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們要怎樣去防治產後出現痔瘡

新媽媽為何容易得產後痔瘡

產後得痔瘡多半是妊娠期痔瘡的遺留問題。 懷孕後, 新媽媽體內會產生多量性激素, 由於受到這些激素的影響, 胃腸道平滑肌的脹力減退, 蠕動減少、減弱, 使食物在胃裡排空推遲, 在腸裡運輸時間延長, 導致糞便在結腸中瀦留時間過長, 水分減少, 糞便變得幹結, 而易發生便秘, 使排便時需要用力摒氣, 加上增大的子宮對直腸的壓迫, 盆腔靜脈回流不暢, 發生痔瘡。


多喝水

另外, 分娩時, 新媽媽由於用力摒氣也可導致痔瘡的發生。

如何治療產後痔瘡

1、初期可以多喝水, 或多吃些纖維質的食物,

Advertisiment
可防止大便幹結。

2、也可用藥物治療, 如擦藥或塞藥, 使用軟便劑, 可以讓產婦排便, 傷口較不嚴重, 瘳醫師表示較不建議使用瀉藥;也可以坐浴促進血液迴圈改變便秘情形。

3、新媽媽痔瘡生理期, 合理參加體力活動。 如散步、太極拳、腹式呼吸等運動。 也可以做肛提鍛煉, 方法是做忍大便酌動作, 將肛門括約肌往上提, 吸氣、肚臍內收, 再放鬆肛門括約肌, 呼氣一切復原。 如此反復, 每次做30回, 早晚各鍛煉1次。

4、新媽媽生活要規律, 每天定時排便, 保持大便通暢, 還要勤換內褲、勤洗肛門, 並且保持外☆禁☆陰乾燥。

5、如果是病情嚴重, 如有瘺管的現象, 則建議要開刀治療。

預防

婦女懷孕後, 子宮體增大, 使母親盆腔內壓力增加, 造成肛門周圍的靜脈腫脹淤血,

Advertisiment
形成痔瘡。

要預防產後痔瘡, 必須從孕期做起。 由於子宮增大, 盆腔內壓力增加是無法改變的, 但可防止痔瘡的加重, 如避免便秘, 避免久立久坐, 調整飲食等。 產後, 隨著胎兒的娩出, 胃, 小腸, 大腸恢復到正常位置, 由於壓迫因素的去除, 腸蠕動變慢, 加之分娩後盆腔肌肉及肛門周圍肌肉過分緊繃, 會陰傷口疼痛及痔瘡痛, 產婦不敢用力大便, 產後多臥位, 活動少, 腹壁鬆弛, 又多進食少渣食物, 易發生便秘, 使痔瘡加重。 因此預防產後痔瘡, 除孕期避免便秘外, 還需在產後增加活動, 進行盆底肌肉鍛煉, 調整飲食, 進食富含粗纖維的食物, 減輕局部疼痛, 如肛門冷敷或熱敷, 亦可塗痔瘡油膏, 或使用作用比較緩和的甘油栓通便。

Advertisiment


多吃富含纖維的食物

1、室內空氣流通, 室溫不要過高, 室溫保持在24℃左右。

2、春季氣候乾燥, 室內放置加濕器, 保持室內濕度在45%~50%左右。

3、合理飲食, 早下床活動, 及時小便, 以避免膀胱內尿液滯留, 影響子宮的收縮及惡露的排出。

4、不要盆浴。 要用淋浴, 最好用流動水沖洗外☆禁☆陰。

5、最好使用消毒過的衛生紙和衛生棉。

6、一旦發生肛腸疾病, 一定要及時看醫生。 母乳餵養時, 要告訴醫生, 你是一個正在為寶寶哺乳的媽媽, 以便醫生開具不會影響媽媽泌乳的藥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