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太愛乾淨 孩子反而不健康

生了孩子以後, 很多媽媽都成了“處☆禁☆女座”媽媽, 每天必做的功課是將孩子的餐具、玩具、衣服徹底洗刷消毒乾淨, 此外還忙著追在孩子的後面, 監督孩子有沒有吃手, 有沒有把玩具放進嘴裡嘗一嘗, 有沒有爬到髒的地方……

原來, 一孕傻三年不是因為別的, 而是累出來!從另外一個角度看, 這樣一個無菌或少菌的環境, 真是孩子需要的嗎?

媽媽太愛乾淨, 孩子反而不健康?

孩子抵抗細菌的能力與他的年齡有關, 剛出生後不久, 免疫系統因為尚沒有發育成熟, 所以護理這個階段的孩子, 媽媽需要特別注意衛生情況。

Advertisiment

但人體的免疫系統, 是在接觸細菌等微生物的過程中, 逐步形成抗體和免疫記憶的。 如果孩子一直生活在過於乾淨的環境中, 以後患過敏和哮喘等免疫類疾病的幾率可能會增加。

另外, 細菌還是個“雙面派”, 媽媽們一定都喝過優酪乳吧!那酸溜溜的、濃稠的優酪乳, 其實就是細菌的傑作啊!

以下這些“乾淨過頭”的做法, 你中招了嗎?

1、除了食物, 其他東西都不允許放入嘴

處於口腔期的孩子, 什麼東西都想放進嘴裡嘗一嘗, 這讓媽媽們很是頭疼, 前一秒才發出警告:“玩具不能吃, 再吃就打小手!”後一秒孩子對你萌萌地笑了一下, 又把玩具放進嘴裡了。

其實這是孩子正常的心理發育過程, 只要確保孩子的小手是乾淨的、玩具是乾淨的就可以了。

Advertisiment
在購買玩具的時候, 媽媽要注意購買無毒、不掉顏色、不易損壞破損並且可以用流動水清洗的玩具。

2、家裡瘋狂使用消毒液

有了孩子以後, 很多媽媽變成了各種“消毒液”的忠實用戶, 每次搞衛生都大量使用消毒液, 擦桌椅、擦地板、洗衣服……然而長期讓孩子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 一旦離開家出去玩或者去上幼稚園, 進入外面的“有菌世界”, 孩子就會因為體抗力太差而容易生病。

3、不允許孩子接觸“髒”東西

孩子的好奇心非常強, 到戶外玩耍時, 喜歡和自然界中的土壤、水、草坪等近距離接觸, 想要瞭解他周圍的許多東西。 但很多媽媽會認為“這土也太髒了吧”, 不允許孩子用手摸。 如果限制孩子的對外接觸,

Advertisiment
那其實是在扼殺他們的天性。 在這樣的過程中, 他們也失去一個提高免疫力的機會了。

4、不讓孩子接觸小動物

很多媽媽擔心小動物身上有寄生蟲、細菌等, 不允許孩子接觸它們。 實際上人和動物、細菌等, 本來就是共生共存的, 不必刻意阻止。 只要確保小動物有正常清潔和接種疫苗, 孩子在接觸這些小動物後洗乾淨手就可以了。

可能引發的健康問題

1、我會容易生病

一項研究顯示, 過度清潔可能增加寶寶患過敏幾率, 常見的如濕疹和哮喘。 身體有著自身對抗病菌的免疫系統, 而家居太乾淨, 或者媽媽清潔太過火, 特別是使用消毒劑擦洗日常用品或衣物, 不僅阻斷寶寶接觸少量細菌, 而且消毒劑慢性進入人體還會破壞腸道正常菌群,

Advertisiment
削弱免疫能力, 更易生病。 寶寶身體一旦適應了無菌環境, 突然的病菌襲擊會讓身體無法抵禦, 寶寶就容易患病。 所以, 讓寶寶髒一點反而不容易生病哦!

2、我的皮膚又幹又癢

每次寶寶外出玩耍回家, 媽媽一定都會叮囑寶寶要用洗手液洗好手, 或者洗澡再換上家裡乾淨的衣服。

事實上, 嬰幼兒皮脂分泌少, 患“冬季皮炎”, 嬰兒皮膚表面有一層皮脂, 對保暖、防止感染和外部刺激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如果在冬天, 過度洗手、洗澡很容易使得寶寶體表自然的油脂缺失, 寶寶皮膚又幹又癢出現皮疹, 嚴重者可能造成孩子長大後成為皮膚敏感人群。

建議媽媽給寶寶洗手、洗澡用清水洗就可以了, 盡可能不要用消毒紙巾或者免洗洗手液,

Advertisiment
儘量不選含鹼性的沐浴產品, 非用不可則要選pH值中性的沐浴露, 洗完澡後, 立刻擦上無刺激的保濕潤膚品。

3、我會常常拉肚子

吃進嘴裡的媽媽總是粗心不得, 最怕寶寶病從口入, 所以每次寶寶用完奶瓶、餐具媽媽總是不厭其煩地反復消毒。 過於認真消毒嬰兒奶瓶, 正常腸道菌群建立延遲, 就給白色念珠菌營造了繁殖機會, 容易導致鵝口瘡等疾病的發生, 寶寶也容易出現拉肚子毛病。 媽媽要注意的是, 給寶寶消毒奶瓶、餐具儘量不要用奶瓶消毒液, 而應該每次用完後用溫開水沖洗、晾乾, 定期用開水煮沸消毒即可。

4、我的小JJ很癢

小寶寶大小便不能自理, 通常都是爸爸媽媽負責搞定。 糞便髒髒的滯留在私處附近會引起各種瘙癢炎症, 但瘙癢的感覺也可能是由於媽媽過度擦洗所致。

當媽媽過多地用紙擦或水洗肛門時,其自然油脂就會被去除無餘,導致乾燥瘙癢。寶寶長大以後同樣情況也會發生在他的小JJ周圍,過度清潔可能會使他的陰☆禁☆毛向肉中生長並引發小膿瘡。所以媽媽只要小心地做好基本清潔就好,避免簡單粗暴地給寶寶反復清洗。

5、我的耳朵鼻子會疼

有些潔癖媽媽每天都會給寶寶做“日常清潔”,包括掏耳朵和挖鼻屎。一些媽媽用棉簽掏耳朵不僅會導致耳屎栓塞發炎,還有可能使耳鼓破裂。另外,寶寶鼻子比較柔嫩,每天給挖鼻屎容易損傷寶寶鼻腔皮膚組織,一旦受損就會給細菌侵入開闢道路,繼而產生感染。

給寶寶清潔耳朵鼻子育嬰專家建議,給寶寶清潔耳朵只需滴幾次過氧化氫滴耳液或礦物油即可,沒必要每天幫寶寶掏乾淨。另外,不管是多大的寶寶,清理鼻腔建議放在寶寶洗澡過後,熱氣會讓鼻腔的分泌物軟化,如果是鼻腔邊上的用棉簽沾潤膚油增加潤滑度後再輕輕處理,如果是鼻腔深處的,建議用吸鼻器處理。

6、我的小指頭也會疼

剪指甲是一個注意衛生的好習慣,能夠有效的防止細菌滋生。

但是很多媽媽過於頻繁地為寶寶修剪指甲,這樣會使指甲向肉裡生長,嚴重時可能引起骨質發炎或潰爛最終導致截肢。即便是常見的指甲向肉裡生長,也可能需要移植指甲或烙燒指甲根部,阻止其反向生長。因此,建議媽媽給寶寶剪指甲不要縱向修剪指甲兩側也不要剪得過短哦!

怎麼做,才不會“乾淨過頭”?

1、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含有“消毒抗菌”功能的洗護產品,已被證實對人體健康有害,家裡最好不要使用任何有消毒抗菌功能的產品。

2、給孩子洗澡的時候,少用、局部用或者不用洗浴產品,一來孩子沒有這麼髒,二來過度使用洗浴產品,會讓孩子的皮膚變得更加乾燥,容易瘙癢。

3、媽媽在喂孩子吃母乳之前,不需要刻意清潔乳☆禁☆頭,母乳餵養本身就是有菌餵養,這個過程有利於孩子體內正常菌群的建立。如果媽媽身體出汗較多,用溫濕的毛巾擦乾淨就可以了,沒必要反復擦拭,甚至用洗浴產品清潔。

4、孩子的餐具在6個月前,消毒頻率會高一點,但不必要每次使用前都消毒,可1-2天煮沸消毒一次,其餘時間用清水沖刷乾淨,適當燙一下,控幹水分就可以了。孩子6個月後,餐具消毒的次數可以逐漸減少。

5、養成用清水給孩子洗手的習慣,別過度依賴濕紙巾。

6、別太糾結公共場所的衛生,如公共場所尿布台,一般情況下只要正常清潔,是可以放心給孩子使用的。外出就餐時,也沒必要隨身攜帶消毒紙巾把餐桌擦個遍,孩子飯前洗乾淨手就可以開吃了。

但瘙癢的感覺也可能是由於媽媽過度擦洗所致。

當媽媽過多地用紙擦或水洗肛門時,其自然油脂就會被去除無餘,導致乾燥瘙癢。寶寶長大以後同樣情況也會發生在他的小JJ周圍,過度清潔可能會使他的陰☆禁☆毛向肉中生長並引發小膿瘡。所以媽媽只要小心地做好基本清潔就好,避免簡單粗暴地給寶寶反復清洗。

5、我的耳朵鼻子會疼

有些潔癖媽媽每天都會給寶寶做“日常清潔”,包括掏耳朵和挖鼻屎。一些媽媽用棉簽掏耳朵不僅會導致耳屎栓塞發炎,還有可能使耳鼓破裂。另外,寶寶鼻子比較柔嫩,每天給挖鼻屎容易損傷寶寶鼻腔皮膚組織,一旦受損就會給細菌侵入開闢道路,繼而產生感染。

給寶寶清潔耳朵鼻子育嬰專家建議,給寶寶清潔耳朵只需滴幾次過氧化氫滴耳液或礦物油即可,沒必要每天幫寶寶掏乾淨。另外,不管是多大的寶寶,清理鼻腔建議放在寶寶洗澡過後,熱氣會讓鼻腔的分泌物軟化,如果是鼻腔邊上的用棉簽沾潤膚油增加潤滑度後再輕輕處理,如果是鼻腔深處的,建議用吸鼻器處理。

6、我的小指頭也會疼

剪指甲是一個注意衛生的好習慣,能夠有效的防止細菌滋生。

但是很多媽媽過於頻繁地為寶寶修剪指甲,這樣會使指甲向肉裡生長,嚴重時可能引起骨質發炎或潰爛最終導致截肢。即便是常見的指甲向肉裡生長,也可能需要移植指甲或烙燒指甲根部,阻止其反向生長。因此,建議媽媽給寶寶剪指甲不要縱向修剪指甲兩側也不要剪得過短哦!

怎麼做,才不會“乾淨過頭”?

1、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含有“消毒抗菌”功能的洗護產品,已被證實對人體健康有害,家裡最好不要使用任何有消毒抗菌功能的產品。

2、給孩子洗澡的時候,少用、局部用或者不用洗浴產品,一來孩子沒有這麼髒,二來過度使用洗浴產品,會讓孩子的皮膚變得更加乾燥,容易瘙癢。

3、媽媽在喂孩子吃母乳之前,不需要刻意清潔乳☆禁☆頭,母乳餵養本身就是有菌餵養,這個過程有利於孩子體內正常菌群的建立。如果媽媽身體出汗較多,用溫濕的毛巾擦乾淨就可以了,沒必要反復擦拭,甚至用洗浴產品清潔。

4、孩子的餐具在6個月前,消毒頻率會高一點,但不必要每次使用前都消毒,可1-2天煮沸消毒一次,其餘時間用清水沖刷乾淨,適當燙一下,控幹水分就可以了。孩子6個月後,餐具消毒的次數可以逐漸減少。

5、養成用清水給孩子洗手的習慣,別過度依賴濕紙巾。

6、別太糾結公共場所的衛生,如公共場所尿布台,一般情況下只要正常清潔,是可以放心給孩子使用的。外出就餐時,也沒必要隨身攜帶消毒紙巾把餐桌擦個遍,孩子飯前洗乾淨手就可以開吃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