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媽媽放鬆寶寶更快樂

媽媽放鬆寶寶更快樂
媽媽心語:兒子的內心我如何能懂

五歲半的兒子, 每晚都要抱著一個小絨毛狗入睡。 記得去年, 也就是兒子四歲多的時候, 一個幼兒心理醫生曾嚴肅地告訴過我:“造成這種狀況絕對是單親的緣故, 你千萬不能讓他再這樣抱著小狗睡了, 這會妨礙他在心理、性格方面的正常發育。 ”事實上, 我就是為了鍛煉兒子的獨立能力和膽量, 從小培養他男子漢的堅強性格, 才一直讓他單獨睡的。 但是, 培養男子漢是一回事, 寶寶的心理安全感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為了滿足他在心理上對安全感的需求,

Advertisiment
我一直允許兒子抱著他最喜歡的小狗睡覺。 我相信, 當我每晚和兒子說聲“晚安”、關上房門之後, 他能安然進入夢鄉, 這只被緊緊抱著的小狗, 它的功勞不可抹殺。 所以, 我對兒子的這種“戀物”行為, 從未想過要刻意去阻止。

但是, 我的這種自信, 因為兒子的一句話而開始動搖。 那天晚上, 兒子在床上抱著小狗, 突然非常認真地對我說:“媽媽, 你知道嗎?小狗每天晚上等我睡著之後, 它都會自己一個人偷偷地爬出來, 睡在被窩外面, 它可真是不乖。 ”而真實的情況是:有的時候, 是因為我怕磕痛兒子, 而在他熟睡後把小狗拿到外面;有的時候, 是因為兒子翻身、蹬被, 而使小狗改變了最初的位置或姿態等等原因致使每天早晨兒子醒來時,

Advertisiment
見到小狗都不是頭一晚入睡時被他抱住的姿態, 而是躺在了被窩外面。 我試著跟他解釋小狗躺在被窩外面的真實原因。 但是, 兒子執意不相信, 他寧願、也堅持相信, 小狗是自個兒鑽出被窩的。

我突然有點擔憂起來:作為5歲零8個月的幼兒, 應該已經能夠分辨想像和現實的不同, 也應該能夠分辨玩具和活物的不同。 也許在夢中、或者在想像中, 兒子把這只小狗當成了活生生的小動物, 但回到現實, 怎麼也不應該執拗地相信:這只絨毛小狗會“自己走出被窩”啊?也許, 是時候把陪睡的小狗拿走了?但是, 當我講完睡前故事, 關上燈、掩上房門之後, 兒子又如何獨自面對黑暗和恐懼?怕黑、怕孤獨是人的天性, 更何況一個5歲的孩子?那麼,

Advertisiment
仍舊讓小狗陪著兒子睡?但是, 兒子養成依賴的習慣該如何是好?他總是把想像當作真實該如何是好?這會不會影響他對其他事物的正確認識?對想像與真實的混淆, 會不會擴大到生活中的其他部分?一個5歲孩子的內心世界, 是這樣地折磨著我、為難著我。

專家釋疑:媽媽放鬆心情, 孩子更添快樂

李淩: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系講師, 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博士

五歲半的飛飛每晚抱著小狗入睡, 他分不清現實中的小狗和玩具狗的區別, 如果沒有了小狗, 飛飛會恐懼嗎?孩子的內心世界, 需要細細解讀。

飛飛的行為有據可依

1、孩子擁有豐富的想像力

4歲左右的孩子常常會出現事實與虛構分不清楚的現象。

Advertisiment
比如, 一個孩子可能告訴你:“爸爸給我買了一輛很漂亮的摩托車”或是“媽媽帶我去水上樂園玩了”, 甚至還繪聲繪色地描述一番, 而事實卻並非如此。 家長和老師會以為孩子在說謊或是吹牛, 是一種學壞的傾向, 於是便緊張起來, 苦口婆心地講道理, 或者義正詞嚴地進行訓斥, 認為一定要防微杜漸。 但孩子決非存心, 他們可能只是對所描述的情境或是對象極其嚮往、充滿渴望, 希望有一天美夢成真。 通過幻想, 他們感受到一種替代滿足, 甚至說出來與人分享。 所以, 成人應瞭解孩子的心理現象, 耐心地解釋和提醒, 別加上莫須有的罪名, 否則會傷其自尊、引起自卑。

2、孩子不能區別有生命和無生命的事物

“萬物有靈”是孩子的另一種普遍的思維特徵,

Advertisiment
他們不能區別有生命和無生命的事物, 他們把意識和情感看作無生命物質的屬性, 認為每一樣事物都像他們自己那樣活動。 4-6歲左右, 孩子把對人類有用的任何事物都看作有生命的, 太陽是有生命的, “因為它帶來光”;山沒有生命, “因為它不會做任何事”。

看來, 飛飛的心理行為還是有據可依的。 當然, 到學前晚期, 兒童的思維水準會有比較大的發展, 其“合理性”和現實性也日漸突出。 所以, 飛飛媽媽的擔憂又顯得不無道理。

3、小狗是飛飛的情感交流物

不過, 我還是覺得飛飛媽媽有些過慮。 孩子對事物的認識和態度, 除了受其思維發展水準的影響之外, 還有很強的感情☆禁☆色彩。 毛絨小狗在飛飛是一個替代依戀物, 一個能給自己父母般溫暖和安撫的物件,飛飛對小狗的感情已經遠遠超出旁人,所以為的只是一件玩具而已。也許,他一個人的時候和小狗之間還有許多的情感交流呢。所以,他寧願相信,小狗是有情有性的,而不接受成人的所謂真實的解釋。因此,不能單憑這件事推論孩子分不清現實和想像並為此憂心忡忡,而要從更全面的角度,看孩子在其他方方面面是不是也有類似表現。

正視並積極關照每個人都存在的脆弱

對於男子漢的鍛造,我覺得傳統上,我們也存在著一個誤區,似乎只有剛毅勇敢、無所畏懼才是男子漢的固有屬性,而柔情和溫存則不值得鼓勵。其實,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正視並積極關照每個人都存在的心理上的脆弱,讓孩子感受到充分的安全和溫暖,然後才可以以此為基礎,從容地面對世界。

媽咪先減輕自己的憂慮情緒

飛飛媽媽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一直隱隱約約都在擔心單親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往壞處想?自己感受的孤獨,也更多投射在了孩子身上?實際上,你的這種脆弱心理,更可能成為孩子健康心理的無形殺手。

所以,現在飛飛媽媽應該做的,首先是減輕自己的憂慮情緒,因為這可能傳染給孩子,讓他更不安,更期望有所依賴。還可以通過給孩子更多陪伴,分散他的注意,讓他能一點點減少對小狗的依賴。

為孩子身上發生的很多問題的憂慮,實際上來源於我們對孩子心理世界的一知半解,來源於我們“以己之心,度子之腹”而生的自以為是的誤解。放鬆心情,其實孩子和自己都會添更多快樂。

一個能給自己父母般溫暖和安撫的物件,飛飛對小狗的感情已經遠遠超出旁人,所以為的只是一件玩具而已。也許,他一個人的時候和小狗之間還有許多的情感交流呢。所以,他寧願相信,小狗是有情有性的,而不接受成人的所謂真實的解釋。因此,不能單憑這件事推論孩子分不清現實和想像並為此憂心忡忡,而要從更全面的角度,看孩子在其他方方面面是不是也有類似表現。

正視並積極關照每個人都存在的脆弱

對於男子漢的鍛造,我覺得傳統上,我們也存在著一個誤區,似乎只有剛毅勇敢、無所畏懼才是男子漢的固有屬性,而柔情和溫存則不值得鼓勵。其實,從心理健康的角度來看,我們應該正視並積極關照每個人都存在的心理上的脆弱,讓孩子感受到充分的安全和溫暖,然後才可以以此為基礎,從容地面對世界。

媽咪先減輕自己的憂慮情緒

飛飛媽媽應該反省一下,自己是不是一直隱隱約約都在擔心單親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所以,稍有風吹草動,就會往壞處想?自己感受的孤獨,也更多投射在了孩子身上?實際上,你的這種脆弱心理,更可能成為孩子健康心理的無形殺手。

所以,現在飛飛媽媽應該做的,首先是減輕自己的憂慮情緒,因為這可能傳染給孩子,讓他更不安,更期望有所依賴。還可以通過給孩子更多陪伴,分散他的注意,讓他能一點點減少對小狗的依賴。

為孩子身上發生的很多問題的憂慮,實際上來源於我們對孩子心理世界的一知半解,來源於我們“以己之心,度子之腹”而生的自以為是的誤解。放鬆心情,其實孩子和自己都會添更多快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