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症的治療

治療目的是緩解瘙癢症狀, 恢復肝功能, 降低血膽酸水準, 重點是胎兒宮內狀況的監護, 及時發現胎兒缺氧並採取相應措施。

1.一般處理

適當臥床休息, 取左側臥位, 以增加胎盤血流量, 給予間斷吸氧、高滲葡萄糖、維生素類及能量合劑, 既保肝又可提高胎兒對缺氧的耐受性。 定期複檢肝功能、血膽酸、膽紅素。

2.藥物治療

能使孕婦臨床症狀減輕, 膽汁淤積的生化指標和圍生兒預後改善的藥物有:

(1)腺苷蛋氨酸 治療ICP的首選藥物。 該藥可防止雌激素升高所引起的膽汁淤積, 保護雌激素敏感者的肝臟。 臨床中可改善ICP的症狀,

Advertisiment
延緩病情進一步的發展。

(2)熊去氧膽酸 服用後抑制腸道對疏水性膽酸重吸收, 降低膽酸, 改善胎兒環境, 從而延長胎齡。 瘙癢症狀和生化指標均可明顯改善。

(3)地塞米松 可誘導酶活性, 能通過胎盤減少胎兒腎上腺脫氫表雄酮的分泌, 降低雌激素的產生, 減輕膽汁淤積;能促進胎肺成熟, 避免早產兒發生呼吸窘迫綜合征;可使瘙癢症狀緩解甚至消失。

(4)苯巴比妥 此藥可誘導酶活性和產生細胞素P450, 從而增加膽汁流量, 改善瘙癢症狀。

3.產科處理

(1)產前監護 從孕34周開始每週行無刺激胎心監護(NST)試驗, 必要時行胎兒生物物理評分, 以便及早發現隱性胎兒缺氧。 NST、基線胎心率變異消失可作為預測ICP胎兒缺氧的指標。 每日數胎動,

Advertisiment
若12小時內胎動少於10次, 應警惕胎兒宮內窘迫。 定期超聲檢查, 注意有無羊水過少。

(2)適時終止妊娠 孕婦出現黃疸, 胎齡已達36周、無黃疸、妊娠已足月或胎肺已成熟者、有胎盤功能明顯減退或胎兒窘迫者應及時終止妊娠。 應以剖宮產為宜, 經陰☆禁☆道分娩會加重胎兒缺氧, 甚至死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