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如果生了個“笨孩子”怎麼辦

曾有一家人帶著孩子來研究所諮詢。 孩子上小學二年級, 本是天真爛漫的年齡。 一開始他膽小地縮在外公和媽媽之間, 不敢回答我的問話。 後來, 我與他一同坐下, 靠在他在身邊, 親切地撫摸他的頭和背。 孩子放鬆了, 慢慢接受了我, 沖我笑了, 但他說話的聲音一直很小, 笑意淺淺就消失了。

母親告訴我, 從一上學, 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站在最後一名上, 怎麼拽也拽不上來。

然後, 我測試了孩子的語文、數學。 在與母親的交談中得知孩子學習確實很吃力, 智力水準正常偏下。 為了抓孩子的學習, 母親辭了工作,

Advertisiment
利用一切間隙輔導孩子。 早上起床就學, 學到上學前, 晚上再學到上床前。 所有的休息日都閉門謝客, 全為了孩子的學習。 最後幾乎都以孩子不懂、母親哭泣的結局結束。

這樣的孩子學習起來確實困難重重, 但我們能由此斷定他的一生都像此時面對學習一樣處處碰壁嗎?當然不能。

歷史上“笨孩子”成長為偉人的例子比比皆是。 小學時成績一團糟的牛頓是物理學的奠基人, 他發現了萬有引力。 愛因斯坦4歲才會說話, 7歲才會認字, 被老師認為是反應遲鈍, 不合群的笨孩子, 但他是21世紀對世界影響最大的人物之一, 他的成就令人驚奇。 這個“笨小孩”的大腦讓那麼多的醫學家、生命科學家、智慧學家備加關注, 斥鉅資研究。

Advertisiment

這是歷史, 確鑿可信。

我們的孩子可能成不了如此偉大的人, 但我們可以相信, 笨小孩不會笨一生。 因為孩子的成長是一個需要等待, 需要各方面生命潛質全面參與、平衡發展的過程。 他們像小樹, 枝枝幹幹伸展出去, 才能長成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

上面孩子的母親費盡心思盯在學習成績單上, 孩子的其他潛質不去關注, 沒有機會發展, 時間久了, 它們會自動枯竭。 對新事物的好奇與探知是孩子的天性, 應該在愛的指引下讓孩子體會學習的樂趣, 孩子漸漸會自己要求去學習。 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孩子持久的學習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