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哺乳姿勢有效移出奶水
俗話說得好, 預防重於治療!。 寶寶正確的吸吮、加上媽媽以搖籃式、躺喂、橄欖球式等姿勢交替哺乳(記得讓自己學會2種哺乳姿勢!)或許是預防的根本。 正確吸吮、加上以不同的姿勢哺乳, 讓寶寶能夠有效地將不同乳腺中的乳汁移出。
何謂寶寶正確吸吮?請你觀察寶寶, 正確含乳時, 嘴巴是含住乳暈而非乳☆禁☆頭, 且上下唇外翻、下巴緊接乳☆禁☆房。 若寶寶含得不是很好, 媽媽可能會感覺到疼痛, 此時可以讓寶寶重新含乳一次, 或是協助寶寶將下唇外翻。
吸乳器可投資也要學手擠奶
Advertisiment
對將母乳擠到吸乳器、以奶瓶餵食的媽咪們來說, 或許不需要面對寶寶吸吮姿勢的問題, 但相對地, 有效且規律地將奶水移出乳☆禁☆房對這些瓶喂媽媽們來說更顯得重要。
如果擠奶間隔時間較長, 或是寶寶24小時不在身邊, 醫療級雙邊電動擠奶器可能是不錯的投資;如果上班時間不長, 且下班後可以親自哺乳, 或許手動的吸乳器或者一般的電動雙邊擠奶器就已經綽綽有餘!
然而, 別忘了, 雙手萬能, 兩隻手可以是母奶媽媽最好的朋友, 也有不少上班媽媽靠著雙手來集奶, 效率不輸吸奶器、又可省下清洗零件的時間, 因此我們鼓勵媽媽學習用手擠奶, 至少在偶然忘了攜帶擠奶器時, 不會驚慌失措、亂了陣腳。
產前按摩,
Advertisiment
不論是以手擠奶的媽咪、使用擠奶器的媽咪, 或是親自哺乳的媽咪, 「熟悉自己的身體」都是媽咪們的必修課。
是否需要在產前做乳☆禁☆房按摩以為哺乳做準備, 其實並非那麼重要, 但是如果要說乳☆禁☆房按摩幫助你熟悉自己身體、認識自己雙峰, 這的確好處多多!瞭解自己的身體, 你會比較有本錢防範未然。
寶寶是乳腺阻塞的好幫手
當乳腺小小塞住時, 你比較容易及早發現、讓寶寶多多吸吮, 如此很快就可解除危機。 當你熟悉自己的身體, 較不容易從小小一條乳腺管塞住, 累積擴大成半葉乳☆禁☆房腫脹才處理。 由於乳☆禁☆房本身就是乳腺管、脂肪等組織而成, 摸起來自然不會是完全柔軟的, 不少媽咪因此杯弓蛇影錯把乳☆禁☆房組織當成乳腺管阻塞呢!
Advertisiment
此外, 如果是體質較容易上火、阻塞, 不妨多吃清淡食物;有研究認為補充大豆卵磷脂似乎可以預防乳腺管阻塞, 機轉是藉由增加母乳中非飽和脂肪酸的百分比值來降低母奶的濃稠度。
乳腺阻塞馬上處理
乳☆禁☆房局部腫脹又出現疼痛的硬塊, 就是我們常說的「乳腺管阻塞」。 乳腺阻塞若放任不管, 有可能演變成乳腺炎或減少奶量, 因此乳☆禁☆房硬塊的早期處理顯得十分重要。
乳腺管阻塞與乳腺炎兩者可以說是程度的差別, 阻塞的乳腺管可能會演變成乳腺炎, 但乳腺炎並非哺乳媽媽的專利, 小朋友、男性、老人也都有得到乳腺炎的可能。 乳腺炎會伴隨硬塊、疼痛、發燒和疲倦, 通常需要一些藥物治療和幾天時間痊癒;乳腺阻塞時,
Advertisiment
乳腺炎, 媽媽太累的警訊
然而, 不論是乳管阻塞或者突來的乳腺炎, 最佳的處理方式, 是持續哺乳, 請透過密集哺乳或擠奶設法將乳汁移出。 舉例來說:如果硬塊在乳☆禁☆房外側的上方, 媽咪可以平躺, 讓寶寶趴在媽咪身上以下巴對準硬塊的角度來吸吮乳☆禁☆房, 或者在哺乳或擠奶時在阻塞處和緩地局部加壓。
處理阻塞的乳☆禁☆房時, 有些媽咪可能在乳暈上發現皮膚下有類似粉刺的小白點, 有些則在移除一些乳汁之後小白點才出現。
對付小白點的方式很多, 不一定要用無菌針頭挑開, 媽咪們也可以嘗試泡澡後立即哺乳、溫敷後立刻餵奶或者以乾淨的紗布搓揉乳☆禁☆房後立刻擠奶或餵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