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婦女在整個圍產期該如何做好心理保健?

圍產期的心理健康與孕婦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 心理保健與生理保健是相輔相成的。 大多數婦女在圍產期內能保持心理平衡, 只有少數婦女可能發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

(一)孕早期的心理保健工作

由於缺乏對妊娠的充分準備, 或因內分泌的改變而引起早孕反應(如噁心、嘔吐及無力等症狀), 或由於某些不良因素的影響, 或出現陰☆禁☆道流血等, 都會造成懷孕婦女心理上的壓力, 在此期間應針對妊娠生理變化及其特殊的心理壓力等, 開展心理諮詢及指導。

(二)孕中期的心理保健工作

進入孕中期時懷孕婦女的早孕反應已經過去,

Advertisiment
體型的變化也不十分明顯, 體力的負擔不太重, 孕婦的心情及體力均較好, 因此孕中期是孕婦感覺最舒服的時期。 此時孕婦的心理壓力主要來源於怕發生胎兒畸形, 為此應通過產前診斷、監測及保健指導等, 讓懷孕婦女瞭解自己所懷胎兒的生長發育情況, 並及時地解除孕婦的心理負擔。

(三)孕末期的心理保健工作

由於胎兒不斷的生長發育和因妊娠引起的母體生理改變, 使孕婦感覺到自己身體笨重和行動不便。 在此期間出現妊娠併發症的機會較多, 且孕婦擔心自己的健康狀況及能否順利分娩等, 應通過產前門診諮詢、健康教育及有效的醫療保健活動措施, 使孕婦瞭解自身的健康狀況及其分娩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生理現象,

Advertisiment
充分做好心理準備及心理保健工作。

(四)分娩期的心理保健工作

分娩併發症的突然發生, 是造成孕產婦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 孕產婦對這些突如其來的危險感到焦慮、恐懼、精神緊張, 這就是孕產婦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 為此, 醫護人員必須于產前做好孕產婦的心理保健及無痛分娩的宣傳工作, 這樣可使大多數產婦安靜而順利地完成分娩。

(五)產褥期的心理保健工作

由於分娩過程中產生的疲勞痛苦、分娩後自身內分泌激素的劇烈改變、產後對小寶寶的愛與擔心和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較差與醫療護理品質低劣等, 常常使許多產婦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異常現象,

Advertisiment
嚴重者可發展成為產後抑鬱症(發生率約為5%~6%)。 對產後發生的抑鬱症必須及時地進行治療, 以免造成嚴重的不幸的後果。 在產褥期應避免各種不良的刺激, 這是產褥期心理保健工作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

最後還應著重指出, 男性參與是做好生殖健康、圍產期保健與孕產婦心理保健的重要條件, 因為生育是夫妻雙方共同的責任。 目前許多醫療保健機構和婦幼保健單位都提供了男性參與的機會及條件, 如婚前教育、孕前諮詢、孕婦及其家屬學習班、丈夫陪產以及家庭式產後休息室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