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寶寶在成長過程中, 各項能力都在慢慢地提升。 媽媽們要特別注意寶寶聽、視、運動、爬、語言等這6大能力的培養。 下面, 媽媽們就來看看本文, 學習下再日常生活中該如何為寶寶做好這6大能力的培養吧!
寶寶的6大能力培養:
1、聽覺:孩子對母親的聲音最敏感
(1)聽音樂:選擇適合嬰兒的柔美、和諧的音樂。 對孩子非常喜歡的音樂, 家長可讓他反復地聽。
(2)父母唱歌給孩子聽:寶寶非常喜歡聽父母唱歌(尤其是爸爸的聲音)。 如果父母唱歌時眼睛注視著寶寶, 效果更好。
2、視覺:延續新生兒期的視覺訓練
(1)將不同的彩圖(人像、風景、動物等)掛在牆上,
Advertisiment
(2)多抱孩子看動的東西, 如:汽車、移動的紅球等。
(3)如天氣晴好, 還可以讓孩子看大自然的色彩, 如:鮮花、綠樹、房屋等。
3、運動
(1)在洗澡前或換尿布時, 給孩子做全身按摩和主動、被動操。
(2)抬頭:讓孩子趴在床上。 幫他將上肢彎曲地放在胸前, 支撐著身體。 父母在前方用帶響的玩具逗引孩子抬頭、抬肩, 可增加背部肌肉的張力及協調性。
4、練習爬
用手抵住孩子的雙足並稍向前頂, 嬰兒會雙腿用力, 臀部拱起, 向前移行。
5、逗孩子發笑、發音
在孩子情緒飽滿時, 與孩子玩臉對臉遊戲——在孩子視覺清晰的範圍 (20~25釐米)內, 張開嘴, 慢慢地伸出舌頭。 重複幾次後, 孩子會模仿張嘴伸舌。
Advertisiment
6、手的訓練
(1)寶寶的手兩個月時已能鬆開手指, 甚至伸開手指。 此時, 家長要經常撫摩、擺弄孩子的手指, 可刺激腦細胞的發育。
(2)將不同質地、不同溫度的物品, 放入孩子手中, 如:布卷、棉花卷、硬木棒等, 以促進孩子的感知覺的發育。
(3)經常將帶柄的搖鈴放在孩子掌心, 寶寶會緊緊抓住(但還不會自動放開)。
培養能力的原則:
1、耐心原則
在培養孩子習慣時, 要有耐心, 不可急躁。 教孩子自己動手穿衣吃飯可能會很麻煩, 不僅要教給孩子正確的方法, 耐心觀察, 還要及時鼓勵——耐心幫助, 孩子一旦學會, 就會十分樂意自己做這些事情。
Advertisiment
2、漸進原則
在培養孩子習慣時, 要注意由簡到繁, 循序漸進.比如在培養孩子獨立吃喝方面, 一歲時教孩子用小勺吃飯, 到一歲半左右, 就要教孩子左手扶碗, 右手拿勺獨立吃飯, 還要教他用雙手拿著茶杯喝水, 飯後用餐巾擦嘴。 到兩歲半, 孩子就能順利地、乾淨俐落地吃完一頓飯。
3、興趣原則
在培養孩子習慣時, 可以通過遊戲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例如, 教三四歲的孩子自己洗臉, 可以用遊戲的口吻:“今天媽媽和寶寶比賽, 看看誰洗臉洗得又快又乾淨.”然後邊示範,
Advertisiment
4、支持原則
在培養孩子習慣時, 父母應該讓孩子知道如何為別人分擔。 為了家庭生活更美好, 孩子生活舒適, 父母除了每天上班外, 回到家裡還要做很多事情——買菜、做飯、洗衣服、收拾屋子等。 父母是很辛苦的, 孩子也應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 如掃地、擦桌子、洗碗以及自我服務勞動, 讓孩子感到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 應該為家庭做些事情, 這樣就能逐步形成勞動的習慣。
5、鼓勵原則
在培養孩子習慣時, 鼓勵孩子使他們獲得成功的愉悅感是推動其生活自理的動力。 當孩子取得點滴進步時, “寶寶真棒”、 “寶寶真能幹”等都會使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充滿信心, 成為激勵孩子自覺掌握自理能力的強大推動力;但當孩子限於自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