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的病因尚不清楚, 多數學者認為可能與妊娠後體內雌激素代謝失調有關。 妊娠後, 孕婦體內雌激素水準升高, 造成某些孕婦肝細胞內酶的異常, 導致膽鹽代謝能力的改變, 造成肝內膽汁淤積。 當肝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時, 就可出現黃疸。 又由於膽鹽存積于皮下, 刺激感覺神經末梢, 就產生了瘙癢症狀。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有家族性的特點,
Advertisiment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對孕婦無明顯危害, 也不會遺留慢性肝臟病損, 瘙癢和黃疸通常於產後1~2周可自行消退。 部分產婦可因腸道內膽汁酸減少, 影響維生素K的吸收, 引起某些凝血因數合成減少, 發生產後出血。 本病的主要危害在於對圍產兒的不良影響。 膽酸可以刺激子宮及蛻膜釋放前列腺素, 過早激發子宮收縮, 引起早產。 資料顯示, 本病引起的早產發生率約為36%。 由於膽酸的影響還可引起胎盤絨毛間隙體積減少、滋養細胞水腫等病理改變, 造成母兒間氧和營養物質交換的障礙, 導致胎兒宮內發育遲緩、胎兒宮內缺氧, 甚至可發生胎死宮內的嚴重後果。
Advertisiment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的診斷主要依靠病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 對可疑者應及時作肝功能和血清膽酸的測定。 本病孕婦的血清轉氨酶可輕度或中度升高, 上升的幅度約為正常值的2~3倍。 血清膽酸增高是診斷本病的敏感指標, 其升高的幅度常可為正常孕婦的10~100倍, 而且, 血清膽酸的增高比瘙癢、黃疸的發生時間要早, 所以, 不少醫院常在妊娠28~30周時, 常規檢測血清膽酸, 作為對肝內膽汁淤積症的篩查, 以便早期撿出本病,
Advertisiment
本病確診後, 可服用消膽胺、苯巴比妥或地塞米松等藥物, 中藥茵陳東加減也有較好治療效果, 可以降低血中膽酸水準及其對母兒的不良影響。 除藥物治療外, 還需注意休息, 取左側臥位以增加胎盤血流量, 改善胎兒宮內缺氧的狀況。 並且應認真進行胎動計數, 每天早、中、晚三次, 每次1小時。 按時進行產前檢查, 加強胎兒電子監護及腹部B超檢查, 以監測胎盤功能和胎兒情況。 妊娠35周後應住院監護胎兒安危, 一旦發現胎兒存在宮內險情, 及時處理, 搶救胎兒。 妊娠達到37孕周後, 應及時予以終止妊娠, 以免在延長孕期過程中, 發生胎兒宮內猝死的嚴重後果。 分娩過程中, 應加強胎兒監護, 預防胎兒宮內窘迫的發生,
Advertisiment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是一隻伸向胎兒的黑手, 對它應保持必要的警惕, 千萬不可等閒視之, 以免鑄成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