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我怕!寶寶心中最恐懼的七件事

害怕和恐懼都是人與生俱來的, 寶寶也不例外, 這種本能從寶寶一出生就開始有。 很多爸媽發現寶寶遇到很多東西都會害怕。 寶寶為什麼會恐懼這些在成人看來非常安全的事物呢?

恐懼是人與生俱來的一種特質, 有時候隨著時間的轉移和我們對所恐懼事物的逐漸理解, 恐懼的情緒會越來越淡。 但對於剛出生的寶寶而言, 由於缺乏對世界的認識, 在他看來很多東西都是那麼的“恐怖”, 一起來看看在孩子心目中最怕的七件事吧!

寶寶恐懼的事件(一)

恐懼事件之一:怕較大的噪音

恐懼背後:嬰兒在早期會比較害怕聽到噪音。

Advertisiment
如果聽到打雷聲、鞭炮聲、警笛聲等, 嬰兒會被驚醒甚至哭泣。 這是因為1-6個月的嬰兒對聲音是比較敏感的, 較大的噪音會使嬰兒產生恐懼。

趕走恐懼:嬰兒因為噪音刺激而哭泣時, 父母應馬上抱起他(她), 給予足夠的安撫, 而且要避免連續讓嬰兒接受令他們恐懼的噪音繼續強化。 當寶寶長大一些後, 為了消除寶寶對較大噪音的恐懼, 可以一一給寶寶解釋各種 較大強度的聲音, 如雷聲、汽車警報聲等等, 並用溫柔的話語安撫寶寶, 鼓勵他, 並不時讓寶寶接觸這些聲音, 消除因為陌生感而引發的恐懼。

恐懼事件之二:怕打針

恐懼背後:對寶寶而言, 打針算是一件最實實在在的痛苦事。 那小小的針頭戳進皮膚的一刹那,

Advertisiment
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會放聲大哭。 從此他只要一看到針管、針頭, 甚至看到穿白大褂的醫生和護士, 都會感到無比恐懼。 其實這種恐懼的根源一方面來源於肉體的疼痛, 一方面來源於對冰冷的針管和陌生事物的恐懼。

趕走恐懼:寶寶害怕疼痛害怕打針是很正常的現象, 但是父母可以適當減少寶寶的這種恐懼。 比如可以買一套醫生的玩具送給寶寶, 玩具裡有聽診器、體溫計、針頭、針管, 然後告訴寶寶, 當他心愛的玩具娃娃生病時, 他可以自己動手給娃娃量體溫, 聽心跳, 打針。 讓寶寶在遊戲中接受和熟悉這些醫療器械, 減少因陌生而加劇疼痛的恐懼感。

恐懼事件之三:怕水

恐懼背後:怕水是較小的嬰兒會產生的一種正常心理特點。

Advertisiment

趕走恐懼:不要對嬰兒的怕水做出過度反應, 要知道, 你的大驚小怪和驚惶失措都會增強嬰兒的惶恐不安。 而且此時不要強制嬰兒接觸他恐懼的事物, 這樣會適得其反。 父母可以在寶寶面前先自己用手在水裡遊戲一番, 表現出對水的興趣。 重要的是, 在給寶寶洗澡時邊撫摸寶寶, 邊用溫和的語言跟寶寶說話, 或者讓寶寶感覺你是緊緊跟隨在他(她)左右的。

如果寶寶長大一些仍然表現出對水的恐懼和排斥, 那麼可以讓寶寶先從站在盆邊玩水開始, 逐漸讓寶寶到盆裡去玩, 可以提供各種有趣的玩具放在水盆裡吸引寶寶的注意, 弱化他(她)的恐懼傾向, 使他(她)逐步克服怕水的情緒。

Advertisiment

寶寶恐懼的事件(二)

恐懼事件之四:怕高

恐懼背後:6-9個月的嬰兒對高度已經有了感知, 所以他們對高度也會產生恐懼。 到了9個月, 寶寶一般都可以翻身和爬行了, 但這些運動能力的掌握不足以使他們應付對高度產生的恐懼, 因為對高度的恐懼幾乎是天生的。 但隨著嬰兒年齡的增長, 身體控制能力的增強, 這種恐懼會慢慢消失。

趕走恐懼:在嬰兒期, 父母應該避免讓寶寶面臨這種高度恐懼, 儘量讓寶寶待在安全的環境。 等寶寶稍大一點後, 可以告訴寶寶一些安全知識。 對於膽小的女寶寶來說, 走平衡木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雖然那個高度是很安全的。 這個時候父母要讓寶寶多嘗試, 並在一開始的時候在寶寶身邊保證她的安全。

Advertisiment
這樣, 以後寶寶自己就可以安全地嘗試各種安全高度範圍內的活動了。

恐懼事件之五:怕和媽媽分離

恐懼背後:這是寶寶與看護者分離所產生的焦慮, 高峰出現在18-24個月時, 而且是極為普遍的反應。

趕走恐懼:解決寶寶這一恐懼的關鍵在於建立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 比如, 嬰兒期的媽媽要及時關注寶寶, 對寶寶的需求(因為還未發展語言, 所以一般以哭來表示各種需求)要及時滿足, 而且要盡可能多地給寶寶擁抱和愛☆禁☆撫, 增強母子感情和寶寶對媽媽的信任感。

寶寶一歲後, 媽媽在離開前要事先跟寶寶說明, 而且儘量在許諾的時間內回到寶寶身邊。 在學齡前也可以訓練母子分離, 比如一開始先短時間分離, 然後再逐漸拉長分離時間,但注意也要在向寶寶保證的時間內回來,增強寶寶的安全感。

寶寶恐懼的事件(三)

恐懼事件之六:怕陌生人

恐懼背後:一歲半左右的寶寶就可以分辨父母、家人和陌生人了。寶寶對陌生人普遍有恐懼感,因為新奇陌生的人和物對寶寶也是一種刺激,而不同的場合、不同個性氣質的寶寶對陌生人會有不同的表現。一般膽小內向的寶寶會比較害怕陌生人,以及在不熟悉的場合或者熟悉的人不在身邊時,寶寶面對陌生人會不知所措,於是就會通過哭泣和躲避來發洩自己害怕、害羞的情緒。

趕走恐懼:如果家中有客人來訪時,可以事先告訴寶寶有客人要來,讓寶寶有個心理準備。對嬰兒與陌生人的接觸保持警覺,盡可能抱著寶寶、與寶寶有部分身體接觸或者出現在寶寶的視線範圍內,以增強寶寶的安全感,這樣寶寶才可能對陌生人產生興趣並做出願意接觸的姿態。

恐懼事件之七:怕動物

恐懼背後:對動物的恐懼是因人而異的。有的寶寶可能因為成長經歷中有過被動物玩具或真實動物傷害的經歷,所以會特別害怕某一種動物或幾種動物。

趕走恐懼:首先父母在教育中不要有任何威脅恐嚇寶寶的話,避免讓寶寶遐想出動物的兇殘。其次,可以給寶寶買一些小動物的絨毛玩具,比如小狗、小貓等,讓寶寶先接觸玩具,然後再接觸活生生的小動物。等寶寶膽子大些後,可以和寶寶一起嘗試給小動物餵食,觀察小動物玩耍、睡覺等習性,在寶寶感覺足夠安全的情況下讓他試著去撫摸(不要強迫,如果寶寶不願意不必勉強)。還可以買一些關於動物的碟片和寶寶一起欣賞,說不定從此會激發寶寶對小動物的熱愛和興趣哦。

然後再逐漸拉長分離時間,但注意也要在向寶寶保證的時間內回來,增強寶寶的安全感。

寶寶恐懼的事件(三)

恐懼事件之六:怕陌生人

恐懼背後:一歲半左右的寶寶就可以分辨父母、家人和陌生人了。寶寶對陌生人普遍有恐懼感,因為新奇陌生的人和物對寶寶也是一種刺激,而不同的場合、不同個性氣質的寶寶對陌生人會有不同的表現。一般膽小內向的寶寶會比較害怕陌生人,以及在不熟悉的場合或者熟悉的人不在身邊時,寶寶面對陌生人會不知所措,於是就會通過哭泣和躲避來發洩自己害怕、害羞的情緒。

趕走恐懼:如果家中有客人來訪時,可以事先告訴寶寶有客人要來,讓寶寶有個心理準備。對嬰兒與陌生人的接觸保持警覺,盡可能抱著寶寶、與寶寶有部分身體接觸或者出現在寶寶的視線範圍內,以增強寶寶的安全感,這樣寶寶才可能對陌生人產生興趣並做出願意接觸的姿態。

恐懼事件之七:怕動物

恐懼背後:對動物的恐懼是因人而異的。有的寶寶可能因為成長經歷中有過被動物玩具或真實動物傷害的經歷,所以會特別害怕某一種動物或幾種動物。

趕走恐懼:首先父母在教育中不要有任何威脅恐嚇寶寶的話,避免讓寶寶遐想出動物的兇殘。其次,可以給寶寶買一些小動物的絨毛玩具,比如小狗、小貓等,讓寶寶先接觸玩具,然後再接觸活生生的小動物。等寶寶膽子大些後,可以和寶寶一起嘗試給小動物餵食,觀察小動物玩耍、睡覺等習性,在寶寶感覺足夠安全的情況下讓他試著去撫摸(不要強迫,如果寶寶不願意不必勉強)。還可以買一些關於動物的碟片和寶寶一起欣賞,說不定從此會激發寶寶對小動物的熱愛和興趣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