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症狀:我總是病痛纏身
由於工作關係, 每天都有電子郵件傳來。 這一天, 一封郵件上說:
我也不知道怎麼訴說我的苦惱, 好像很多, 說也說不完。 這一年過的更加痛苦, 隔三差五在家裡大哭, 不想出去見人, 很奇怪的狀態!以前我還是個有工作的人, 多多少少有點價值, 可現在我覺得自己就是個廢人。 很久以來, 我總是病痛纏身, 總是懷疑自己得了絕症。 您救救我!我也不期望您一定能給我回信, 這些話說出來, 就好受多了!
這究竟是怎樣一個人, 這個人究竟是怎麼了?我又該怎樣進行心理幫助?這些,
Advertisiment
週六晚上, 一位少婦打進我的心理諮詢專線, 她說她就是那個總是病痛纏身而求助的人。 她說:我今年剛好30歲, 結婚三年多了。 從結婚就沒有好受過, 沒有過那種開心和輕鬆, 後來就總是生病, 主要症狀是腸胃不好。 最近以來, 症狀更重了, 更多了, 天天上網查找, 看那些症狀好像都可以和自己的症狀對上號。 很長時間來, 經常跑醫院, 看醫生, 也沒查出什麼病。 吃藥打針都不管用。 最近, 我還擔心自己得了癌症。 哎, 我還有救嗎?
電話裡, 少婦這樣反反復複訴說著自己的症狀, 伴著那種柔柔弱弱的歎息, 我感覺到安慰不僅幫不了她, 還會害了她。 所以, 我近乎冷漠的告訴她,
Advertisiment
很快, 我接待了這位少婦的來訪。 心理諮詢室裡, 見面、落座、初步溝通, 少婦給人的感覺與電話裡判若兩人:眼前的她年輕健康朝氣, 電話裡的她卻體弱多病。
我表達了這個意思。 少婦說:是這樣。 大家都叫我黛玉第二, 都說我一副柔柔弱弱的聲調, 像林黛玉一樣讓人疼惜。 也是, 每次我這樣自艾自憐, 老公都心疼我, 想方設法哄我, 安慰我, 我才好受一些。 給您打電話, 也是那種想讓人哄的感覺。 把您嚇著了吧?隨著我們的笑聲, 她說話間沒有了那種柔柔弱弱的聲音。
心理探究:我心裡的一塊大石頭
顯而易見, 少婦的所謂病痛纏身, 不過是扮演病人,
Advertisiment
現在的問題是, 一個年輕少婦為什麼要扮演病人甚至扮演成了黛玉第二?為了探明心理緣由, 我們開始了深入的交流與溝通。
少婦回憶說:由於丈夫的工作, 總要隨著工程在外地四處跑, 漫漫長夜裡經常是我一個人獨守空房, 心裡沒有安全感。 去年, 我辭去工作去找丈夫, 可是, 在一起還是快樂不起來。
Advertisiment
我知道, 我這一切難受, 就是為了要孩子!結婚三四年了, 我卻一直沒有懷孕, 這成了我心裡的一塊大石頭。
聽到這裡我插話說:如果猜想的不錯, 每次鬧病都能得到大家的關照, 對嗎?
少婦眼亮了, 看住我:您怎麼知道?您說得對, 每次鬧病, 丈夫都哄我, 把我摟在懷裡安慰我, 不再說懷孕的事兒;婆婆聽說我身體不好, 也不敢再提懷孕的事, 還一個勁兒地勸我說, 別著急, 實在不行咱就抱養一個。 當然, 我娘家爹媽更是不敢說什麼, 不知道怎樣哄勸才好。 總之, 自從我身體不好,
Advertisiment
心理解析:生育壓力導致的軀體化現象
現在, 少婦的問題比較清楚了:夫妻關係正常, 家庭關係正常, 社會關係正常, 她的所謂病痛, 就是一個生育壓力導致的軀體化現象。
在我們這個國度裡, 女人婚後不能生育, 像是個很沒面子的事。 這種文化的薰染下, 當事人也會感到像自己做了什麼錯事, 內心也會很有壓力。 就是為了逃避這種心理壓力, 少婦開始扮演病人了。 扮演病人的好處是什麼?免除了家人的責難和非議, 得到了家人的關愛與照顧, 同時, 也淡化了自己內心的焦慮, 心靈暫時得到了安寧。 既然有這樣的好處,自然就會繼續扮演病人。
這就好比一個幾歲的孩子,淘氣了,惹禍了,預感要遭到大人的懲戒。可是,還沒等打罵相加,孩子卻鬧病了,發燒、頭暈、嘔吐。一下子,父母沒有了火氣,趕緊送孩子上醫院看醫生。終於平安無事了,回到家裡媽媽還把孩子緊緊摟在懷裡:我的心肝,我的寶貝,可把媽媽嚇壞了。隨後,好吃的、好玩的,全來了。於是,孩子每次惹禍後都會鬧病,也就都能躲過父母的打罵。這時候,孩子就是無意間學會了一種自我心理防衛機制——扮演病人。
這樣的扮演病人,可以暫時得到心理減壓,對維護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如果長此以往惡性循環,扮演病人這個毛病就會粘在身上,形成消極的人格特徵,進而會對人生的發展有消極的影響,甚至會釀成悲劇。
長時間的扮演病人,少婦已經形成了D型性格。D型性格最大的特點,就是有濃厚的消極情感和社會退縮傾向。這樣的人經常缺乏自信心,容易煩躁不安,無緣無故的擔心,有不安全感,沉默寡言,不願見人,情感消極,憂傷。因而,又稱為“憂傷症性格”。長此以往,對健康,對生活,是非常不利的。
心理對策:不再繼續扮演病人
溝通至此,少婦驚覺了,深刻意識到扮演病人的危害。於是,她急切地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那我該怎樣自救呢?
經過溝通,我們的共識是從兩個方面自救。
一方面是不再繼續扮演病人。首先是停止就醫用藥。因為就醫用藥本身是對病人角色的一種強化,不利於從病人角色中走出來。同時,要不斷給自己積極地心理暗示:“我沒有病,我是正常的人”。其次是帶著症狀生活。拿出積極的自救行動,哪怕還會有症狀,也要帶著症狀該做什麼做什麼,讓自己的生活正常化。當務之急你應該是儘快地工作起來,最後是家人積極配合。所以,家人特別是少婦的丈夫,要把關注點轉換一下,不要等她鬧病的時候關注,而應該在她表現正常的時候給予關注。
一方面是調整心態促進懷孕。首先不再因為婚後未孕自艾自憐。同時,調整心態以利受孕。常見的婚後不孕,多屬於功能性的,心因性的。比如,有不少結婚幾年沒有生育的夫妻,對懷孕無望就抱養了孩子,在抱養了孩子之後卻奇跡般地又懷孕了。臨床調查也表明,心理壓抑與不孕呈明顯正相關,不良心理因素是導致功能障礙性不孕的一個重要因素。既然抱養孩子之後,無意之間可以化解壓力,放鬆心態,有利於懷孕,何不主動進行積極的心理調節,從而使心理負擔減輕一些,生活變得愉快一些。這樣機體的功能狀態也必然會好一些,就比較容易懷孕。這也有利於少婦不再扮演病人,開始健康的生活。
既然有這樣的好處,自然就會繼續扮演病人。這就好比一個幾歲的孩子,淘氣了,惹禍了,預感要遭到大人的懲戒。可是,還沒等打罵相加,孩子卻鬧病了,發燒、頭暈、嘔吐。一下子,父母沒有了火氣,趕緊送孩子上醫院看醫生。終於平安無事了,回到家裡媽媽還把孩子緊緊摟在懷裡:我的心肝,我的寶貝,可把媽媽嚇壞了。隨後,好吃的、好玩的,全來了。於是,孩子每次惹禍後都會鬧病,也就都能躲過父母的打罵。這時候,孩子就是無意間學會了一種自我心理防衛機制——扮演病人。
這樣的扮演病人,可以暫時得到心理減壓,對維護心理健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如果長此以往惡性循環,扮演病人這個毛病就會粘在身上,形成消極的人格特徵,進而會對人生的發展有消極的影響,甚至會釀成悲劇。
長時間的扮演病人,少婦已經形成了D型性格。D型性格最大的特點,就是有濃厚的消極情感和社會退縮傾向。這樣的人經常缺乏自信心,容易煩躁不安,無緣無故的擔心,有不安全感,沉默寡言,不願見人,情感消極,憂傷。因而,又稱為“憂傷症性格”。長此以往,對健康,對生活,是非常不利的。
心理對策:不再繼續扮演病人
溝通至此,少婦驚覺了,深刻意識到扮演病人的危害。於是,她急切地提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那我該怎樣自救呢?
經過溝通,我們的共識是從兩個方面自救。
一方面是不再繼續扮演病人。首先是停止就醫用藥。因為就醫用藥本身是對病人角色的一種強化,不利於從病人角色中走出來。同時,要不斷給自己積極地心理暗示:“我沒有病,我是正常的人”。其次是帶著症狀生活。拿出積極的自救行動,哪怕還會有症狀,也要帶著症狀該做什麼做什麼,讓自己的生活正常化。當務之急你應該是儘快地工作起來,最後是家人積極配合。所以,家人特別是少婦的丈夫,要把關注點轉換一下,不要等她鬧病的時候關注,而應該在她表現正常的時候給予關注。
一方面是調整心態促進懷孕。首先不再因為婚後未孕自艾自憐。同時,調整心態以利受孕。常見的婚後不孕,多屬於功能性的,心因性的。比如,有不少結婚幾年沒有生育的夫妻,對懷孕無望就抱養了孩子,在抱養了孩子之後卻奇跡般地又懷孕了。臨床調查也表明,心理壓抑與不孕呈明顯正相關,不良心理因素是導致功能障礙性不孕的一個重要因素。既然抱養孩子之後,無意之間可以化解壓力,放鬆心態,有利於懷孕,何不主動進行積極的心理調節,從而使心理負擔減輕一些,生活變得愉快一些。這樣機體的功能狀態也必然會好一些,就比較容易懷孕。這也有利於少婦不再扮演病人,開始健康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