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媽媽對學齡前兒童的教育重點

現在的家庭之中, 父母共同參與育兒已經是一種普遍的共識。 但不可否認的是, 在大多數的家庭之中, 媽媽仍然是育兒的主要參與者。 所以媽媽對於孩子的成長可謂是至關重要。 特別是在學齡前期, 此時可謂是媽媽們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關鍵時期, 那麼媽媽應該如何對孩子實施早期教育呢?要解答這個問題, 媽媽們首先必須要瞭解自身的特點, 因為媽媽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通常和父親具有很明顯的差別, 瞭解這種差別, 我們才能知道如何對孩子實施早期教育。

第一, 積極的人際關係。 如果說父愛是帶有規則性的,

Advertisiment
那麼母愛則是溫柔細膩的。 媽媽要充分讓寶寶感受到被愛、被關懷。 與孩子建立積極的親子關係, 讓他覺得媽媽就是“安全島”。 感受到充分母愛的孩子, 將來獨立的更加順利, 也會更愛他人, 愛這個世界。 對長大後建立積極的人際關係很有幫助。

第二, 情感模式的形成。 媽媽跟孩子在一起時, 會滔滔不絕地說話, 並不斷地跟他進行眼神、肢體的接觸與交流, 這些都能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情感模式。 孩子的要求, 母親能立刻感知並做出反應, 長大後, 他也會敏銳地感受到他人的情緒。 這一點, 體現在男孩身上, 就是責任心強, 體現在女孩身上, 就是溫柔細膩。

第三, 性別意識的形成。 父母雙方在孩子性別意識形成上的作用,

Advertisiment
各有側重。 女兒的效仿對象是媽媽, 她會通過觀察媽媽, 瞭解女性的性別特徵。

那麼, 媽媽怎樣做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呢?首先要提醒媽媽, 母愛無邊, 但千萬不要過度保護和溺愛。 好媽媽會隨著孩子成長, 學會放手, 讓他獨立。

孩子3歲以前, 媽媽需要和他建立親密的親子關係。 這一點與父親不同, 媽媽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孩子。 這是個稍縱即逝的過程, 媽媽需要將重心轉移到孩子身上, 成為孩子的第一養育者。

孩子上小學以後, 媽媽的主要任務, 就是開始練習“放手”, 並鼓勵父親積極介入孩子的教育。 這個時期, 父親對孩子的影響將更加突出。

媽媽們在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的時候, 首先要注意培養孩子積極的人際關係,

Advertisiment
這就需要媽媽們充分發揮女性的優勢, 讓孩子切身感受到溫柔的母愛, 這是孩子積極人際關係形成的關鍵。 此外, 學齡前的兒童正是情感模式形成的關鍵時期, 這一點媽媽們也要特別注意, 孩子是否能夠具有責任心, 就要看媽媽們的本事了。 如果你家中的寶寶是一個女孩, 那麼媽媽們的教育就會顯得更為重要, 因為孩子通常是通過觀察媽媽來瞭解女性的性別特質的, 所以女兒通常會在性格上和媽媽有很大的相似。 現在大家一定都明白該如何對孩子實施早期教育了吧。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