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前有小孔是怎麼回事
有的新生兒剛生下來, 就被發現外耳道口的前方或周圍有一小孔, 孔的大小一般不超過大頭針帽。 醫學上把它稱為耳前瘺管。 這是胎兒在胚胎時期外耳形成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痕跡, 多與遺傳有關, 可為一側或兩側。
耳前瘺管如果不發炎, 可以不治療;可經常用75%的酒精棉棒由下向上擦試, 擠出其內的積存物, 尤其是冼澡後要把水擠出來, 以免泡脹發炎。
新生兒中耳炎
由於新生兒咽鼓管與成人不同。 新生兒比成年人更易患中耳炎, 新生兒咽鼓管的作用
1、咽鼓管是溝通咽部與中耳的管道,
Advertisiment
2、一般情況下, 咽鼓管是關閉著的, 只有在做吞咽動作或打哈欠時才有暫時的開放, 開放吋間不到2秒。
3、咽鼓管的這種伴隨吞咽動作時開時閉的作用, 對於維持中耳與外界氣壓平衡, 保持聽力和鼓膜非常重要。
4、咽鼓管的開放使得細菌病容易沿此管道進入中耳引起發炎。
新生兒為什麼易患中耳炎新生兒咽鼓管發育還不健全。
整個管腔又粗又短, 而且比鉸平直。
來自鼻咽部的細菌很容易竄入中耳致使中耳發炎。
新生兒中耳炎的誘發因素
1、餵奶姿勢不正確;
2、溢乳;
3、嗆奶。
如何預防新生兒中耳炎
1、新手媽媽應該瞭解這方面的知識。
2、採取正確的餵奶姿勢。
3、不要把新生兒的頭部放得過低。
Advertisiment
4、減少新生兒溢乳, 一旦發生溢乳, 要及時凊理, 防止流入耳內。
5、新生兒仰臥位時, 注意防止奶液、淚水、洗臉水;流入孩子的耳朵裡6.及時治療感冒及其他感染性疾病。
媽媽如何發現中耳炎
1、新生兒異常哭鬧;
2、用手抓耳朵;
3、搖頭;
4、發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