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們都犯過的18種餵養錯誤!!

糊塗之舉1:吃雞蛋多多益善

父母以為:雞蛋富有寶貝生長發育最需要的高蛋白, 所以給寶貝吃再多雞蛋都不怕。

明智之舉:以6個月前的寶寶為例, 他們的消化系統還未發育成熟, 雞蛋中的白蛋白經過腸壁直接進入到血液中, 刺激體內產生抗體, 引發濕疹、過敏性腸炎、喘息性支氣管炎等不良反應。

另外, 過多吃雞蛋會增加消化道負擔, 使體內蛋白質含量過高, 引起血氨升高, 同時加重腎負擔, 容易引起蛋白質中毒綜合征, 發生腹部脹悶、四肢無力等不適。 營養專家認為, 1歲至1歲半的寶貝最好只吃蛋黃,

Advertisiment
每天不能超過1個;1歲半至2歲的寶寶隔日吃1個整雞蛋, 待2歲以後才可每天吃1個整雞蛋。  

糊塗之舉2:多吃魚鬆營養好

父母以為:魚鬆營養豐富, 口味又很適合寶貝, 應該多多給寶貝吃。

明智之舉:研究表明, 魚鬆中的氟化物含量非常高。 寶貝如果每天吃10~20克魚鬆, 就會從魚鬆中吸收氟化物8~16毫克。 加之從飲水和其他食物中攝入的氟化物, 每天攝入量可能達到20毫克左右。 然而, 人體每天攝入氟的安全值只有3~4.5毫克。 如果超過了這個安全範圍, 氟化物就會在體內蓄積, 時間一久可能會導致氟中毒, 嚴重影響牙齒和骨骼的生長發育。 平時可把魚鬆作為一種調味品給寶貝吃一些, 但不要作為一種營養品長期大量給寶寶食用。  

糊塗之舉3:多吃肝臟補維生素A

父母以為:動物肝很有營養,

Advertisiment
又含有很多維生素A, 給寶貝吃得越多越好。

明智之舉:研究表明, 肝臟具有通透性高的特點, 血液中的大部分有毒物質都會進入到肝臟, 因此動物肝中的有毒物質含量要比肌肉中多出好幾倍。 除此之外, 動物肝中還含有特殊的結合蛋白質, 與毒物的親和力較高, 能夠把血液中已與蛋白質結合的毒物奪過來, 使它們長期儲存在肝細胞裡, 對健康有很大影響。 其實, 動物肝只吃上很少的量, 就可獲得大量的維生素A並儲存於肝臟。 一般來講, 未滿1歲的寶貝每天需要1300國際單位的維生素A, 1~5歲每天需要1500國際單位, 相當於每天吃動物肝時吃12至15克左右。  

糊塗之舉4:雞湯比雞肉有營養

父母以為:給寶貝吃雞時,

Advertisiment
要多喝湯少吃肉, 雞湯的營養比雞肉好。

明智之舉:營養學家指出, 這種說法是沒有科學道理的。 雞湯雖然味道十分鮮美, 但雞湯中所含的蛋白質僅是雞肉的10%, 脂肪和礦物質的含量也不多。

但是, 雞湯中的營養雖然比不上雞肉, 可湯能刺激胃液分泌, 增加食欲, 幫助消化。 因此, 最適宜的做法是湯和雞肉一起吃。  

糊塗之舉5:維生素和礦物質攝入越多越好

父母以為:給寶貝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越多越好, 比如多補充維生素A、D。

明智之舉:雖然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嬰幼兒十分重要, 然而也不能給寶寶過量地攝入或濫用, 否則會對寶寶身體產生不利影響, 造成的危害比如會有維生素A、D中毒等。 維生素C對人體有許多益處,

Advertisiment
但長期大量服用, 血漿中維生素C的濃度一直處於飽和狀態, 幼兒容易產生草酸鹽尿。 現在市場上有許多專為兒童配製的口服營養補劑, 含有大量的維生素、脂肪、蛋白質及糖類, 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但也不能長期多量服用, 否則會造成消化不良, 發生腹脹、腹瀉等症狀, 反而阻礙了小兒的生長發育。  

糊塗之舉6:母乳不如奶粉有營養

父母以為:母乳看上去稀稀的, 沒有奶粉沖出來的牛奶那樣濃, 所以放棄母乳餵養, 以牛奶替代母乳

明智之舉:母乳餵養對寶寶有很多好處, 母乳中含有抵抗多種疾病的抗體, 實踐證明用母乳餵養的寶寶少生病;母乳與牛奶相比, 所含營養較全面、充分, 母乳餵養的寶寶較健康;母乳對於寶寶來說更容易消化吸收,

Advertisiment
且吸收率最高。

對媽媽來說, 母乳餵養更方便、更省錢, 不用消毒, 且溫度適宜;母乳餵養的媽媽身體恢復較快, 並不易患上乳腺疾病。  

糊塗之舉7:初生兒吸奶嘴比吸乳☆禁☆頭好

父母以為:在寶寶未習慣吮吸母乳前用奶嘴喂寶寶比較好。

明智之舉:用奶嘴吃奶, 比吮吸母乳省力。 但是如果寶寶習慣了奶嘴, 就會拒絕吸媽媽的乳☆禁☆頭, 媽媽的母乳量就是會減少。 另外, "奶瓶性蛀牙"大多發生在離不開奶瓶, 含著奶瓶邊吃邊睡, 年齡在18個月以內的嬰幼兒身上。 因為, 奶液和果汁等甜味飲料都是酸性的, 會侵蝕牙齒的保護層琺瑯質, 使牙齒表面粗糙、空洞化, 最終出現蛀牙, 間接或直接影響到以後牙齒的發育。

因此,在寶寶未習慣吮吸母乳前,不要隨意用奶嘴喂寶寶,更不該使用安慰奶嘴。 

糊塗之舉8:鮮奶比配方奶粉好

父母以為:用鮮奶代替配方奶粉餵養2歲以內的寶寶

明智之舉:對寶寶來說,除母乳外的其他乳汁,如牛乳、羊乳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如牛乳蛋白質中的酪蛋白太高,不利於寶寶消化;牛乳中蛋白質、鈣、鈉、鉀等的高含量與寶寶未成熟的腎臟能力不相適應。而且儲存鮮奶時要清單高溫消毒,不能過久貯存。相對奶粉而言,奶中乳蛋白適度變性,從而易於人體消化吸收,並能補充一定種類和數量的微量元素和其他營養素,使其營養成分比鮮奶更全面、更合理、適應不同人群的需要。

因此,2歲以內的寶寶最好選用配方奶粉,儘量不用鮮奶。 

糊塗之舉9:輔食添加比母乳餵養更重要

父母以為:從寶寶4個月開始,輔食添加對寶寶的發育來說更重要,此時的母乳已經沒有什麼營養了!

明智之舉:在寶寶4—6個月內,一直給其喝流質食品。4—6個月後,寶寶需要補充一些非乳類的食物,包括果汁、菜汁等液體食物,米粉、果泥、菜泥等泥糊狀食物以及軟飯、爛面、小塊水果、蔬菜等固體食物。此時補充食物與母乳餵養同樣重要。添加可掌握以下原則:逐漸由1種食物添加到多種,不能在1—2天內加2—3種,以免寶寶消化不良或對食物過敏; 添加過程中,如果出現消化不良或過敏症狀,應停止喂這種食物,待恢復正常後,再從少量重新開始。如果仍出現過敏,應暫不使用並向醫護人員諮詢;寶寶患病或天氣炎熱時,應暫緩添加新品種,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糊塗之舉10:寶寶肚子痛是因為食物不易消化

父母以為:寶寶腹痛是因為進食的食物引起消化不良。

明智之舉:嬰兒腹痛,也稱為嬰兒腸絞痛,常見於3個月內的寶寶,多發生在夜裡,表現為嬰兒突然大聲哭鬧,煩悶不安,兩腿屈曲,餵奶或抱起仍啼哭不止。常見的原因有:奶嘴的孔過小或過大,或者奶嘴未充滿乳汁,寶寶吸奶時就會吞入大量空氣,氣泡在寶寶腸裡移動會引起腹痛;吃得過飽,胃脹不適,易引起腹痛;寶寶劇烈哭鬧時,也會吸入空氣,引起腹痛。 

糊塗之舉11:吃牛初乳和蛋白粉能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父母以為:牛初乳和蛋白粉是絕佳補品,能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吃得越多,寶寶免疫力越強,越不容易得病。

明智之舉:市場上牛初乳和蛋白粉的功能被宣傳誇大了N多倍,給寶寶多吃牛初乳和蛋白粉能否提高嬰幼兒免疫力尚無定論,不能用它替代母乳餵養寶寶。蛋白粉的蛋白質純度太高,食用時容易加重肝腎負擔,父母不應該給寶寶吃蛋白粉,更不能用它代替乳品。 

糊塗之舉12:豆製品是蔬菜

父母以為:讓寶寶多吃蔬菜好,豆製品就是蔬菜。

明智之舉:實際上,豆製品可看作葷菜,裡面的主要成分是植物蛋白,而並沒有蔬菜所富含的維生素和粗纖維。所以平時不要把豆製品當成蔬菜,吃了豆製品還是需要食用一些蔬菜。

豆製品內的植物雌激素也是一柄雙刃劍,對成年人有一定好處,但對於孩子卻是一劑"催化劑",大量食用豆製品,植物雌激素會擾亂孩子正常的生長發育,最直接的後果是性☆禁☆早☆禁☆熟。因此,專家提醒家長,最好不要讓學齡前的兒童長期大量吃豆製品。 

糊塗之舉13:孩子大便乾燥需吃香蕉、麻油

父母以為:如果遇到寶寶便秘,最好是吃些香蕉、麻油可以幫助消化。

明智之舉:吃這些並不管用,首先應保證有足夠的水攝入量。多喂水、果蔬汁、湯等,出汗多時還要增加量。較大嬰兒可以改變食物結構:可多選吃含纖維素多且產氣多的食物如,紅薯、土豆泥促進腸蠕動;選用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如蔬菜等;可在食物中添加植物油,有利於潤腸;加大含水量多的食物攝入如海帶等,保證大便的容積。喂哺斷奶的小兒應注意蛋白質與糖類的搭配。

最重要的是養成孩子良好的排便習慣,排便時間要固定。因為食物消化到達大腸的時候,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水—造血;蠕動—將食物殘渣排出體外;如果能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把食物殘渣及時排出體外,那麼大便乾燥就能得到緩解。如果食物殘渣滯留在大腸中的時間越長,那麼水分就被吸收的越徹底。 

糊塗之舉14:孩子不能曬太陽

父母以為:如果曬太陽,孩子很容易被曬傷,最好是不曬的好!

明智之舉:曬太陽可促進人體的血液迴圈,增強人體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特別是在防治兒童佝僂病或成人骨質疏鬆症方面,有著特殊的療效。

可有些父母在孩子曬太陽時,給孩子蒙上紗巾、戴上帽子,還隔著玻璃曬。專家指出,這樣曬並沒有效果。曬太陽要儘量使皮膚直接與陽光接觸,給孩子曬頭後部、手腕、腳腕、屁股,防止生病。如果擔心陽光強烈刺激皮膚,父母可利用清晨或傍晚的陽光,或在樹蔭、屋簷下,或開著窗利用折射光,使寶寶受益。 

糊塗之舉15:吃零食有害健康

父母以為:零食有害健康,孩子吃了這些垃圾食品,會影響生長發育。

明智之舉:零食不等同於垃圾食品。高熱量低營養的食品才是垃圾食品。合理地吃零食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定的能量和營養素,但零食提供的能量和營養素遠不如正餐全面均衡,而且常吃零食會降低食欲。專家建議在不影響正餐的情況下,可以給孩子適量攝入,補充體內營養成分。要給孩子新鮮、易消化的零食,如奶類、水果、蔬菜、堅果或葡萄乾等天然乾果。 

糊塗之舉16:蔬菜,水果削皮吃衛生

父母以為:蔬菜瓜果的皮是不衛生的,總想去掉皮食用。

明智之舉: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牛素、礦物質、有機酸、果膠、纖維素等。新鮮水果是維生素C的重要來源。水果中的果膠及纖維素能促進胃腸蠕動,幫助人體排除多餘的膽固醇,因此對人體是極其有益的。水果的果皮中維生素C、果膠和纖維素等較果肉多,故曾經提倡吃水果時不要削皮。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充分清潔蔬菜水果表皮以後,連皮一起吃。嬰兒可以吃果泥、蔬菜泥,還可以煮水果汁喝。 

糊塗之舉17:牛奶+雞蛋是最好的營養早餐

父母以為:牛奶+雞蛋是最好的營養早餐,光吃這兩種就可以補充所需的營養。

明智之舉:營養品質好的早餐一定要包括4個部分:穀物、動物性食品、奶類、蔬菜或水果。包含其中三部分的早餐品質為一般,只包含一二部分的屬於品質差的早餐。穀類食品,如饅頭、麵條、稀飯等,對孩子的身高發育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蔬菜和水果提供了一上午的維生素供給。 

糊塗之舉18:多給孩子吃鈣片補鈣

父母以為:如果想要長高個子,就必須經常補鈣。

明智之舉:嬰幼兒如果保證了乳製品的攝入,那麼他們的體內就並不缺鈣,而是缺乏促使鈣吸收的維生素D。與其給孩子吃鈣片,還不如給孩子補充一些魚肝油,建議多吃含鈣的食物,如豆製品,牛奶,蝦皮和動物內臟等食物,同時多吃含維生素蔬菜水果,或者多做戶外活動曬曬太陽。

因此,在寶寶未習慣吮吸母乳前,不要隨意用奶嘴喂寶寶,更不該使用安慰奶嘴。 

糊塗之舉8:鮮奶比配方奶粉好

父母以為:用鮮奶代替配方奶粉餵養2歲以內的寶寶

明智之舉:對寶寶來說,除母乳外的其他乳汁,如牛乳、羊乳都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如牛乳蛋白質中的酪蛋白太高,不利於寶寶消化;牛乳中蛋白質、鈣、鈉、鉀等的高含量與寶寶未成熟的腎臟能力不相適應。而且儲存鮮奶時要清單高溫消毒,不能過久貯存。相對奶粉而言,奶中乳蛋白適度變性,從而易於人體消化吸收,並能補充一定種類和數量的微量元素和其他營養素,使其營養成分比鮮奶更全面、更合理、適應不同人群的需要。

因此,2歲以內的寶寶最好選用配方奶粉,儘量不用鮮奶。 

糊塗之舉9:輔食添加比母乳餵養更重要

父母以為:從寶寶4個月開始,輔食添加對寶寶的發育來說更重要,此時的母乳已經沒有什麼營養了!

明智之舉:在寶寶4—6個月內,一直給其喝流質食品。4—6個月後,寶寶需要補充一些非乳類的食物,包括果汁、菜汁等液體食物,米粉、果泥、菜泥等泥糊狀食物以及軟飯、爛面、小塊水果、蔬菜等固體食物。此時補充食物與母乳餵養同樣重要。添加可掌握以下原則:逐漸由1種食物添加到多種,不能在1—2天內加2—3種,以免寶寶消化不良或對食物過敏; 添加過程中,如果出現消化不良或過敏症狀,應停止喂這種食物,待恢復正常後,再從少量重新開始。如果仍出現過敏,應暫不使用並向醫護人員諮詢;寶寶患病或天氣炎熱時,應暫緩添加新品種,以免引起消化不良。 

糊塗之舉10:寶寶肚子痛是因為食物不易消化

父母以為:寶寶腹痛是因為進食的食物引起消化不良。

明智之舉:嬰兒腹痛,也稱為嬰兒腸絞痛,常見於3個月內的寶寶,多發生在夜裡,表現為嬰兒突然大聲哭鬧,煩悶不安,兩腿屈曲,餵奶或抱起仍啼哭不止。常見的原因有:奶嘴的孔過小或過大,或者奶嘴未充滿乳汁,寶寶吸奶時就會吞入大量空氣,氣泡在寶寶腸裡移動會引起腹痛;吃得過飽,胃脹不適,易引起腹痛;寶寶劇烈哭鬧時,也會吸入空氣,引起腹痛。 

糊塗之舉11:吃牛初乳和蛋白粉能提高寶寶的免疫力

父母以為:牛初乳和蛋白粉是絕佳補品,能提高寶寶的免疫力,吃得越多,寶寶免疫力越強,越不容易得病。

明智之舉:市場上牛初乳和蛋白粉的功能被宣傳誇大了N多倍,給寶寶多吃牛初乳和蛋白粉能否提高嬰幼兒免疫力尚無定論,不能用它替代母乳餵養寶寶。蛋白粉的蛋白質純度太高,食用時容易加重肝腎負擔,父母不應該給寶寶吃蛋白粉,更不能用它代替乳品。 

糊塗之舉12:豆製品是蔬菜

父母以為:讓寶寶多吃蔬菜好,豆製品就是蔬菜。

明智之舉:實際上,豆製品可看作葷菜,裡面的主要成分是植物蛋白,而並沒有蔬菜所富含的維生素和粗纖維。所以平時不要把豆製品當成蔬菜,吃了豆製品還是需要食用一些蔬菜。

豆製品內的植物雌激素也是一柄雙刃劍,對成年人有一定好處,但對於孩子卻是一劑"催化劑",大量食用豆製品,植物雌激素會擾亂孩子正常的生長發育,最直接的後果是性☆禁☆早☆禁☆熟。因此,專家提醒家長,最好不要讓學齡前的兒童長期大量吃豆製品。 

糊塗之舉13:孩子大便乾燥需吃香蕉、麻油

父母以為:如果遇到寶寶便秘,最好是吃些香蕉、麻油可以幫助消化。

明智之舉:吃這些並不管用,首先應保證有足夠的水攝入量。多喂水、果蔬汁、湯等,出汗多時還要增加量。較大嬰兒可以改變食物結構:可多選吃含纖維素多且產氣多的食物如,紅薯、土豆泥促進腸蠕動;選用含纖維素多的食物如蔬菜等;可在食物中添加植物油,有利於潤腸;加大含水量多的食物攝入如海帶等,保證大便的容積。喂哺斷奶的小兒應注意蛋白質與糖類的搭配。

最重要的是養成孩子良好的排便習慣,排便時間要固定。因為食物消化到達大腸的時候,大腸的主要功能是,吸水—造血;蠕動—將食物殘渣排出體外;如果能養成每天排便的習慣,把食物殘渣及時排出體外,那麼大便乾燥就能得到緩解。如果食物殘渣滯留在大腸中的時間越長,那麼水分就被吸收的越徹底。 

糊塗之舉14:孩子不能曬太陽

父母以為:如果曬太陽,孩子很容易被曬傷,最好是不曬的好!

明智之舉:曬太陽可促進人體的血液迴圈,增強人體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特別是在防治兒童佝僂病或成人骨質疏鬆症方面,有著特殊的療效。

可有些父母在孩子曬太陽時,給孩子蒙上紗巾、戴上帽子,還隔著玻璃曬。專家指出,這樣曬並沒有效果。曬太陽要儘量使皮膚直接與陽光接觸,給孩子曬頭後部、手腕、腳腕、屁股,防止生病。如果擔心陽光強烈刺激皮膚,父母可利用清晨或傍晚的陽光,或在樹蔭、屋簷下,或開著窗利用折射光,使寶寶受益。 

糊塗之舉15:吃零食有害健康

父母以為:零食有害健康,孩子吃了這些垃圾食品,會影響生長發育。

明智之舉:零食不等同於垃圾食品。高熱量低營養的食品才是垃圾食品。合理地吃零食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定的能量和營養素,但零食提供的能量和營養素遠不如正餐全面均衡,而且常吃零食會降低食欲。專家建議在不影響正餐的情況下,可以給孩子適量攝入,補充體內營養成分。要給孩子新鮮、易消化的零食,如奶類、水果、蔬菜、堅果或葡萄乾等天然乾果。 

糊塗之舉16:蔬菜,水果削皮吃衛生

父母以為:蔬菜瓜果的皮是不衛生的,總想去掉皮食用。

明智之舉: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碳水化合物、維牛素、礦物質、有機酸、果膠、纖維素等。新鮮水果是維生素C的重要來源。水果中的果膠及纖維素能促進胃腸蠕動,幫助人體排除多餘的膽固醇,因此對人體是極其有益的。水果的果皮中維生素C、果膠和纖維素等較果肉多,故曾經提倡吃水果時不要削皮。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充分清潔蔬菜水果表皮以後,連皮一起吃。嬰兒可以吃果泥、蔬菜泥,還可以煮水果汁喝。 

糊塗之舉17:牛奶+雞蛋是最好的營養早餐

父母以為:牛奶+雞蛋是最好的營養早餐,光吃這兩種就可以補充所需的營養。

明智之舉:營養品質好的早餐一定要包括4個部分:穀物、動物性食品、奶類、蔬菜或水果。包含其中三部分的早餐品質為一般,只包含一二部分的屬於品質差的早餐。穀類食品,如饅頭、麵條、稀飯等,對孩子的身高發育有著很重要的作用。蔬菜和水果提供了一上午的維生素供給。 

糊塗之舉18:多給孩子吃鈣片補鈣

父母以為:如果想要長高個子,就必須經常補鈣。

明智之舉:嬰幼兒如果保證了乳製品的攝入,那麼他們的體內就並不缺鈣,而是缺乏促使鈣吸收的維生素D。與其給孩子吃鈣片,還不如給孩子補充一些魚肝油,建議多吃含鈣的食物,如豆製品,牛奶,蝦皮和動物內臟等食物,同時多吃含維生素蔬菜水果,或者多做戶外活動曬曬太陽。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