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們快學習 產遠該如何離漏尿困擾

產後遠離漏尿困擾

案例:美怡是個追求完美的女人, 即使在做了媽媽之後也一樣特別關注自己的形象。 刻意妝扮過的她出現在大學同學聚會上, 衣著得體, 舉止優雅, 風姿綽約一如往昔。 席間大家談興甚歡, 仿若回到了青春洋溢的大學時代。

不過, 細心的瑩發現, 美怡每次大笑後都會面紅耳赤地出去一會兒再回來, 追問之下, 美怡才道明原因:懷孕時她有過尿頻和漏尿的症狀, 開始以為是正常的妊娠反應, 生完寶寶後會自愈。 但事實上, 生下女兒到現在已經半年, 這種情況並沒有改善, 還經常會漏尿。

Advertisiment

咳嗽、打噴嚏、大笑、提重物, 只要是腹部用力的動作, 內褲就可能會濕一大片, 只得頻頻地更換衛生護墊。 這種狀況令她尷尬又沮喪, 認為自己的身體器官開始老化不再年輕, 甚至由此產生了自卑心理。

聽了美怡的描述, 瑩認為這不是生理器官的老化而很可能是一種病症, 便幫好友聯繫了醫生。 經過詳細問診及簡單的婦科檢查, 美怡被告之, 她的症狀醫學上稱為“壓力性尿失禁”。

簡單地說, 尿失禁就是不由自主地漏尿。 正常的排尿分為兩個時期:膀胱充盈期――尿液自然的充盈過程;排尿期――在大腦的控制下完成排尿。 尿失禁是膀胱充盈期的異常現象, 是一種疾病。 尿失禁的類型有很多, 對於生育過的女性而言, 最常見的情形是:只要有腹部用力的動作(例如咳嗽、大笑、跳躍、彎腰等)使腹壓增加,

Advertisiment
壓迫到膀胱就會漏尿, 醫學稱之為壓力性尿失禁。

造成壓力性尿失禁的因素有生育、年齡、肥胖、婦科手術、便秘或慢性咳嗽等。 對於年輕媽媽而言, 導致壓力性尿失禁的誘因包括:

1、女性先天尿路較短, 容易尿路感染。

2、懷孕期間很容易造成尿道及膀胱頸的肌肉韌帶鬆弛, 從而改變了膀胱與尿道的正常位置。

3、生產後骨盆肌肉韌帶鬆弛, 產後休息不好, 過早負重促使膀胱下垂, 尿道不正常移位。

4、膀胱不穩定或收縮無力。

5、生育子女較多, 或產傷修復不好, 導致盆底肌肉筋膜缺陷。

簡言之, 由於懷孕、生產的過程損傷了周圍的支撐組織, 使各器官相對鬆弛, 膀胱和尿道的位置相對下降,

Advertisiment
為尿失禁的出現提供了可能。 面對這種狀況, 如果產婦在孕中和產後並沒有特別的調養和有針對性地鍛煉, 尿失禁就很容易找上門來了。

只要產後調養得當, 鍛煉及時, 由於孕產原因引起的壓力性尿失禁是完全可以治癒的。 其要旨為:“科學的運動治療及避免過早負重”。 而通過盆底肌體操, 可以加強盆底肌張力的鍛煉, 使漏尿症狀得到緩解或獲得治癒。

盆底肌體操非常簡單, 在許多場合都可以進行:

1、提肛訓練:每日進行50~100次緊縮肛門及陰☆禁☆道運動, 每次3~5秒。 具體方法為:臀部肌肉用力, 收縮肛門, 堅持數到10 後, 由口緩緩吐氣, 放鬆呼吸一下後, 重複同樣的動作, 10次為一組。

2、平躺在床上進行仰臥起坐運動10分鐘,

Advertisiment
每日2次。

3、平臥在床上進行快捷而有規律的伸縮雙腿運動10分鐘, 每日3次。

4、提倡蹲式排便。 蹲式排便有益於盆底肌張力的維持或提高。

一般情況下, 通過盆底肌肉運動來治療尿失禁時, 其治療方案包括下列要素: 收縮次數、運動頻率、一次收縮持續的時間以及週期。 專家建議, 一開始運動的收縮次數應較多;運動頻率則建議每天運動, 可分3~4次完成。 一次收縮的持續時間, 如果肌肉無力, 收縮無法持續到10秒, 可由2~3秒開始, 再逐漸增加至10秒。 至於週期的長短, 一般而言施行3個月以上才能看到初步效果, 因此一定要持之以恆。

尿失禁是一種非常令人尷尬的症狀, 不少女性由於愛面子而拖延了病情。 其實, 如果對產後漏尿有足夠的認識和科學的態度,

Advertisiment
是完全可以將漏尿症狀拒之門外的。 為了保持產後身體健康, 遠離漏尿困擾, 准媽媽或新手媽咪可以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1、進行適當的會陰肌肉運動、產前會陰按摩及盆底肌運動。

2、養成規律大小便的習慣, 吃纖維食物, 多喝水。

3、不要故意減少水分攝取, 也別憋尿。

4、注意會陰部的清潔衛生, 防止泌尿系統感染。 女性房事後注意排尿以防止膀胱炎的發生。

5、生產後要注意休息, 不要過早負重, 避免勞累。

6、注意產後運動, 加快會陰肌肉復原。

7、用正確姿勢提重物, 避免腹部用力不當而導致膀胱與尿道正常位置的改變。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