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媽媽熱點>正文

媽媽快來看 濕熱蘊蒸黃疸食療方

濕熱交蒸, 郁而發黃, 證見身目黃色鮮明, 發熱口渴, 心中懊惱, 噁心嘔吐, 小便短少黃赤, 大便秘結, 或頭身困重, 胸腹痞滿, 舌紅苔黃膩, 脈濡數。

1.茵陳粥《粥譜》

[組成]綿茵陳60克, 粳米60克, 白砂糖適量。

[制法]先將茵陳洗淨, 加水適量, 煎煮30分鐘後去渣取汁, 加入粳米, 繼續煎煮成粥, 待粥將成時, 加入白砂糖, 稍煮一二沸離火。

[服法]待溫服用。

[按語]茵陳為治黃疸專藥, 同粳米煮粥, 寓補於治, 治中兼補, 藥治與食治相結合, 可收藥半功倍之效。 加白砂糖同煮, 既可矯味, 也可保護肝臟。

2.茵陳煮紅棗《百病良方》

[組成]綿茵陳60克, 紅棗250克。

Advertisiment

[制法]將茵陳、紅棗洗淨, 共人鍋內, 加水適量, 煎煮至棗肉熟爛即成。

[服法]食用棗肉, 一日分兩次服。

[按語]《本草正義》謂:“茵陳, 味淡利水, 乃治脾胃二家濕熱之專藥, 濕疸、酒疸, 身黃溲赤如醬, 皆胃土蘊濕積熱之症, 古今皆以此物為主, 其效甚速, ”佐以紅棗, 取其甘昧養胃, 健脾化濕之功, 二者同用, 有健脾利濕, 清熱退黃的功效。

3.茅根豬肉湯肘後方》

[組成]新鮮茅根150克, 瘦豬肉250克, 食鹽, 蔥、生薑各適量。

[制法]先將茅根洗淨, 剪成小段, 與豬肉共入鍋內, 加入食鹽、蔥、生薑和水適量, 煎煮至肉熟爛即成。

[服法]吃豬肉喝湯。 一日分兩次服。

[按語]茅根甘寒, 善長涼血止血, 清熱利尿, 李時珍稱其“治黃疸水腫, 乃良物也”, 與瘦豬肉同煮, 意在補肝益血。 《肘後方》謂本方可治療黃疸、穀疸、酒疸、女疸、勞疸及黃汗。

Advertisiment
此外, 對濕熱所致的鼻衄、尿血及水腫, 也有一定治療作用。

4.紫金牛飲《浙南藥用植物》

[組成]紫金牛60克, 紅棗60克。

[制法]先將紫金牛洗淨切碎, 與紅棗共入鍋內, 加水適量, 煎煮30分鐘, 去渣取汁。

[服法]待溫, 代茶頻服。

[按語]紫金牛, 又名平地木、矮地茶、老勿大, 性昧苦平, 功能祛痰止咳, 解毒利尿, 活血涼血。 臨床除用於慢性氣管炎、肺結核、胃潰瘍出血外, 對黃疸性傳染性肝炎也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5.醋浸雪梨《顏氏驗方》

[組成]雪梨2個, 米醋適量。

[制法]先將雪梨洗淨, 去果皮和核, 切片, 浸泡在米醋內兩小時後取出。

[服法]隨意食用。

[按語]醋味酸苦, 可治黃疸, 近代報導, 用醋1000克, 豬骨500克, 紅、白糖各200克, 同煮30分鐘後, 每次口服10~40毫升,

Advertisiment
一日3次, 對急、慢性肝炎均有療效, 雪梨甘酸, 功能清熱生津, 二者同用, 可作為治療黃疸的一種輔助療法。

6.田螺湯《本草綱目》

[組成]大田螺20個, 黃酒50毫升。

[制法]先將田螺養于清水中漂去泥, 捶碎其殼, 取肉, 加入黃酒拌和, 置鍋內加水適量, 燉至肉熟爛即可。

[服法]吃肉喝湯。

[按語]田螺肉甘寒, 功能利濕熱, 退黃疸, 佐以黃酒, 行氣活血, 以增強其利水退黃之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