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咪需警惕:七大飲食過敏雷區不可碰

過敏可以分為先天過敏性體制所引起的症狀或後天環境因素引發體質改變而導致有過敏現象。 現在主要通過皮試或抽血來確認寶寶是不是有過敏體質。 如直系親屬中有人患有過敏性疾病, 有過敏體質的新生寶寶患過敏病的幾率會比一般寶寶高。

過敏體質的寶貝

近年來, 過敏兒童增加也和室外過敏物質(比如各種花粉等)有關, 這類孩子外出旅遊要減少和花粉的接觸。 除皮膚過敏外, 在花粉較多的春秋花季, 孩子還會出現過敏性眼結膜炎, 導致眼紅、眼癢、流淚和異物感。 這種疾病最易出現季節性的反復發作,

Advertisiment
對孩子身心健康會造成不良影響。

現代科學已證明, 過敏性疾病的發生和環境因素有關, 患兒對某種物質形成過敏, 除遺傳因素外, 還和胎兒時期和出生後1—2年內反復接觸某種低濃度過敏源有關。 相關的專家建議, 儘量減少兒童出生後1—2年內, 接觸環境中的各種過敏源濃度, 就能防止、減少兒童過敏的形成, 或者通過一些方法, 比如脫敏療法、局部糖皮質激素治療等, 對預防過敏性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療和預防作用。

有些蔬菜也會引起過敏 容易引起寶寶過敏的食物有很多, 最常見的是異性蛋白食物如螃蟹、大蝦, 有的寶寶對雞蛋, 尤其是蛋清也會過敏。 父母平時給寶寶初次品嘗, 像冷凍的袋裝加工蝦、鱔魚及各種魚類、動物內臟等食物,

Advertisiment
第一次應少吃一些, 如果沒有不良反應, 下次才可以讓寶寶多吃一些。 有些蔬菜也會引起過敏, 如扁豆、毛豆、黃豆等豆類, 蘑菇、木耳、竹筍等菌藻類, 及香菜、韭菜、芹菜等香味菜, 在給寶寶食用這些蔬菜時應該多加注意。 特別是患濕疹、蕁麻疹和哮喘的寶寶一般都是過敏體質, 在給這些寶寶安排飲食時要更為慎重, 避免攝入致敏食物, 導致疾病復發和加重。

躲開過敏源

1、看清標籤, 躲開過敏原。

許多食品裡都可能含有導致過敏的成分, 包括牛奶、蛋類、花生等。 例如有些麵條、霜淇淋、餅乾中會使用雞蛋, 對蛋類過敏的人也可能對這些食物過敏。 “每吃一種新的食物, 應先看看成分表中有沒有致敏物質。

Advertisiment
”臺灣萬芳醫院營養室組長魏賓慧建議, 儘量少吃標識不全、不清楚的食品。

2、在外吃飯要謹慎

常在外吃飯的人, 最好只去值得信任的餐廳, 確定服務人員能回答關於食物材料的問題, 像“醫生”一樣對待你的過敏。 到新餐廳吃飯時, 應選擇較簡單的菜品, 以免不同菜肴中的過敏原“疊加”過量, 最終導致過敏。

3、少吃加工食品

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如色素、防腐劑、香料、人工甜味劑等, “可能會改變食物中的蛋白質結構, 提高致敏性。 ”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教授江伯倫指出。 目前已知硫化物如亞硫酸鹽、二氧化硫(多添加在蜜餞、金針菇中), 會誘發哮喘, 有哮喘病史的人購買時一定要注意標籤。

4、只吃新鮮的海鮮

Advertisiment

不新鮮的海產品會滋生細菌, 促使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 提高致敏物質如組織胺的濃度, 更容易誘發過敏, 就算健康的人吃了也可能過敏。

調整飲食

5、多喝益生菌飲品

益生菌可以調節並增強腸道內的免疫機制, 對已經過敏的人可減緩過敏反應;對尚未過敏的人則有預防效果。 研究顯示, 孕婦服用益生菌能同時降低母嬰的過敏幾率。

6、調整油脂結構

研究顯示, 歐咪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可以阻斷過敏反應的物質, 如前列腺素、白三烯素, 並有抗發炎的效果。 懷孕期間補充魚油, 可調控新生兒免疫反應, 預防過敏性疾病。 反之歐咪伽-6脂肪酸則會助長過敏。

7、多吃蔬果

蔬果致敏性低, 且蔬果中的胡蘿蔔素、維生素C、維生素E能預防發炎反應,

Advertisiment
“維生素C還有抗組織胺的效果, ”魏賓慧營養師表示, “水果比蔬菜維生素C含量高, 愛過敏的人每天至少吃兩個拳頭大小的水果, 其中一種為高維生素C的柳丁、番茄、葡萄柚等

小編總結:如果發現寶寶對某種食物過敏, 就應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避免再給寶寶吃這種食物。 隨著寶寶年齡的增長, 身體逐漸強健起來, 有些寶寶可能會自然脫敏, 即對某種食物不再起過敏反應。 不過如果再次接觸該食物時, 還是應該慎重, 從少量開始, 無不良反應後再逐漸增加, 以免舊病復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