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媽咪傾情:暖陽下的巴赫

週末, 開車帶孩子去郊外野餐。 看著車窗外蔚藍的天空, 暖暖的陽光, 巴赫的《小步舞曲》在我心中嫋嫋升起。

這一周, 在學鋼琴的孩子開始練習巴赫的《小步舞曲》, 將我們也帶入到巴赫的暖陽裡。 於是我回頭對孩子說:“你彈的巴赫真是太好了!你彈得越來越好, 我聽得也越來越有味道!”

“真的?”孩子高興地從車後座探過頭來問。

“是啊!特別是每次聽你彈到第二部分, 就會有一種感覺從我心裡湧出來, 慢慢地走到眼睛, 就像是有淚水要湧出來。 ”

“熱淚盈眶?”孩子又問。

“沒那麼嚴重。 是一種說不清楚的感覺, 像有一隻手輕輕碰到了我的心。

Advertisiment
也許這就是感動吧。 只有偉大的音樂家、偉大的音樂才能做到啊!”

“是嗎?巴赫是全人類最偉大的音樂家嗎?”孩子興奮地問。

於是, 我告訴孩子, 關於巴赫, 還有他的十二平均律鋼琴曲。

家長讓孩子在課餘時間學習樂器, 大多是想讓孩子多一份修養。 然而修養什麼, 很多人卻不清楚。 因此就有人猶豫是讓孩子學鋼琴、電子琴還是別的什麼樂器。 對我來說, 只要翻翻樂譜就能找到答案。 即使是在初級的鋼琴教材裡, 也很容易找到這些如雷貫耳的名字:巴赫、海頓、莫札特、貝多芬……如果通過學習語文得以與文學大師們握手, 那麼學習鋼琴的孩子, 就可以拿到一把鑰匙, 借此來窺見音樂大師們的心靈, 甚至是在其博大的胸懷中憩息!

Advertisiment

學鋼琴, 是學音樂。 不只為了技能, 更是為了理解與洞察。

不少人說鋼琴的學習過程是艱苦而漫長的。 相比於肢體型的訓練, 如舞蹈、體育等, 鋼琴訓練的辛苦是內在的, 枯燥而且孤獨, 對孩子和家長都可謂是一種煎熬。

因此, 家長陪練不要忘了改善練琴的氣氛。 孩子抱著愉快或壓抑的心情去練琴, 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即使是家長拖把椅子在邊上坐著, 捧一小碗葡萄乾, 彈完一曲就給孩子嘴裡塞一兩顆, 也可以給孩子帶來物質和精神的雙重享受。 美好的心境是兒童智力活動的先決條件, 能使人產生學習興趣, 集中注意力, 增強記憶。

家長還要善於把抽象的音樂概念、感覺具象化, 讓孩子能夠並且樂於理解接受。

Advertisiment
有次陪練時, 孩子有個裝飾音總是彈不利索, 我便說:“這個裝飾音, 不要彈得太多。 ”孩子瞪著眼看我, 顯然是沒明白。 我想了想說:“這就像一個人坐椅子, 不能坐得踏實了, 要剛一挨著椅子, 就能馬上起來。 你想, 如果你坐得太多了, 還能快快地站得起來嗎?”接著, 我就在琴凳上示範這個動作。 孩子看著我滑稽的樣子, 樂得咯咯笑。 “媽媽, 是不是這樣。 ”孩子彈出了那個裝飾音。 “唔, 坐得太多了, 起不來了。 ”孩子又彈了一個。 “這個又太少了, 根本就還沒挨著椅子。 ”孩子又彈了一個。 “對, 就是這樣!”

晚上從郊外回家, 孩子便跑進房間練琴, 我在客廳豎著耳朵聽他的琴聲。 也許是因為在車裡的交流, 孩子今晚的練習特別流暢。

巴赫的《小步舞曲》原是我耳熟能詳的,

Advertisiment
曾被改編成多種兒歌和通俗作品, 但在跟隨孩子練習的過程中, 才慢慢體會出作品的精妙。 是鋼琴充當了我和孩子進入音樂作品、進入大師性靈的橋樑。 今晚的巴赫彈得特別出彩, 我仿佛又沐浴在中午的那片陽光下。

感謝鋼琴帶來了巴赫, 感謝巴赫帶來了陽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