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不能把自己的職責推給老師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家庭是孩子學習如何與他人相處的地方,學習什麼是親密的情感, 什麼是自我的感受以及如何表達;父母則示範什麼是可以接受的, 什麼是必須禁止的……正如《聯合國憲章》宣佈的理想精神——家庭應該有利於充分而和諧地發展孩子的個性, 特別是在和平、尊嚴、寬容、自由、平等和團結的精神下, 撫養他們, 讓孩子在幸福、親愛、祥和的氣氛中成長。

但遺憾的是, 家庭教育又是最容易出錯的地方。 目前的教育模式分別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三大支柱支撐, 後兩者已經有了較為現代化的環境、科學的指導和法律規範,

Advertisiment
只有家庭教育還處於自發狀態。

首先, 我們的父母大多沒受過專門的訓練, 我們從小接受的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在生活中流傳的觀念:居高臨下地對待孩子, 以“家長”自居, “你是我生的, 你得聽我的”, “棒打出孝子”, “不打不成材”……無論是我們小時候, 還是長大戀愛成家,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 除非我們有自覺學習的意識, 很少有人會對我們說怎麼做父母。 沒有經過專門為父為母訓練的我們, 在教育孩子上難免會出錯。

其次, 父母與孩子間有天然的情感聯繫, 特別是母子一體, 母親對孩子自然會產生期待, 把自己沒實現的、沒做成的, 都轉而寄期望于孩子來完成。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

Advertisiment
容易使家庭教育不切實際。

最後, 由於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是學校教育, 有些父母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職責, 把責任更多地推向了學校和老師。

隨著早教觀念的不斷深入人心, 很多年輕媽媽都聽取各種專家、老師的意見, 將孩子送進各式各樣的早教機構, 接收五花八門的早教訓練。 但事實表明, 這些早教方式並未取得很好的成效。 科學研究發現, 不管是那些“小學化”式的超常教育, 還是所謂的特長教育, 既違背了嬰幼兒身心發展規律, 又脫離了孩子的天性和興趣, 不僅難以收到成效, 還可能為孩子長遠發展埋下隱患。 媽媽們不由得開始焦慮起來, 一連串的疑問也隨之產生:到底該把孩子送給誰去教育?誰才是真正的教育專家呢?什麼方法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法?

Advertisiment

真正的教育專家不一定是擁有淵博學識、懂得很多育兒理論的人, 但必須是最瞭解孩子、從心底深處愛孩子的人。 常言說:“知子莫若母。 ”最瞭解孩子的人無疑是孩子的媽媽,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孩子有哪些優點、哪些缺點、需要什麼;從心底深處愛孩子的人當然也是媽媽, 試問這個世界上還有哪一種愛比母愛更深沉、更偉大?所以說, 媽媽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人選。

媽媽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家庭就是最好的課堂, 而生活則是最好的課本。 正確的教育方法, 需要媽媽在對孩子的長期觀察和不斷理解的過程中確立起來。 媽媽與其帶著孩子在幼稚園、特長班之間疲於奔命,

Advertisiment
不如和孩子一起做遊戲, 仔細觀察一下孩子的言行, 研究一下孩子在想什麼, 對什麼感興趣, 特長是什麼, 有什麼不足……然後, 通過這些觀察, 總結出一個自己的教育框架, 確立自己的教育方法。 這其中有一點非常重要, 那就是媽媽一定要具備準確的判斷力, 能夠分辨哪些方法適合自己的孩子、哪些方法可取、哪些方法應該摒棄。

我們都知道孩子是祖國的未來, 民族的希望;孩子是我們家庭的希望與寄託。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母親的言傳身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教育家福祿培爾曾說過:“國民的命運, 與其說掌握在掌權者手中, 倒不如說是掌握在母親的手中。 ”因此, 作為母親——人類的教育者, 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與素養,

Advertisiment
學會運用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 更多地是用人格, 用言傳身教去影響子女。

家庭教育不是學校教育的翻版, 不是簡單的“家教”和督促孩子完成作業, 而是要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相銜接、相配合, 共同達到教育的最終目的——為孩子由一個自然人向社會人過渡做準備, 為孩子獲取謀生的本領、順利就業做準備, 為孩子終身幸福做準備。 千萬別以為教孩子一定要靠什麼專家、老師, 因為最專業的專家就是媽媽自己!媽媽在面對兒童學習、成長的時候,一定要知道自己對孩子的職責,不能推卸責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