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娃要入園了,處理分離焦慮可以這樣做!

分離焦慮是指嬰幼兒因與親人分離而引起的焦慮、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緒反應。 剛入園的孩子發生哭鬧原因也是多種多樣, 其中分離焦慮所致比較常見, 尤其是當孩子離開熟悉的父母、家庭環境時, 會產生焦慮、不安情緒反應比較強烈也都是正常的。 處理分離焦慮首先要避免錯誤的做法: 寶寶和媽媽分離時的哭喊, 讓每個媽媽都覺得無奈和心疼。 有的媽媽看見孩子哭自己也跟著哭, 轉身邁步都困難, 其實這樣會讓孩子感覺上幼稚園就意味著與家人分離, 反而會加重孩子的焦慮情緒。

還有的家長倒是想避免這樣的場景索性就直接偷偷離開。
Advertisiment
當孩子發現的媽媽不在的時候, 不知道發什麼了什麼, 對彼此的信任感和安全感都會有負面影響。
以上兩種常見的錯誤方式要儘量避免。 如何減輕孩子的入園焦慮呢? 1、平時在家裡的時候可以做些練習, 讓寶寶適應離開媽媽。 比如對孩子的關注度不要那麼高, 不要總是形影不離。 可以適當地讓孩子獨自玩玩具、塗鴉, 或是其他家人照顧孩子等, 告訴孩子你要離開一會, 忙完就回來。 然後逐漸增加分離時間。 孩子也會明白你離開也會按時回來, 不用有恐懼心理。

2、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有很多孩子不適應幼稚園的生活, 是因為生活自理能力不能滿足幼稚園生活的要求,

Advertisiment
從而產生了壓力和焦慮。 平時在家的時候對於穿衣、上廁所、吃飯等一些基本自理能力進行加強, 這樣可以提高孩子在幼稚園的自信心理。

3、媽媽要保持一個良好的情緒。 自己出門有個放鬆的狀態與孩子簡短說再見, 或是抱一孩子說再見, 告訴孩子會在什麼時候回來。 如果媽媽變現的依依不捨、難過的情緒, 孩子是能感受到並且受到影響, 更加不願意分開。
4、培養孩子人際交往的能力。 幼稚園老師面對很多寶寶, 不能像父母在家

照顧孩子那麼周到, 所以父母要幫助孩子練習表達, 有什麼有什麼需求就去跟老師說, 比如, 想上廁所就跟老師說:“老師, 我想上廁所”“老師, 我想喝水”等等。

如果孩子不能、不敢向老師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
Advertisiment
就很可能被忽視產生一些心理壓力, 因此, 家長應該引導孩子學會和老師、小朋友交往。 5、父母要知道寶寶心愛的玩具是什麼, 可以讓孩子喜歡的玩具陪伴他左右, 能起到安撫的作用。
平時多帶孩子到外面接觸一些人, 比如同齡的小朋友、親戚朋友等, 減少對媽媽的依賴性。
小育提醒:我們在生活中要貫穿這些小練習, 父母還要有耐心陪伴孩子度過這個時期, 因為有的孩子可能哭鬧時間短就幾天, 有的孩子可能會在持續幾周。 畢竟孩子進入幼稚園意味著他將踏出人生的第一步, 走向了社會, 這對每一個寶寶來說都是一種轉折, 這種轉折往往也少不了痛苦更少不了父母的陪伴和支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