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婆婆抱怨兒子有了媳婦忘了娘
在婆婆心中, 兒子的生命是她賦予的, 他的一切都是因我這麼多年來的含辛茹苦的撫養, 媳婦沒有一絲一毫的功勞。 所以, 婆婆也不懂了, 為何兒子一結婚後, 我教了多年的兒子, 衣食住行變成要媳婦來操心, 而且什麼都聽她的, 我幾十年的心血也因她化為烏有。 她這個所謂的“我家”的人, 在家裡橫行霸道, 搶班奪權, 婆婆心裡一定不平衡。
2、媳婦覺得婆婆當自己是外人
媳婦心裡, 婆婆只不過是我丈夫的母親, 在結婚之前, 她在我的生命中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Advertisiment
3、婆媳價值觀完全不同
如果媳婦遇到懂得生活的婆婆真是萬幸!但是如果遇到一個思想保守並節儉持家的婆婆, 應該會讓媳婦頭痛不已吧?現在的媳婦生活自由, 注重生活品質, 但是婆婆的想法未必是這樣的, 那麼爭執必定展開, 只是早晚的問題罷了。
4、婆媳育兒方式不同
教育孩子本是家長的任務,
Advertisiment
婆婆對孫子特別地疼愛, 老想用自己的方式來帶孩子, 但媳婦 想用自己的養兒育女方式來帶21世紀的孩子諮詢專家、看育兒書、從網上查資料, 中西結合, 緊跟時代潮流吧, 所以婆媳在育兒的問題上發生了很多分歧, PK大戰一定時常發生。
5、婆婆干涉媳婦的生活
老公是在母親無微不至的照顧下長大了, 就算結婚了, 婆婆還是會把老公—家裡的頂樑柱當成一個孩子,
Advertisiment
小家庭中, 年輕的媳婦當然想自己擔當女主人的角色, 所以一旦婆婆強行進入小家庭生活, 並且企圖用自己的價值觀淩駕這個家庭, 以自己的意志管理和影響兒子媳婦的生活時, 必然會帶來傷害和痛苦。
三招消除婆媳相處的頑疾
婆媳之間:有分歧時回避矛盾, 禮讓為先
婆媳之間一旦發生摩擦, 不管孰是孰非, 作媳婦的一定要先忍讓, 萬不可針鋒相對。 婆婆說什麼, 只管聽著, 等事後雙方都心平氣和了, 再探討矛盾的起因與解決方法。
Advertisiment
此外, 婆媳雙方平日有了意見, 切忌向鄰居、同事或朋友亂講。 我國民間有這樣一句俗語:“捎東西越捎越少, 捎話越捎越多”。 說的就是“傳話”在人際關係中的不良作用。 婆媳失和, 向親朋鄰里訴說, 傳來傳去, 面目全非, 只會加劇矛盾。 作為婆媳, 應引以為訓。
婆媳之間:發揮兒子的仲介作用
婆媳關係本來就是親子關係與夫妻關係各自的延伸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家庭人際關係, 兒子在婆媳關係中扮演著“仲介”角色。
兒子可以幫助婆媳進行心理溝通。 例如平日家中有什麼關於婆婆的好事, 兒子可以多叫妻子出面, 母親過生日,
Advertisiment
婆媳之間發生矛盾時, 兒子可以起疏導作用。 由於婆媳之間既缺少母子間的親切。 又沒有夫婦間的密切, 因而出現了隔閡往往不容易消除, 通過兒子從中周旋, 可以消除心理屏障, 使婆媳和好如初。
婆媳之間:相互尊重與諒解
婆媳之間的相互尊重要求雙方有事全家協商處理, 如經濟開支、如何教養第三代等要共同商量, 養成民主家風;而屬於個人的“私事”, 則應互不干涉, 個人享有“自主權”。
作為媳婦, 要多尊敬婆婆, 因為婆婆年歲大, 管家或教孩子的經驗豐富;做婆婆的也不要總是在媳婦面前擺架子, 要看到兒媳的長處, 多尊重兒媳的意見, 特 別是教養孩子的問題。也就是說雙方要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婆媳長年生活在一起,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協調的事情,這時就更需要雙方相互諒解。
我們的先輩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所提倡的“設身處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原則,都包含著諒解的思想,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金玉良言”,也完全適合於處理婆媳關係。
特 別是教養孩子的問題。也就是說雙方要相互配合,彼此尊重。婆媳長年生活在一起,難免會發生一些不協調的事情,這時就更需要雙方相互諒解。
我們的先輩在處理人際關係中所提倡的“設身處地”,“以己度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原則,都包含著諒解的思想,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金玉良言”,也完全適合於處理婆媳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