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咪們為什麼會如此推崇舶來品?

隨著海淘和代購產業的日益發達, 很多媽媽會給寶寶購買一些與健康有關的食品、藥品和用品。 比如, 有名的香港保嬰丹、挪威的魚油、美國的ChildLife系列……沒有買不到, 只有想不到。 為什麼媽媽們會如此推崇舶來品?這些舶來的“健康”真的讓人放心嗎?

事關寶寶健康, 為何媽媽推崇舶來品

最近幾年, 海淘漸漸成為時尚。 一方面, 大家對寶寶的吃喝用都比較關注, 寧可多花點錢在寶寶身上, 要讓寶寶用最好的、最安全的產品;另一方面, 國內新聞經常爆出產品不安全的消息, 讓爸爸媽媽們心有餘悸, 思忖之下覺得還是“外國的月亮圓”,

Advertisiment
於是轉戰“舶來品”。

你為寶寶買過國外或港澳臺的保健食品、用品嗎?

A.經常買 50%

B.偶爾買過 21%

C.從未買過 29%

現在資訊非常開放, 在國內就能即時看到海外的產品資訊, 而且出國也相對容易了, 物流也很發達, 很多父母都有過海淘的經驗。

為寶寶購買“舶來品”, 你更偏重哪方面?

A.同輩媽媽的推薦及口碑 67%

B.聽說過的大品牌 33%

C.親身試過的效果 0%

在第一次購買舶來品時, 幾乎沒有人在購買海外產品之前先自己嘗試過效果。 大部分父母會通過同樣做媽媽的朋友的推薦來瞭解海外產品的用途和品質。 而有些人只是聽說過一些大品牌, 覺得大品牌品質有保證, 可以買。

國外買來的寶寶保健品, 你覺得品質靠譜嗎?

A.靠譜 50%

Advertisiment

B.說不好 50%

C.不靠譜 0%

為寶寶買來的“舶來”保健食(用)品, 你覺得實際效果如何?

A.很不錯 20%

B.沒感覺 40%

C.聊勝於無 40%

對於購買回來的舶來保健品、用品, 經自己嘗試以後, 覺得效果很不錯的人其實並不多, 而大多數的父母報告說看不出來效果, 僅僅覺得聊勝於無。 看來, 舶來的保健品和用品, 效果似乎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好。

可憐天下父母心, 只有當了爹當了媽才能理解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要花心思、花時間去海淘或代購舶來品。 隨著媒體關注度的日益增長, 一些保健食品和用品時不時曝出負面新聞, 造成了父母對國內食品、用品安全的擔心——擔心寶寶中毒;擔心激素導致寶寶性☆禁☆早☆禁☆熟;擔心寶寶的衣服大量使用螢光劑;擔心玩具中的塑膠製品安全不合格……相比之下,

Advertisiment
國外的產品似乎更讓人有信心, 比如在美國, 有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監管;同時一旦某個產品發現有問題, 商家也會立刻召回。 所以, 很多父母一考慮到安全性, 往往會選擇舶來品。

從價格上來說, 國內很多國際品牌價格和國際接軌。 當海淘成為可能的時候, 很多海外的商品並不比國內的貴。 比如在美國, 經常有節日打折的活動, 同樣的牌子, 打折的時候美國的價格比國內的價格反而要便宜。 這也是一部分父母海淘舶來品的原因所在。

舶來品, 真的有那麼神奇嗎?

但是, 父母們要注意, 購買舶來品的時候要仔細分辨, 而不是隨大流和跟風。 如果要購買某個海外的產品, 要先把產品的說明仔細看看,

Advertisiment
看不懂的去找能看明白的人或者翻字典、上網查, 一定要事先搞清楚你要買的產品是不是你想買的產品, 是不是適合寶寶使用。

有一些賣家為了掙錢, 會自己添加一些廣告詞, 而不是把產品的成分一一翻譯出來, 從而誤導消費者。 比方說, 很多媽媽喜歡海淘寶寶的輔食, 如鵝肝泥、乳酪鱈魚條等等, 聽上去很有營養, 再加上商家使用一些廣告詞, 比如“豐富營養”、“高鈣補鋅”等等, 更讓人覺得可以買來給寶寶吃。 有些媽媽跟風, 出現了團購潮。 但實際上這些產品並不是嬰兒產品, 它們有的是成人的零食, 含有對嬰兒來說太多的鹽分;有的甚至含有防腐劑、添加劑等等嬰兒不應該吃的成分。 如果媽媽在購買時只跟風,

Advertisiment
只看中文說明, 就很容易上當, 既多花了錢, 對寶寶又有害無益。

還有些媽媽不認真看說明, 只望文生義。 比方說, 我們常常把幼兒維生素叫小熊糖, 因為產品做成小熊的樣子, 吃起來甜甜的, 但它不是真正的糖!媽媽想當然以為是糖, 寶寶要吃幾顆就吃幾顆。 然而, 維生素的瓶子上清清楚楚寫了每天只能吃一顆或者兩顆(不同的牌子量不同), 不能吃過量。 而且寶寶在生病或者吃藥的時候, 能不能吃維生素, 要諮詢過醫生才可以。 因為它不是零食, 不是糖, 不能過量食用, 所以瓶子上用大字寫著:keep out of the reach of children!(放到兒童拿不到的地方!)

特別要注意的是, 不少媽媽會給寶寶買一些含有藥物成分的產品, 比如, 保嬰丹、黑接骨木糖漿等。 從安全的角度來說, 這些產品其實不能隨意地自行給寶寶服用。一方面,有些藥可能是按照體重來算劑量的,有些藥是按照年齡來算劑量的,不過如果沒有寫在說明上,也許媽媽算不對劑量;另一方面,藥物畢竟是藥物,不管用什麼藥,必須實現要諮詢醫生或藥劑師。在美國,即使給寶寶吃非處方藥,都要問問藥劑師,有時候也許兩種非處方藥不能一起吃。我記得有一次我家寶寶吃一種藥,藥劑師叫我們停掉維生素,因為裡面的鐵成分會影響藥的吸收。所以對於這種有藥物成分的,一定要問清專業人士。

還有一些產品,比如乳酪,是需要在冷藏的情況下保存的,但通過海淘運回來,這個運輸過程到底是否符合條件,媽媽們是否搞清楚了呢?

健康不問出處,是否“舶來”不是重點

所以說,買海外的產品,不能偷懶,不能想當然,不能跟風,要動腦筋,想辦法讀懂說明。這也是事關寶寶安全的大事。有一些寶寶的用品,比如奶瓶、喝水杯等等,在運輸上沒有特別的要求,像這些產品如果有條件可以海淘。不過,很多產品也不一定要買舶來品,就如我們調查的那樣,舶來品的效果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神奇。

而且,當國內的媽媽買了海外的某些產品,因為人在海外,用品的售後方面可能不太方便。而且也不可能天天關注自己購買的產品,萬一有產品因為品質問題需要召回,媽媽可能也不知道。更甚者,網上很多賣家真假難辨,也存在著假冒偽劣產品的可能,也無人監管,碰到這種情況,媽媽多數情況下可能只好吃“啞巴虧”了,金錢上的損失還是小事,如果對寶寶造成實際的傷害就得不償失了。所以,爸爸媽媽要練就“火眼金睛”,學會辨別。

對於一些寶寶要吃的,比如寶寶的輔食,可以偶爾買專門做寶寶輔食的品牌,通過可靠的買家購買。不過媽媽有時間的話,自己就地取材,做的輔食更新鮮,更安全。有些產品如果國內有且比較可靠的,媽媽們也可以因地制宜,不一定非要萬里迢迢從國外購買回去。

為了寶寶的健康和安全,爸爸媽媽需要多看、多查、多諮詢,而不能以為把寶寶丟進“舶來品”的籃子裡就萬事大吉了。 

這些產品其實不能隨意地自行給寶寶服用。一方面,有些藥可能是按照體重來算劑量的,有些藥是按照年齡來算劑量的,不過如果沒有寫在說明上,也許媽媽算不對劑量;另一方面,藥物畢竟是藥物,不管用什麼藥,必須實現要諮詢醫生或藥劑師。在美國,即使給寶寶吃非處方藥,都要問問藥劑師,有時候也許兩種非處方藥不能一起吃。我記得有一次我家寶寶吃一種藥,藥劑師叫我們停掉維生素,因為裡面的鐵成分會影響藥的吸收。所以對於這種有藥物成分的,一定要問清專業人士。

還有一些產品,比如乳酪,是需要在冷藏的情況下保存的,但通過海淘運回來,這個運輸過程到底是否符合條件,媽媽們是否搞清楚了呢?

健康不問出處,是否“舶來”不是重點

所以說,買海外的產品,不能偷懶,不能想當然,不能跟風,要動腦筋,想辦法讀懂說明。這也是事關寶寶安全的大事。有一些寶寶的用品,比如奶瓶、喝水杯等等,在運輸上沒有特別的要求,像這些產品如果有條件可以海淘。不過,很多產品也不一定要買舶來品,就如我們調查的那樣,舶來品的效果並不如我們想像的那麼神奇。

而且,當國內的媽媽買了海外的某些產品,因為人在海外,用品的售後方面可能不太方便。而且也不可能天天關注自己購買的產品,萬一有產品因為品質問題需要召回,媽媽可能也不知道。更甚者,網上很多賣家真假難辨,也存在著假冒偽劣產品的可能,也無人監管,碰到這種情況,媽媽多數情況下可能只好吃“啞巴虧”了,金錢上的損失還是小事,如果對寶寶造成實際的傷害就得不償失了。所以,爸爸媽媽要練就“火眼金睛”,學會辨別。

對於一些寶寶要吃的,比如寶寶的輔食,可以偶爾買專門做寶寶輔食的品牌,通過可靠的買家購買。不過媽媽有時間的話,自己就地取材,做的輔食更新鮮,更安全。有些產品如果國內有且比較可靠的,媽媽們也可以因地制宜,不一定非要萬里迢迢從國外購買回去。

為了寶寶的健康和安全,爸爸媽媽需要多看、多查、多諮詢,而不能以為把寶寶丟進“舶來品”的籃子裡就萬事大吉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