這時家長就要果斷拒絕。孩子經過一次次失敗的體驗,自然不會胡亂要了。
4、通過遊戲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
遊戲中常常蘊含著規則,孩子通過這種有趣的形式,更容易形成自控能力。如媽媽可以和孩子玩“木頭人”的遊戲,孩子通過扮演“木頭人”,學會控制自己的動作,進而產生自我控制的意識。
5、家長要做出自我控制的好榜樣。
爸爸媽媽在自我控制方面表現好的話,孩子也會受到影響。如帶孩子外出,遇到堵車的時候,可以和孩子做一些小遊戲消磨時光,避免把焦躁情緒傳染給孩子,讓等待的過程變得有趣。想對孩子發火的時候,深呼吸並說:“我要冷靜,不能發火。”這些言行都會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6、要多與孩子溝通、交流。
人的成長不但需要物質,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只有經常與孩子溝通,你才會發現孩子道德品質方面是否發生了偏差?好的行為習慣是否有待于進一步養成?也只有與孩子經常性的溝通,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才能使孩子從心底裡感覺幸福,促成好的習慣的養成。
7、循序漸進,及時表揚。
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首先,爸爸媽媽要有耐心,注意循序漸進,切忌操之過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與孩子進行溝通交流,瞭解孩子的想法和內心世界,與孩子之間建起了絕對的信任,以便於樹立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有效地增強了父母的教育影響,對於孩子的不良表現,要給予耐心的說服教育,切忌一味地訓斥、壓制。再有,對於孩子表現良好的自控行為,要給與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8、培養孩子頑強的毅力。
頑強的毅力是一個人良好自製力的重要保證,所以要培養孩子的良好的自控能力,首先要培養孩子良好的意志。比如,家長可以通過讓孩子參加“戶外拓展訓練”等活動,訓練孩子堅強的意志。平時,也要注意不要過分的溺愛孩子,而要理智的去愛孩子。
自我控制能力是孩子以後順利學習和生活的必要素質,培養孩子的這項能力已經成為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爸爸媽媽只要掌握了小竅門,就能加強孩子的自控能力,讓他們變得更加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