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們為什麼聽不進孩子的話?

一位媽媽帶著上小學低年級的女兒來向我諮詢。

孩子非常可愛, 但我感覺有點奇怪。 因為這個年紀的孩子應該非常活潑或者見到陌生人後會比較害羞, 但那個孩子的表情是對什麼都無動於衷, 而且還半張著嘴, 不停地左右搖頭。

“孩子原本就不太說話, 不久前開始, 幾乎一句話也不說, 並且有奇怪的習慣……醫院裡說是兒童抽動症……” 

媽媽的眼中噙著淚水。 兒童抽動症是一種由於肌肉痙攣, 不由自主地做出異常行動或發出奇怪聲音的疾病, 直到現在還不知道具體的病因。 遺傳因素和精神因素被認為是誘發該疾病的主因。

Advertisiment
孩子的媽媽為了治療兒童抽動症到處尋醫, 最後來到了我這裡。  

孩子不會主動和父母說話, 如果父母問她, 她只會像機器人一樣回答“嗯”。 不會說出自己任何的想法, 或者說根本就什麼也不想, 只是呆呆地坐在那, 並且不由自主地做出異常的行動……我眼前這個美麗的女孩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一個小小的線索讓我非常意外地找到了問題的突破口。 在諮詢的過程中, 孩子的媽媽突然拿出厚厚的冊子查看, 告訴我已經到了該送孩子去補習班的時間, 問我可不可以下次繼續。 雖然有點失禮, 我還是詢問孩子的媽媽可不可以把冊子給我看一看。 果然和我預料的一樣, 她的本子裡密密麻麻地記錄著孩子每天的日程表,

Advertisiment
非常詳細, 幾乎沒有休息時間。 包括吃零食在內的時間都有規定。 原來關鍵問題不在孩子, 而在父母。  

我又看了看孩子。 現在, 我仿佛能看到她漠不關心的表情深處隱藏著的情感。 孩子沒有自由, 任何事情都無法自己做主, 只能按照媽媽的意思去做, 對壓抑的現實感到絕望, 使孩子徹底關閉了情感溝通的大門。 我覺得這種可能性非常高。  

後來又進行了幾次諮詢。 在這過程中, 我嘗試給孩子創造各種機會, 讓她能夠自己做出選擇。 比如挑選想吃的餅乾, 挑選想喝的飲料, 畫想畫的東西等……和我預料的一樣, 孩子就連挑選想吃的餅乾這種事情都感到很陌生。 孩子很容易封閉內心, 但也同樣容易敞開心扉。

Advertisiment
面對總是將選擇權交給她的我, 孩子慢慢地開始與我交流, 最後向我透露了一些她自己的想法, 並讓我一定要和媽媽保密。 孩子的話非常簡單:“不管我說什麼, 媽媽根本就不聽!” 

就像童話《國王的耳朵是驢耳朵》一樣, 當我們無法對人傾訴自己的想法時, 就會感受到極大的痛苦和壓力。 如果小理髮師沒有對樹木喊出國王的秘密, 他會變得怎麼樣?我想他肯定會發瘋。 這個孩子的情況與那個小理髮師非常相似。  

韓國著名作家朴慶哲曾經說過:“臉對著臉與孩子說話”就是自己的教育法。 與孩子對話的時候將身體放低, 使自己和孩子保持相同的高度, 真正的教育就是這樣開始的。 他知道只要認真地傾聽, 就能得到出色效果的道理。

Advertisiment
 

傾聽是客卿領導力教育的基礎。 傾聽是得到對方的心, 形成信賴關係最重要的行為。 但為什麼我們這些母親不喜歡聽孩子的話?很多母親覺得孩子就要在命令和指示下才能學好, 並錯誤地認為無條件傾聽孩子的話、對孩子的意見全部支援的母親並不稱職。 事實上, 我們所瞭解的母親幾乎都這樣。 她們總是會命令孩子做這做那, 喜歡完全控制孩子。 不僅是父母, 學校裡的老師、公司裡的上司都是這樣的。 我們也沒有經歷過傾聽訓練, 辯論訓練倒不少。 書上到處都能看到表達自己的想法, 說服對方的方法和技巧, 卻沒有書介紹如何去傾聽。 如果孩子需要正確表達自己想法的訓練, 那麼父母就需要認真傾聽孩子想法的訓練。

Advertisiment
 

認真傾聽到底應該怎樣去做?

第一, 首先要製造傾聽的環境。 如果孩子說話的時候正在做其他事情, 那麼我們就要立刻停下來。 很多父母在孩子說話的時候照樣幹自己的活, 基本上是左耳朵聽右耳朵冒, 或者採取居高臨下的姿態。 父母已經習慣了這種方式, 沒有其他想法, 孩子卻不這麼想。

在花展中有一個孩子看到美麗的玫瑰後一直哭泣, 父母實在不知道孩子哭的原因, 直到他們蹲在地上後才明白。 原來孩子個子小, 無法看到玫瑰, 只看到了尖刺和葉子上的蚜蟲。 因此, 對話的第一步是臉對著臉, 盯著對方的眼睛。 比起用嘴說話, 要更多地用眼睛說話。

第二, 去除妨礙對話的要素。 如果孩子與我們說話的時候, 旁邊還開著聲音很大的電視,我們就無法聽清孩子的話,也無法集中注意力。另外,我們還需要不去想自己的事情,這是最難做到的。聽孩子的話時,我們經常會想自己的事情,因此無法專心去聽。 

第三,聽的時候要表現出最大的反應。不要讓孩子覺得與我們說話就像對著牆壁說話一樣。舉個例子,在我接電話的時候如果沒有任何反應,只是默默地聽,對方會問我:“您在聽嗎?”盯著孩子的眼睛,時而點頭,時而發出感歎,讓孩子看到我們認真傾聽的樣子非常重要。就像往一首歌詞中加入曲子一樣,不管歌詞多美,沒有曲子就無法唱出動聽的音樂。另外,如果孩子說話沒有條理,父母可以用通順的話反問孩子,以幫助孩子明確地表達意思。 

第四,與孩子的內心產生共鳴,而不僅僅是聽他們說話。傾聽需要跳過只是聽孩子說話的簡單行為,要成為與孩子形成信賴關係的積極行為。傾聽是讓孩子認為父母親切而體貼的捷徑。 

雖然無法斷定那個孩子患上兒童抽動症的主因就是父母獨斷專行的教育方法,但它確實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了惡劣的影響。實際上自從對母女二人、尤其是母親進行指導後,孩子封閉的內心終於敞開。她們母女的關係變得融洽了許多。當媽媽對孩子說“對不起,真的對不起”時,孩子的眼中流下了喜悅的淚水,至今讓我無法忘記。 

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我們對孩子的態度。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傾聽孩子的話,這樣就可以創造驚人的奇跡。相應的,孩子也會站在母親的立場去理解母親。 

當孩子犯錯時,要更加尊重孩子 

“打是疼,罵是愛。”(這是父母盲目相信的子女教育法中最壞的一種方法。)我也曾體罰過晟豪。晟豪小時候,我和他約定,如果他犯錯就打他。每次他弄壞東西或和朋友打架,我就會果斷地對他進行懲罰。不過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了晟豪的日記本,裡面的內容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震撼。 

我被媽媽打了。好疼,雖然我們約定如果我犯錯就要挨打……我很想向媽媽頂嘴,但我忍住了。 

體罰的意義在於讓孩子反省自己的錯誤,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晟豪的日記本裡記錄的,與反省的內容相比,更多的是對我的恨意。雖然晟豪在我面前哀求著認錯,但看到他的內心想法後,我意識到真正錯的人其實是我自己。 

我也曾害怕和討厭只要一犯錯或者成績下降就打我的父母,可是沒想到我也沿襲了這種不好的教育方法……不管是好的教育方法還是壞的教育方法,從小開始接受的話,就會在長大後不知不覺中對自己的孩子使用。想到這些,從那天開始,我再也沒有使用過體罰。 

自從放棄體罰,我又走了一段彎路。對愛搗蛋、經常犯錯的孩子放任不管,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所以必須尋找適合的教育方法。但我將書中介紹的各種方法都用遍,竟找不到適合孩子的方法。 

最終,我找到了“檢討書”這個方法,就是孩子只要犯錯,我便會讓他們寫檢討。只不過形式上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普通檢討書。我根據“何人、何時、何地、何事、何因、如何發生”這種六何原則,讓孩子將犯錯的理由和過程及結果和感想一目了然地寫出來。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對自己的行為進行邏輯分析,去判斷自己的行為錯在哪裡。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遵守與孩子的約定。 

既然答應原諒孩子,就算對檢討書的內容不滿意,心裡不痛快,我也會遵守約定。 

在檢討書的最後,我會讓孩子們從自己讀過的書中節選喜歡的文章寫在裡面。這種方法使孩子們能夠進行邏輯寫作練習。孩子們將童謠、詩詞、自己喜歡的故事盡情地寫上去,檢討書反而成為對孩子有益的學習工具。…… 

旁邊還開著聲音很大的電視,我們就無法聽清孩子的話,也無法集中注意力。另外,我們還需要不去想自己的事情,這是最難做到的。聽孩子的話時,我們經常會想自己的事情,因此無法專心去聽。 

第三,聽的時候要表現出最大的反應。不要讓孩子覺得與我們說話就像對著牆壁說話一樣。舉個例子,在我接電話的時候如果沒有任何反應,只是默默地聽,對方會問我:“您在聽嗎?”盯著孩子的眼睛,時而點頭,時而發出感歎,讓孩子看到我們認真傾聽的樣子非常重要。就像往一首歌詞中加入曲子一樣,不管歌詞多美,沒有曲子就無法唱出動聽的音樂。另外,如果孩子說話沒有條理,父母可以用通順的話反問孩子,以幫助孩子明確地表達意思。 

第四,與孩子的內心產生共鳴,而不僅僅是聽他們說話。傾聽需要跳過只是聽孩子說話的簡單行為,要成為與孩子形成信賴關係的積極行為。傾聽是讓孩子認為父母親切而體貼的捷徑。 

雖然無法斷定那個孩子患上兒童抽動症的主因就是父母獨斷專行的教育方法,但它確實給孩子的心理帶來了惡劣的影響。實際上自從對母女二人、尤其是母親進行指導後,孩子封閉的內心終於敞開。她們母女的關係變得融洽了許多。當媽媽對孩子說“對不起,真的對不起”時,孩子的眼中流下了喜悅的淚水,至今讓我無法忘記。 

想改變孩子,首先要改變我們對孩子的態度。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傾聽孩子的話,這樣就可以創造驚人的奇跡。相應的,孩子也會站在母親的立場去理解母親。 

當孩子犯錯時,要更加尊重孩子 

“打是疼,罵是愛。”(這是父母盲目相信的子女教育法中最壞的一種方法。)我也曾體罰過晟豪。晟豪小時候,我和他約定,如果他犯錯就打他。每次他弄壞東西或和朋友打架,我就會果斷地對他進行懲罰。不過有一天,我偶然看到了晟豪的日記本,裡面的內容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震撼。 

我被媽媽打了。好疼,雖然我們約定如果我犯錯就要挨打……我很想向媽媽頂嘴,但我忍住了。 

體罰的意義在於讓孩子反省自己的錯誤,不再犯同樣的錯誤。但是晟豪的日記本裡記錄的,與反省的內容相比,更多的是對我的恨意。雖然晟豪在我面前哀求著認錯,但看到他的內心想法後,我意識到真正錯的人其實是我自己。 

我也曾害怕和討厭只要一犯錯或者成績下降就打我的父母,可是沒想到我也沿襲了這種不好的教育方法……不管是好的教育方法還是壞的教育方法,從小開始接受的話,就會在長大後不知不覺中對自己的孩子使用。想到這些,從那天開始,我再也沒有使用過體罰。 

自從放棄體罰,我又走了一段彎路。對愛搗蛋、經常犯錯的孩子放任不管,這是不負責任的行為,所以必須尋找適合的教育方法。但我將書中介紹的各種方法都用遍,竟找不到適合孩子的方法。 

最終,我找到了“檢討書”這個方法,就是孩子只要犯錯,我便會讓他們寫檢討。只不過形式上並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普通檢討書。我根據“何人、何時、何地、何事、何因、如何發生”這種六何原則,讓孩子將犯錯的理由和過程及結果和感想一目了然地寫出來。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對自己的行為進行邏輯分析,去判斷自己的行為錯在哪裡。我覺得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遵守與孩子的約定。 

既然答應原諒孩子,就算對檢討書的內容不滿意,心裡不痛快,我也會遵守約定。 

在檢討書的最後,我會讓孩子們從自己讀過的書中節選喜歡的文章寫在裡面。這種方法使孩子們能夠進行邏輯寫作練習。孩子們將童謠、詩詞、自己喜歡的故事盡情地寫上去,檢討書反而成為對孩子有益的學習工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