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威信,是一種難以估量的力量

根據調查, 父母在孩子面前逐漸喪失威信的現象, 在小學至初中這一階段較為常見, 父母也往往在這個時候才想起要樹立威信, 但實際上問題往往出在學齡前。 科學研究顯示, 孩子在3歲以後就有了自我的意識, 開始懂得拒絕, 因此如果這時你還是像以前那樣教育孩子, 總是滿足孩子的要求, 同時又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 沒有樹立威信的意識, 那麼, 日後想要再樹立威信就很困難的, 那時你就無法拿捏該如何對待孩子。 在孩子3歲以後怎麼建立威信呢, 看看下面這些父母的觀點。
知已知彼才能保證教育產生威信
我覺得父母的威信應該是建立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基礎上的。

Advertisiment
如果父母的教育方法總是不能改善孩子的行為, 那麼就談不上有什麼威信。 對我女兒, 我用遊戲方法來對待她, 每次都奏效。 當然對大一點的孩子不能用這樣的方法, 但只要多瞭解孩子, 抓住孩子的心理進行教育, 就能更多地獲得成功。  
嚴與愛結合最能樹立真正的威信 
我平時對女兒管得很嚴, 哪怕是一點兒小錯誤也不輕易放過, 但每次做過批評之後, 我都想辦法去安撫她, 開導她, 使她感受到父母是愛她的, 而不會產生對父母的畏懼、抵抗心理。 我認為這種嚴與愛相結合的教育, 最能建立真正的威信。  
以身作則是建立威信的關鍵 
古話說:“其身正,
Advertisiment
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 雖令不從。 ”如果要讓父母對孩子產生威信, 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好。 比如, 要糾正孩子亂扔垃圾的壞習慣, 你光靠一遍遍地說還不行, 還要做給孩子看, 孩子看到父母的行為自然會模仿, 同時也就比較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了。 想想, 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卻要求孩子去做, 孩子怎麼會來聽你的?身教勝於言教, 要在孩子面前樹立威信, 父母必須以身作則, 作出榜樣。
教育一致是樹立威信的重要條件 
我覺得教育一致, 統一要求也是建立威信的重要條件, 不僅父母兩人之間的要求要盡可能統一, 而且父母的前後教育都要一致, 要善於控制自己的言行, 不能一會兒高興起來隨便地逗笑孩子,
Advertisiment
一會兒心情不好又任意地打罵孩子。  
樹立威信, 父母必須說到做到 
父母常常只會強調‘威’, 而忽略了‘信用’的重要性, 以為哄哄小孩很正常, 許多調查都顯示, 很多父母之所以在孩子面前不太有威信, 往往就是因為不守信用。 威信就是

讓孩子對父母產生一種信任感, 這不是靠說教或者是打罵的方式能建立的, 父母言而有信才是最重要的。 我兒子雖然只有3歲多, 但我還是恪守“言必信, 行必果”的原則。 這樣就會使孩子感到父母是說到做到的, 從而能夠自覺地聽從父母的指令, 接受對他的要求。 即要求孩子做到的事, 父母首先要以身做則;答應孩子的事, 一定不要落空。
少而精的管教有助樹立威信 
說實話, 在家裡孩子是我管得多,

Advertisiment
但威信卻是他爸爸更高。 究其原因, 我想可能是我管得太多, 管得太瑣碎, 事無巨細都免不了嘮叨幾句, 這樣孩子容易產生厭煩心理, 反而不來聽你的。 而他爸爸平時很少說他, 但都抓住一些主要的東西一管到底, 這樣反而更有效。 看來要樹立威信, 還要管得少而精。  
民主性管教是現代父母的威信所在
我認為父母的威信並不一定是傳統意義上的孩子對父母的絕對服從, 或是父母對孩子的支配地位, 而是在平等交往的基礎上使孩子對父母產生一種尊重信賴的感情, 從而與父母建立一種積極配合的親密關係。 要做到這點, 首先就要理解、信任孩子, 盡可能地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和嘗試, 並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
Advertisiment
不能怕孩子犯錯誤而強制孩子按大人的意願行事。 另外, 父母還不能太在乎自己的“權威”和“面子”。 每個人都有可能做錯事, 孩子不對時應該批評教育, 自己做錯時也要真誠地向孩子道歉, 這樣民主、平等地對待孩子, 反而會使孩子更加信任你, 尊重你, 更願意與你交流溝通。 我覺得這才是一種真正的威信, 而孩子越大, 越需要這一點。
向孩子學習會提高父母在孩子的心裡的地位

因為孩子一直在學習, 所以他們的想像力非常豐富, 但是難免也有我們大人不懂的事, 這時, 我會放下架子問:‘這是為什麼?’‘這是真的嗎?’‘這個問題我不懂, 你能告訴我嗎’, 這不但不會使我失去威信, 反而會提高你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 反之,不懂裝懂或逃避回答則會使你更被動。
家庭和睦是父母建立威信的基礎
我覺得,夫妻之間要互敬互愛,互諒互讓。當發生矛盾或摩擦時,夫妻雙方要心平氣和地講道理,妥善處理。切不可大吵大鬧,拳腳相向,用粗暴的方式解決矛盾,尤其是當著孩子的面。這是保持父母在孩子眼裡美好形象和樹立威信的基礎。


不利於樹立威信的教育方式

1.用高壓的教育方法。父母嚴而無慈,經常發脾氣,時常恐嚇、責駡孩子。動輒體罰孩子,實施棍棒教育。使孩子整天唯唯諾諾,誠惶誠恐,經常處於恐懼不安的狀態中。
2.用疏遠的教育方法。父母從不主動接近孩子,總是力圖使自己離孩子遠一點。譬如,把孩子交給祖母或交給保姆照應而撒手不管。他們很少與孩子交流感情,孩子不瞭解父母的想法、愛好、興趣等,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的需要和喜好,父母與孩子間存在著明顯的鴻溝。
3.用寵愛的教育方法。父母對孩子嬌縱溺愛,對其逞性和乖張脾氣姑

息遷就。不給他指明努力的方向,也不提出任何要求,而是有求必應,一概滿足,導致孩子任性妄為,形成驕橫執拗的性格。
4.用自以為是的教育方法。父母認為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全是正確的,是家庭的法律信條。話一出口,孩子就得絕對服從;即使是說錯了,但為維護自己的所謂尊嚴,也要迫使孩子必須照辦。同時,這種自以為是的教育方法,還往往導致父母無視孩子的正當需要,不虛心聽取孩子的正確意見,有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響良好性格的形成。
5.用說教的教育方法。父母無視孩子是否願聽,也不管自己的語言是否恰當,在任何場合下,總是海闊天空、滔滔不絕地對孩子進行灌輸,擺出一副說教者的姿態。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對這種說教產生厭倦情緒。久而久之,他們對正確的教育也會產生反感。
6.用引誘的教育方法。父母總是用愛☆禁☆撫和各種各樣的獎賞(包括各種物質的東西)來博得孩子對自己的尊重和熱愛。殊不知,一旦孩子得不到愛☆禁☆撫或滿足不了其需要,就會對父母產生不滿、憤怒和反抗的情緒,使孩子變得任性、驕橫、不講道理。

以上這幾種錯誤的教育方法,在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形成混合型或偏頗型的狀況。例如,父母平時對孩子嬌慣遷就,放任自流,一旦孩子出現行為上的問題或發現其性格上的明顯缺陷,如任性、嬌縱、以自我為中心等,便進行訓斥、責駡、甚至毆打孩子,對他施行種種限制,而當責打、限制過分於心不忍時,又對孩子百依百順起來,取消了限制,任孩子提出種種不合理的要求,無條件地予以滿足。以上這些做法,即不能建立起父母的威信,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應當加以摒棄。
採編自:聰明寶寶雜誌

反之,不懂裝懂或逃避回答則會使你更被動。
家庭和睦是父母建立威信的基礎
我覺得,夫妻之間要互敬互愛,互諒互讓。當發生矛盾或摩擦時,夫妻雙方要心平氣和地講道理,妥善處理。切不可大吵大鬧,拳腳相向,用粗暴的方式解決矛盾,尤其是當著孩子的面。這是保持父母在孩子眼裡美好形象和樹立威信的基礎。


不利於樹立威信的教育方式

1.用高壓的教育方法。父母嚴而無慈,經常發脾氣,時常恐嚇、責駡孩子。動輒體罰孩子,實施棍棒教育。使孩子整天唯唯諾諾,誠惶誠恐,經常處於恐懼不安的狀態中。
2.用疏遠的教育方法。父母從不主動接近孩子,總是力圖使自己離孩子遠一點。譬如,把孩子交給祖母或交給保姆照應而撒手不管。他們很少與孩子交流感情,孩子不瞭解父母的想法、愛好、興趣等,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的需要和喜好,父母與孩子間存在著明顯的鴻溝。
3.用寵愛的教育方法。父母對孩子嬌縱溺愛,對其逞性和乖張脾氣姑

息遷就。不給他指明努力的方向,也不提出任何要求,而是有求必應,一概滿足,導致孩子任性妄為,形成驕橫執拗的性格。
4.用自以為是的教育方法。父母認為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全是正確的,是家庭的法律信條。話一出口,孩子就得絕對服從;即使是說錯了,但為維護自己的所謂尊嚴,也要迫使孩子必須照辦。同時,這種自以為是的教育方法,還往往導致父母無視孩子的正當需要,不虛心聽取孩子的正確意見,有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響良好性格的形成。
5.用說教的教育方法。父母無視孩子是否願聽,也不管自己的語言是否恰當,在任何場合下,總是海闊天空、滔滔不絕地對孩子進行灌輸,擺出一副說教者的姿態。在這種環境中成長的孩子,會對這種說教產生厭倦情緒。久而久之,他們對正確的教育也會產生反感。
6.用引誘的教育方法。父母總是用愛☆禁☆撫和各種各樣的獎賞(包括各種物質的東西)來博得孩子對自己的尊重和熱愛。殊不知,一旦孩子得不到愛☆禁☆撫或滿足不了其需要,就會對父母產生不滿、憤怒和反抗的情緒,使孩子變得任性、驕橫、不講道理。

以上這幾種錯誤的教育方法,在父母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更多的是形成混合型或偏頗型的狀況。例如,父母平時對孩子嬌慣遷就,放任自流,一旦孩子出現行為上的問題或發現其性格上的明顯缺陷,如任性、嬌縱、以自我為中心等,便進行訓斥、責駡、甚至毆打孩子,對他施行種種限制,而當責打、限制過分於心不忍時,又對孩子百依百順起來,取消了限制,任孩子提出種種不合理的要求,無條件地予以滿足。以上這些做法,即不能建立起父母的威信,也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應當加以摒棄。
採編自:聰明寶寶雜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