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果寶寶指甲上出現這些 媽媽要注意

不可否認, 養娃是個“細活”, 小寶貝身上的任何一個零件, 爸媽都要嚴格“審查”。 今天小編要說的這個“部件”是指甲, 江湖上關於它的“傳說”從未間斷。

通常在雷雨來臨之前, 天氣會通過陰沉、寒冷等徵兆來告知人們, 做好準備。 而很多疾病也是有徵兆的, 比如寶寶的指甲。

正常情況下, 寶寶的指甲呈粉紅色, 外觀光滑亮澤, 指甲半月顏色稍淡, 甲廓上沒有倒刺, 輕輕壓住指甲的末端, 甲板呈白色, 放開後立刻恢復粉紅色。

如果寶寶指甲上出現斑點、凹窩等症狀時, 麻麻可不能大意, 因為關於寶寶的健康, 再小的問題都是大問題,

Advertisiment
再心大的麻麻都要“小心眼”!

長倒刺:營養不均衡, 缺乏維生素

倒刺是指甲兩側及下端因乾裂而翹起的小片表皮, 形狀像刺, 碰觸會痛。

長倒刺是很多寶寶會遇到的問題, 多是由於寶寶愛咬指甲或與粗糙物體的摩擦造成, 當然也與營養不均衡、缺乏維生素有關, 引起皮膚乾燥, 長出倒刺。

倒刺並不是大問題, 只是一種淺表的皮膚損傷, 但寶寶會出於好奇或覺得難受礙事, 而用手去撕, 這樣容易造成倒刺根部皮膚真層暴露, 引起繼發細菌感染, 不僅會疼痛出血, 嚴重時還可能導致甲溝炎。

支招:

1. 指甲護理。 經常給寶寶剪指甲, 保持指甲衛生, 並且要教育寶寶, 讓他知道啃咬指甲是不對的。

2. 小心修剪。 出現倒刺千萬不要硬拔,

Advertisiment
先用溫水浸泡有倒刺的手, 等指甲及周圍的皮膚變得柔軟後, 再用小剪刀將其剪掉。

3. 營養補充。 讓寶寶多喝水、多吃水果, 每天都要給小手塗上無刺激, 含油脂的護膚霜。

白色斑點:胃腸不適、貧血、營養不良

粉紅、光滑、亮澤的指甲, 代表寶寶很健康。 但如果寶寶指甲出現白點、或者絮狀的白斑, 可能是蛔蟲症或胃腸道有病、或貧血、營養不良、真菌感染等, 也可能是由於受到擠壓、碰撞, 使甲根部甲母質細胞受到損傷導致。

損傷所致的白點隨著指甲向上生長會被剪掉, 而疾病所導致的白點會反復出現。

支招:寶寶指甲上偶爾出現白點並不什麼大事, 父母不必太過擔心。 如果斑點反復出現, 就要帶寶寶到醫院做相關檢查,

Advertisiment
確定病因, 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小凹窩:濕疹等皮膚類疾病

如果寶寶指甲有小凹窩, 甲板比較薄還沒有光澤, 那麼寶寶可能患有濕疹等皮膚病類疾病。 也可能是因為缺少鐵、鋅、鈣和維生素C、維生素B族引起。

支招:

1. 濕疹的主要表現是皮膚損害, 而不僅僅是指甲的表現, 因此媽媽們發現寶寶的指甲有凹陷不必過於緊張, 需結合全身情況來看, 確診是否有皮膚類疾病。 最好到正規醫院檢查並接受治療。

2. 如果是缺少營養元素, 可以在寶寶輔食裡多添加蔬菜水果和含微量元素的食品。 另外處於哺乳期的媽媽需要特別注意營養, 以保證母乳的品質。

半月深紅:貧血, 心臟病

寶寶指甲的顏色常可反映寶寶的迴圈和營養狀況。

Advertisiment
指甲半月出現深紅色, 多是心臟病的徵兆;淡紅色多是貧血導致。

支招:在發現寶寶指甲顏色異常後, 最好到醫院作相關檢查;平時預防寶寶貧血, 可以在食譜中增加含鐵食物如大豆、牛肉、菠菜、葡萄乾等。

顏色怪異:真菌感染

寶寶指甲甲板變黃, 可能是食用了過多含胡蘿蔔素的食物, 也可能是遺傳導致的。 但是, 黃甲、綠甲、灰甲、黑甲等多半是真菌感染引起。

媽媽們平時要注意保持寶寶手部皮膚的清潔乾爽, 與感染真菌的家人一定要隔離。 如果不慎感染, 削除病甲, 外擦治療甲癬的藥膏, 堅持一段時間就能見效。

支招:

1. 手部濕熱多汗易發真菌感染, 所以媽媽平時要保持寶寶手部皮膚的清潔乾燥。

2. 若家裡其他人出現了真菌感染的情況,

Advertisiment
一定要注意和寶寶隔離, 避免交叉感染。

3. 如果寶寶指甲不慎感染, 可輕輕削除病甲, 外擦35%冰醋酸溶液或擦用治療甲癬的藥膏, 堅持一段時間就能見效。

指甲粗糙:維生素B缺乏

寶寶指甲變得粗糙多是由於長期以精製米為主食, 不吃粗糧導致維生素B缺乏引起。 或因腹瀉、嘔吐等病引起維生素B吸收障礙。 也可能因寶寶長期感染、發熱、代謝旺盛, 對維生素B需要量增加所致。

支招:媽媽平時要給寶寶多吃一些粗糧和蔬菜, 尤其要讓寶寶均衡營養, 可以在食譜中增加蛋黃、動物肝臟、綠豆和深綠色蔬菜。

小編說說:不可否認, 養娃是個“細活”, 小寶貝身上的任何一個零件, 爸媽都要嚴格“審查”。 只要細心, 就可以從任何小細節中看出寶寶的身體健康狀況, 並及時的干預治療。

並及時的干預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