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媽媽覺得很困擾, 因為他們聽不懂寶寶說什麼, 不知道他究竟想要幹嗎。 所以很多時候, 寶寶明明那麼說了, 可是你照著他的意思去做, 他卻會大發脾氣, 讓媽媽覺得左也不是右也不是。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形呢?其實本質的原因不在寶寶不講道理, 而是我們根本不懂孩子的心思。 因為孩子的語言能力有限, 他說出某個詞來, 實際上要表達的也許根本就不是這個詞表面要表達的含義, 而是跟這個詞有著某種邏輯關係的另外的意思。
朋友家有個快2歲的孩子, 叫天天, 他語言的發展非常有特點,
Advertisiment
我們來分析一下他常說的幾個詞, 也許就會發現孩子表達自己的一些特別的邏輯:
實例1:天天被困在某個角落裡, 出不來, 急得他大喊:“門!門!門!”
他這個“門”有很多的含義, 第一是指真正意義上的門, 二是指他被困在某個地方, 他要找一個出口出來, 所以這個“門”還有“出口”和從什麼地方“出來”的含義。
實例2:天天沒完沒了在那說“樓梯”, 大家都以為他要去爬樓梯, 但是不是。
天天的這個“樓梯”第一層含義當然還是“樓梯”, 第二層含義則是“高處”, 第三層含義是“要爬高”, 因為爬樓梯, 人的空間位置就會提高, 他就把“樓梯”這個詞跟一組有相關聯繫的概念掛上鉤,
Advertisiment
實例3:天天指著某個身體部位說“藥”, 大家都以為他是要吃藥, 其實不是。
他這個“藥”字也不單單是一個名字, 第一層含義是“吃藥”, 第二層含義則是他有點不舒服、因為每次不舒服, 他都會吃藥。 他就會把身體的所有不舒服諸如痛、癢等都跟這個“藥”字聯繫起來。
實例4:天天看姑姑在吃藕, 然後突然開心地大叫:“牛!牛!牛!”把所有人都弄得莫明其妙。 誰也不明白他在說什麼。 看人家都沒明白, 他又補充了一句:“蠻波波”。
原來是姑姑吃藕的時候, 藕斷絲連, 這使得姑姑看起來象被繩子牽著的牛, 我們老家對小孩說牛都叫“蠻波波”, 當別人都不明白他這個“牛”的含義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