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應該如何及時發現寶寶腸套疊?

什麼是腸套疊?

4~10個月的寶寶最易患上腸套疊。 所謂腸套疊, 即是指腸管的一部分套入另一部分內, 形成腸梗阻。 腸套疊分原發性及繼發性兩類。 小兒腸套疊幾乎全為原發性, 他們的腸道本身並無疾病。

腸套疊的危險在於, 套疊腸管如果壓迫時間過長, 超過48小時, 就會使套入的腸管血液迴圈受阻, 可能進一步發生腸壞死, 甚至威脅生命安全。

腸套疊的病因至今尚不明了。 目前, 醫生們認為, 由於嬰兒期寶寶生長發育迅速, 相對來講消化道發育尚不成熟, 功能較差, 各種消化酶分泌較少。 而父母們又不瞭解這個特點,

Advertisiment
使寶寶吃了不易消化的食物, 從而增加腸道負荷, 誘發腸蠕動紊亂, 最終導致腸套疊。 醫生們還認為, 一些季節性的腸套疊發作則可能與某些病毒的流行有關。

目前, 90%的腸套疊找不到明顯的發病原因, 即醫學上說的特發性。 腹瀉、便秘、服用藥物、上呼吸道感染、腸胃過敏與結腸蠕動力增加都可能導致腸套疊, 這就使得腸套疊幾乎是防不甚防, 父母們更為此憂心忡忡。

腸套疊有哪些症狀?

因為預防腸套疊比較困難, 父母更要清楚腸套疊的症狀, 從而在平時多加注意與觀察, 以便及時發現及時治療。

在臨床上, 腸套疊有三個典型症狀:陣發性腹痛、嘔吐和血便。

當腸道前後相套, 造成部分阻塞時, 寶寶就開始產生陣發性腹部絞痛。

Advertisiment
這時, 寶寶會變得躁動不安、雙腿屈曲、有陣發性啼哭, 有時還伴有面色蒼白、額頭冒出冷汗。 與此同時, 寶寶常常還會嘔吐。

當陣發性疼痛過後, 寶寶又開始笑鬧、玩耍, 甚至可以安靜地入睡。 可是過不了多久, 寶寶又會因為疼痛而大聲哭鬧, 嘔吐, 並且很難安撫。 這種情況會有規律地出現, 並且間隔越來越短。 寶寶哭鬧時, 如果給寶寶揉肚子, 有時會在寶寶的右上腹或右中腹摸到一個有彈性、略可活動的臘腸樣腫塊。

在發病初期, 寶寶排便還正常, 但隨著套住的時間加長, 就可能排出暗紅色果醬樣血便, 有時為深紅色血水。 這是因腸管套牢後, 腸壁出血混著腸黏液所造成的血便, 這時如果再不及時就醫, 很容易造成腸壞死,

Advertisiment
甚至腹膜炎。

在送寶寶去醫院的途中, 要禁食禁水, 以減輕胃腸內的壓力。 如有嘔吐, 應將寶寶的頭轉向一邊, 讓其吐出, 以免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在明確病因之前, 切勿用止痛藥, 以免掩蓋症狀、影響醫生的診斷, 貽誤病情。

腸套疊的治療

臨床上, 腸套疊如果是在48小時內, 一般會採取灌腸的方式進行保守治療。 如果灌腸失敗或腸道已經潰爛穿孔, 就不可避免要進行外科手術了。

腸套疊雖然來勢兇猛, 並且毫無徵兆, 但是如果及時發現, 及時治療, 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但是, 不管是灌腸還是手術, 治療後後都有復發的可能性。 媽媽們一定要在平時的護理中多加注意

一是關注寶寶的飲食衛生。

二是進食要定時定量,

Advertisiment
勿過食生冷、寒涼之品。

三是注意保暖, 保護腹部勿受寒凍。

如果有必要, 也可以在灌腸或手術復位後, 進行中醫調氣和血治療, 以防復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