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咪如何預防和更好治療寶貝中耳炎

耳炎不僅給寶寶帶來疼痛等不適感, 還會干擾進食、睡眠與活動, 更糟的是可損傷聽力, 累及一生, 家長務必給于足夠的重視。

中耳炎的病因

中耳炎為何如此頻頻光顧小寶寶呢?

原因大致可分為內因和外因兩點。

1、內因

首先, 寶寶的生理特點是內因, 如咽鼓管發育不完全, 較為粗短平直, 周圍的骨壁很薄, 有的部位還有未完全閉合的骨縫, 當感冒或鼻炎發作時, 病毒或細菌很容易從這些“暗道”潛入中耳引起炎症。

同時, 寶寶抗病力較弱, 罹患感冒、鼻炎、扁桃體炎等疾患的概率較高, “引狼入室”的機會也就頻頻發生了。

Advertisiment

2、外因

至於外因, 家人養護失誤難辭其咎。 常見的有:媽媽躺著餵奶, 少量乳汁流入了寶寶耳中, 或久用安撫奶嘴, 引發寶寶頻繁吸吮, 病菌趁機從鼻腔後端潛入咽鼓管;擤鼻涕的方法錯誤, 如用兩手指捏住寶寶兩側鼻翼, 迫使鼻涕向鼻後孔噴出, 通過咽鼓管而污染中耳;亂掏寶寶耳朵, 損傷耳道或鼓膜引發感染, 井蔓延到中耳;在寶寶面前吸煙, 有害物刺激中耳黏膜, 易使黏膜分泌增加變稠, 造成中耳積液, 形成滲出性中耳炎等。

中耳炎的治療

如果懷疑寶寶患有中耳炎, 應及時就醫。 治療原則為:急性中耳炎, 特別是不到2歲、體溫39度以上、耳痛較重者, 應立即靜脈點滴敏感的抗生素(如青黴素族);積液性中耳炎, 又沒有症狀,

Advertisiment
可先觀察一段時間, 如果積液沒有改善, 再考慮使用敏感的抗生素;至於慢性中耳炎, 一般不需要全身用抗生素, 包括口服、打針或輸液, 如果膿性分泌物較多, 用抗生素滴耳劑滴耳即可。

1、耳毒性抗生素黑名單

使用以下耳毒性抗生素, 可加重聽力損害:慶大黴素、鏈黴素、卡那黴素、新黴素、紫黴素、萬古黴素、巴龍黴素、春雷黴素、多粘菌素等。

2、滴耳劑使用有方法

注意寶寶的體位, 大寶寶比較合作, 可側臥於床上, 或坐在椅子上, 頭向一側偏斜。 小寶寶則由家長抱在懷中, 左手扶住其頭部, 右手及臂部抱住軀幹和雙手, 兩腿夾住雙腿, 將頭部固定。 因外耳道有一定的傾斜度, 滴藥前應將耳道拉直, 確保藥液順利流入。 具體做法是:1歲內向下拉直耳垂,

Advertisiment
大寶寶向後上牽拉耳廓。 滴藥後用手指輕輕按壓耳屏, 促使藥液流入鼓膜區。 滴藥後讓寶寶側臥一會兒, 待藥液滲入耳內組織後再起來活動。

除此以外, 還需注意:耳內有膿液者, 用現的雙氧水清洗耳道後再滴藥;藥液溫度要與寶寶體溫相近, 以免滴入後出現噁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滴藥的滴管不要接觸外耳道壁, 以免造成污染。

中耳炎的預防

要點中耳炎是能夠預防的, 建議家長平時要注意以下細節。

1、嚴防感冒

據統計, 的中耳炎禍起感冒。 要想寶寶少受中耳炎之害, 預防感冒發生十分重要。 接種疫苗(如肺炎疫苗、流感疫苗), 勤活動, 多進行曰光浴, 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C、鋅等營養素, 都是預防感冒的好辦法。

Advertisiment

2、養護方法要得當

例如, 媽媽餵奶要有一個好體位, 包括斜抱位、半臥位或坐位等, 切忌躺著餵奶。 再如, 經常躺著哭的寶寶, 媽媽要用消毒棉棒及時將耳朵蘸幹。 給寶寶洗澡或洗頭時, 要用手堵住外耳道口, 防止污水流入耳道。 游泳時, 選擇清潔衛生的游泳池並戴耳罩, 儘量避免嗆水。 家中有吸煙者, 不要在寶寶房內或當著寶寶的面吸煙, 並戒除亂捏小鼻子的習慣。

3、保持鼻腔清潔

小寶寶可用醫用吸鼻器吸出鼻腔中的黏液, 大寶寶應學會擤鼻涕。 擤鼻涕的正確方法為:用手指按住一側鼻孔, 稍用力向外擤出對側鼻孔的鼻涕, 再用同法擤出另一側。 如果鼻腔發堵、鼻涕不易擤出, 可遵醫囑先用濃度淡的麻黃素滴鼻液滴鼻,

Advertisiment
待鼻腔通氣後再擤。

4、正確對待耳屎

寶寶耳屎大多可隨咀嚼、張口或打哈欠等活動, 借助於下頜等關節的運動而自行脫落並排出於耳道, 不必掏挖。 如果確實過多, 甚至造成外耳道堵塞時, 可先試一試較為安全的清除辦法:在寶寶臨睡前滴入1-2滴耳藥水, 在病耳塞一個用消毒棉球做成的耳塞, 次曰取出, 耳屎可能粘在上面而被清除掉。 若此法無效, 須到醫院請醫生幫助處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