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最愛的“保暖神器”,真的適合寶寶嗎?

進入寒冷的冬季, 家長們都特別關注保暖問題。 除了給寶寶穿暖衣服之外, 很多家長還給寶寶準備了電熱毯、熱水袋、暖寶寶等取暖用品, 晚上臨睡之前, 還會給寶寶泡腳。 殊不知, 這樣的舉動很容易造成寶寶低溫燙傷。

因為寶寶的皮膚比成年人的皮膚更為嬌嫩和敏感

常用取暖用品的溫度都有可能超過孩子皮膚的承受度。 冬季人體末梢神經反應比較遲鈍, 皮膚的感覺較弱, 兒童皮膚又相對較薄, 當長時間接觸這些低熱物體時, 皮膚可能並沒有感覺燙, 但熱力已經滲透到軟組織形成燙傷。 尤其是睡熟以後,

Advertisiment
兒童的睡眠程度很深, 就更容易被短時間摸著不燙的溫度燙傷。

低溫燙傷vs高溫燙傷
並非被火或者溫度很高的液體燙傷, 而是由於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燙傷。 在人們的認識上, 一般只有上百攝氏度的高溫才會造成損傷;其實, 導致燙傷的因素有兩個:一個是溫度, 而另一個則是作用時間。 因此, 像熱水袋、暖寶寶、電熱毯之類的取暖用品, 即使溫度不高, 但皮膚接觸的時間過長同樣會引起燙傷。

低溫燙傷, 比想像中更嚴重

在我們的想像中, 被沸水、熱油、火等超高溫燙傷, 比低溫燙傷嚴重得多。 而事實常常出乎意料, 在接觸超高溫物體後, 我們會馬上躲開, 並立刻採取涼水沖洗等急救措施,

Advertisiment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傷害。 而低溫燙傷, 由於接觸時間長, 熱源造成的傷害可以深入到皮下較深處的組織。 另外, 燙傷後, 由於創傷不太明顯, 疼痛感不強烈, 人們往往會忽視, 讓傷口進一步發展, 造成嚴重後果。


低溫燙傷初期, 即剛剛離開熱源後, 皮膚表面一般會出現水泡或紅腫, 看起來不太嚴重, 但皮下組織可能已經發生了損傷甚至壞死。 如果沒有及時處理, 創傷容易演變成潰爛, 並向深處發展。 如果發生在足跟、脛前等部位, 傷口甚至可能達到骨質。 由於創面小、深度大, 導致癒合困難, 幾個月都難以痊癒, 有些甚至需要手術切除壞死組織。 所以, 千萬不能忽視低溫燙傷, 一定要注意避免, 同時一旦發生燙傷要及時處理。
Advertisiment


發現低溫燙傷, 媽媽別慌低溫燙傷的反應有很多, 諸如網狀紅斑、水泡等都是這種皮膚損傷的表現之一, 如果在早期求助醫生, 病情都是可逆的, 但是如果拖延了治療時機, 根據體質不同, 恢復期長達半年或一年。 因此, 一旦發生低溫燙傷, 應先涼水反復沖洗燙傷處或者用毛巾包住冰塊進行冷敷, 以達到降溫的目的, 以感覺完全無痛為好, 然後及時到醫院治療。 千萬不要用醬油或是牙膏塗抹燙傷處, 容易引起燙傷處感染並留下難看的疤痕。

使用保暖神器時,如何預防低溫燙傷使用暖寶寶不要把暖寶寶直接貼在身上, 貼在貼身的襯衣襯褲上也不夠安全, 最好是貼在外衣褲內側;不要貼著暖寶寶睡覺。 使用熱水袋不要灌入沸水;不要灌得太滿,
Advertisiment
70%即可;儘量排出空氣;擰緊蓋口, 確保不漏水;使用時用毛巾包裹或隔一層毯子, 不要直接接觸;入睡前取出。 使用電熱寶通電時不離人, 不要長期通電;不要直接接觸;入睡前取出。 使用電熱毯睡覺前2小時打開, 上床後切斷電源, 不要整晚開著電熱毯睡覺;不要直接接觸電熱毯, 中間隔一條床單或毛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