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要瞭解5點新生兒生理現象

1、體溫

正常新生兒的皮膚呈粉紅色, 肢體溫暖, 腋溫是36, 5〜37.4℃。 新生兒由於體溫中樞發育尚未完善,體溫的調節能力差, 體溫不易保持穩定, 容易受環境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故當新生」I從母體娩出後1 -2小時內, 體溫下降約2.5℃, 然後體溫會慢慢回升至正常溫度。 由於新生兒的皮下脂肪薄, 汗腺發育不成熟, 較成人散熱快, 在環境溫度過高或保暖過度的情況下, 加上新生兒攝入水分不足的因素就會造成新生兒體溫升高。 相反情況, 體溫則會下降。 若環境溫度正常、保暖適度, 而體溫有異常, 則屬病理情況, 應引起家長重視.

Advertisiment

2、生理性體重減輕

剛出生的新生兒在一周內往往有體重減輕的現象, 主要是由於新生兒出生後要排出胎糞和尿液, 吐出一些吸入的羊水, 通過皮膚、肺部呼吸等途徑丟失了些水分等原因造成的。 一般在出生3~4天時可減輕出生時體重的6%〜9%。 , 但最多不會超過10%, 並且通常在出生10天后即可恢復到出生時的體重。

Advertisiment

3、臍帶

在臍帶未脫落前, 每天用醫用消毒棉棒蘸75%酒精擦拭, 臍帶一般要1周左右脫落, 脫落後仍然要保持局部的乾燥和清潔。 臍帶及其周圍皮膚要保持乾燥清潔, 特別是紙尿褲不要蓋過臍部, 避免尿液或糞便玷污臍部創面。

4、黃疸

很多新生兒會在生後2-3 天出現黃疸, 大約在生後10~14 天消退, 生理性黃疸一般不需處理。 寶貝出生後較早地開始吃母乳, 可以使胎糞較早排出, 而且建立腸道的正常菌群, 從而減少膽紅素自腸道吸收, 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黃疸, 但若是病理性黃疸則需醫生診治。

5、排便、排尿

新生兒頭兩天的大便呈黑綠色、黏稠狀, 無氣味。 餵奶後逐漸轉為黃色(金黃色或淺黃色)。

Advertisiment
如果出生48 小時還未排出胎便, 一定要清醫生檢查, 看是否存在肛門閉鎖等畸形的問題。 新生兒一般在出生後24小時內開始排尿, 第一天的尿量約10~30毫升。 隨著哺乳攝入水分, 寶貝的尿量逐漸增加, 每天可達10次以上, 日總量可達100〜300毫升。 如超過或第一周內每日排尿達30次以上, 則為異常。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