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手機廣告詞叫什麼?“溝通無極限”, 這使我一度自豪地認為自己是一名完美媽媽——可以一邊帶著我的動動在沙灘上玩兒, 一邊在筆記本上修改專案報告;可以不在單位加班, 而是趁著動動看電視的時間處理EMAIL。 是的, 我和周圍的許多人一樣, 扮演著超級媽媽的角色, 我相信自己在平衡工作和家庭兩者的關係方面做得已經夠好。 直到有一天, 4歲的動動拽著我的袖子可憐巴巴地說:“媽媽, 你弄完你的電腦了嗎?”我突然覺得自己每天和他“待”在一起的時間不少, 真正屬於他的時間卻不多。
我的理由——“不能失去工作”
Advertisiment
害怕失去工作和害怕照顧不好孩子, 對有責任心的父母來說, 實際上不相上下。 當耳邊不斷聽到公司裁員和行業不景氣的消息, 沒誰敢輕鬆地說:“我不在乎失去工作”。 一位6歲孩子的母親憤怒地對我說:“請別告訴我該怎麼帶孩子, 假如我因處理不好工作而丟掉了飯碗, 到時候我拿什麼去養孩子?”
兒童心理學家的建議:現代家長們確實一刻也離不開工作。 我們或帶著筆記本回家, 或在廚房裡通過手機和同事討論明天的計畫。 家庭和工作的界限模糊了, 我們腦子裡塞滿了沒有完成的任務。 可父母們卻一點兒沒意識到, 我們正在把自己遭受的壓力傳遞給孩子們。
如果在家辦公的情形難以避免, 我們可以注意自己對著電話的言談,
Advertisiment
我的節奏——“孩子, 我不想聽你囉嗦”
蘇貝是一家網路公司的總經理, 有一個8歲的兒子。 她曾經是我“事業、家庭雙豐收的楷模”, 而她的育兒經更源源不斷地傳給我:每天早上6點就爬起來, 先用1個小時查看昨天晚上收到的幾十封郵件, 7點催促孩子快吃早飯。 晚上回到家裡花兩三個小時在網上處理工作, 孩子就在身邊寫作業。
1年前我們參加了一個兒童心理健康諮詢會,
Advertisiment
經過專家的詢問發現問題出在蘇貝身上, 因為工作壓力大, 她變得沒有耐心。 總是跟兒子說“快點兒穿衣服”、“別折騰了”, 而不是問他“今天在學校過得怎麼樣”……
蘇貝說, 她常常一回到家就已經疲憊不堪了, 沒有精力關心孩子的心理需要。 她和孩子溝通時根本就不想傾聽和做出任何決策, 因為她已經白天在公司幹了一整天這樣的事情。
兒童心理學家的建議:表面看去, 蘇貝似乎正在為了孩子做出巨大“犧牲”:按時回到家裡, 沖進廚房為孩子做晚飯, 急急忙忙地幫他洗澡, 又不耐煩地讓他趕快睡覺。 結果卻是——孩子變得不敢大聲說話,
Advertisiment
孩子的感受——你們總在敷衍我
豆豆是個令人頭疼的孩子,
Advertisiment
兒童心理醫生的分析:童年時能夠得到家長的關注, 可以給人一種被愛和信任的安全感, 印證自己和這個社會及其他人的善意關係, 也可以讓孩子學會長大以後去關心別人。 可是當正常的關注喪失時, 孩子惟一的辦法就是“創造”一些讓爸爸媽媽可以關注的事情。
豆豆的父母不妨試試這種方法:在日曆上鄭重留出給孩子的時間, 並告訴他:“爸爸媽媽都很忙, 但和豆豆在一起是我們最快樂的時候, 所以爸爸媽媽把可以跟豆豆在一起玩的時間用彩色的筆標出來, 如果爸爸或媽媽沒有做到,豆豆可以提醒。”
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你和他在一起時有多高興。因為對孩子來說,對他最大的肯定就是父母因為跟他們在一起而感到快樂和驕傲。一副繃緊的臉孔常常會毀了你和孩子的關係。蹲下來和他一起遊戲、一起哈哈大笑。千萬不要像音樂學院的考官一樣讓她唱個歌給你聽,而是和她一起放聲高唱。所有的這些小事都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美好的感覺,讓他們知道你是多麼投入、多麼愛他們。
其實,父母陪孩子並不是一種單純的“給予”, 對父母來說,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本身就是一種絕佳的放鬆方式。
如果爸爸或媽媽沒有做到,豆豆可以提醒。”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你和他在一起時有多高興。因為對孩子來說,對他最大的肯定就是父母因為跟他們在一起而感到快樂和驕傲。一副繃緊的臉孔常常會毀了你和孩子的關係。蹲下來和他一起遊戲、一起哈哈大笑。千萬不要像音樂學院的考官一樣讓她唱個歌給你聽,而是和她一起放聲高唱。所有的這些小事都會給孩子的心靈留下美好的感覺,讓他們知道你是多麼投入、多麼愛他們。
其實,父母陪孩子並不是一種單純的“給予”, 對父母來說,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本身就是一種絕佳的放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