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道的結構不是媽媽們以為的簡單, 其實它是很科學的。 產道的結構媽媽們這麼多年不清楚其實也不奇怪, 看看下文專家們的分析學習一下吧。
什麼是產婦的產道
(一)骨產道骨產道指真骨盆。 在分娩過程中變化小, 其大小、形狀與分娩關係密切。
1、骨盆平面及其徑線分為3個平面:
(1)骨盆人口平面i(pelvic inlet plane):為骨盆腔上口, 呈橫橢圓形。 其前方為恥骨聯合上緣, 兩側為髂恥緣, 後方為骶岬上緣。 有4條徑線。
1)A口前後徑:稱真結合徑。 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至骶岬上緣正中間的距離, 正常值平均1lcm, 其長短與分娩機制關係密切。
Advertisiment
2)入口橫徑:左右髂恥緣間的最大距離, 正常值平均13cm。
3)入口斜徑:左右各一。 左側骶髂關節至右側髂恥隆突問的距離為左斜徑;右骶髂關節至左髂恥隆突間的距離為右斜徑, 正常值平均12.75cm。
(2)中骨盆平面(mid plane of pelvis):為骨盆最小平面, 最狹窄, 呈前後徑長的橢圓形。 其前方為恥骨聯合下緣, 兩側為坐骨棘, 後方為骶骨下端。 有2條徑線。
1)中骨盆前後徑:恥骨聯合下緣中點通過兩側坐骨棘連線中點至骶骨下端問的距離, 正常值平均11.5cm。
2)中骨盆橫徑:也稱坐骨棘間徑。 兩坐骨棘間的距離, 正常值平均lOcm。
(3)骨盆出口平面(pelvic outlet plane):為骨盆腔下口, 由兩個不同平面的三角形所組成。 坐骨結節間徑為兩個三角共同的底。 前三角平面頂端為恥骨聯合下緣, 兩側為恥骨降支;後三角平面頂端為骶尾關節,
Advertisiment
1)出口前後徑:恥骨聯合下緣至骶尾關節間的距離, 正常值平均11.5cm。
2)出口橫徑:也稱坐骨結節間徑。 兩坐骨結節內緣的距離, 正常值平均9cm。
3)出口前矢狀徑:恥骨聯合下緣中點至坐骨結節間徑中點問的距離, 正常值平均6cm。
4)出口後矢狀徑:骶尾關節至坐骨結節間徑中點間的距離, 正常值平均8.5cm。 若口橫徑稍短與出口後矢狀徑之和》15cm時, 正常大小的胎頭可通過後三角區經陰☆禁☆道娩出。
2、骨盆軸與骨盆傾斜度
(1)骨盆軸(pelvic axis):連接骨盆各平面中點的假想曲線稱為骨盆軸。 此軸上段向下向後, 中段向下, 下段向下向前。 分娩時, 胎兒沿此軸完成分娩機制, 助產時也應按骨盆軸方向協助胎兒娩出。
Advertisiment
(2)骨盆傾斜度(inclination of pelvis):指婦女站立時, 骨盆入121平面與地平面所形成的角度, 一般為60。 若骨盆傾斜度過大, 影響胎頭銜接和娩出。
小編總結:看完上文就應該大致瞭解了產道到底神格什麼東西。 媽媽們必須對自己懷孕的事情關心緊張, 學習更多有關分娩和懷孕的知識, 不僅這次可以用到, 以後一可以用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