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媽媽注意:寶寶愛咬人背後的真相


原因分析:

生理性原因

1. 長牙發癢而引起的咬人行為。

這個年齡段的寶寶處於生理發育的高峰期, 這種快速增長的生理因素,

Advertisiment
有時會帶來生理上的不適感, 如關節痛、肌肉酸等。 長牙時期會因為牙齦粘膜受到刺激而發生牙癢癢的現象, 於是有不少孩子由於牙癢而咬人, 他們有很強的咬東西的欲望而無法得到滿足。

對策:給寶寶一個可以滿足咬的需要的替代品。

如毛巾之類的軟物。 還可以採用讓孩子吃磨幹棒、五香豆、蘭花豆和青蘋果等方式, 來緩解孩子們的這一特殊時期的特殊需要。 同時應多給予一些纖維較豐富的新鮮蔬菜及水果, 如白菜、菠菜、蘋果、雪梨等, 將這些蔬果切碎成絲或細粒狀, 也是讓孩子有更多的咀嚼機會。

2. 語言貧乏所致。

2歲的寶寶在學會走路之後, 隨著他們活動能力的增強, 活動範圍的擴大, 交往的需要快速的發展起來。

Advertisiment
但是, 由於言語貧乏, 又不懂得如何與人交往, 所以他們常常用推、拉、咬等非常手段來引起同伴的注意, 以此實現交往和表達意願的目的。

對策:應讓寶寶學會使用語言。

當你的寶寶因為心理不滿而咬人時, 要讓你的寶寶明白, 當他生氣和不安時, 有比咬人更好的表達方式。 他可以說, “我不要。 ”如果, 他不能把自己的意見表達清楚的話, 可以向你求助。 比如寶寶有時候咬人, 其實是因為他很喜歡對方, 想要和他做朋友而不知道如何表達, 這時家長就要告訴他:“我很喜歡你, 我們做朋友好嗎?”並且可以和寶寶一起進行演示, 這樣寶寶就學會了用語言和別人交流, 而不是用嘴和牙齒去和別人交流。

心理性原因

1. 咬人是一種發洩。

Advertisiment

2歲的寶寶往往表現出強烈的自我中心, 當他的心理感到不滿時, 就要通過咬人來發洩出來。 比如, 有時父母外出, 沒有帶寶寶一起出去, 他就有一種不滿的情緒要發洩。 於是, 當父母回家之後, 他會用咬人來向爸爸媽媽宣洩。

對策:讓寶寶多玩安靜的遊戲, 或者盡可能保證孩子睡眠的充分。

研究證明:強度刺激是引起咬人的最常見的因素之一, 一個擁有安靜的睡眠, 並且睡眠充足的寶寶一般較少用牙齒咬人。 讓寶寶玩安靜的遊戲, 保證他充足的睡眠可以平靜寶寶的情緒, 當他們心理有不滿時, 也不至於極端地採取咬人行為。 而且當寶寶出現不滿情緒時, 也可以用安靜的遊戲進行轉移, 讓他們可以儘快忘記剛才的不快。

Advertisiment

2.出於好奇的模仿。

有時候寶寶咬人是一種社會性模仿。 寶寶的好奇心總是特別強烈, 當他們看到其他小朋友咬人時, 會覺得是件很新奇的事, 於是自己也會嘗試著去咬人。 由於這階段的寶寶模仿能力特別強, 就會導致群體中的咬人事件頻繁發生。

對策:

明確地告訴寶寶, 咬是不好的行為。 寶寶缺乏一定的是非觀念, 而由著自己的好奇心隨意模仿, 這時候就需要家長的説明, 明確告訴你的寶寶:咬人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 爸爸媽媽, 老師和同伴都不喜歡, 還會傷害到別人, 不是一個好寶寶的行為, 應該對寶寶反復強調這種思想。 當看到寶寶有咬人的傾向時, 就要用話語或眼神嚴厲地制止, 讓他明白, 爸爸媽媽不希望他這樣做。

Advertisiment

寶寶咬人行為的背後

小寶寶第一次用剛萌出的乳牙咬人的時候, 爸爸媽媽也許會很開心:“寶寶出牙了, 我們的寶貝長大了!”可是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 寶寶還保留著愛咬人的“愛好”時, 爸爸媽媽就開始著急了。

心理學家認為, 咬人(或物)和吸吮一樣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 咬人的本能深深地埋藏在下意識中,如有的成年人在激動的時候會咬嘴唇、指甲,思考問題的時候會咬筆頭、橡皮,這都是咬人反射的表現。

寶寶咬人是他宣洩(正面或負面)情緒的一種方式,由於年齡關係,他還不能分辨自己行為的好壞,因此爸媽需要瞭解寶寶咬人行為背後隱藏的原因。

“我牙癢癢”

Q :寶寶4個多月了,長了一顆牙,吃奶時總咬我的乳☆禁☆頭,請問該怎麼辦?

分析 小嬰兒剛出牙的時候,對嘴裡的新東西還不習慣,因此吃奶時會嘗試著咬媽媽的乳☆禁☆頭,試圖擺脫自己的新牙。還有一種可能是寶寶的銜乳姿勢不正確,覺得自己沒有被抱穩,本能地咬住乳☆禁☆頭防止自己摔下去。

對策 感覺到寶寶咬乳☆禁☆頭,可以將寶寶的頭輕輕地扣向乳☆禁☆房,堵住他的小鼻子。寶寶呼吸不暢,會自動把嘴鬆開。同時,為了滿足他磨牙的需求,可以給他一些安全的東西來咬,如牙膠或磨牙玩具。

“媽媽,謝謝你”

Q :我兒子每次吃完奶後,總會使勁咬我一口。我現在傷痕累累,又捨不得斷奶,該怎麼辦?

分析 嬰兒愉快的情緒大多是在哺乳時獲得的。吃飽後的小寶寶常會咬媽媽,這是他對媽媽表達感激的方式,是在說:“謝謝媽媽給我這麼好吃的乳汁。”

對策 突來的劇痛會使新媽媽不由自主地推開寶寶或尖叫一聲。媽媽的行為可以理解,但最好不要這麼做,會嚇到寶寶,當然也沒有必要咬緊牙關任他咬。寶寶咬乳☆禁☆頭,通常都是不想再吃了。捏一捏他的小鼻子,或將手指頭插進乳☆禁☆頭和寶寶的牙床之間,讓他鬆口。但別馬上把他放回小床,他可能還不想這麼快就和媽媽道別。和寶寶玩上一會兒,使他明白並不是一鬆口媽媽就會離開。

“我不舒服”

Q :我寶寶6個月了,經常哭鬧,哭急了還咬自己的腳趾,朋友說一定不要抱,以免他產生依賴心理,是這樣嗎?

分析 對於半歲寶寶的哭泣,爸媽常因怕寵壞寶寶而採用冷處理的方法,不去理睬他。但寶寶發脾氣的同時還咬自己的手指(腳趾),則是小寶寶感覺不舒服,向你發求救信號。感覺疼痛的寶寶常常咬自己的身體,而不是其他人。

對策 當寶寶哭鬧時,你首先要查明寶寶是否有生理需求,如是躺得不舒服,還是肚子痛?如果是出牙引起的疼痛,可以給寶寶一些可以咬的玩具和吃固體食物,以用來磨牙和鍛煉咀嚼功能。

“我好害怕”

Q :我的寶寶一歲兩個月,這段時間,他常常莫明其妙地咬人、掐人,是不是有什麼疾病?

分析 一歲的寶寶還不會用語言表達他的意願和感受。如果看護者忽視寶寶的安全需求,讓他一個人獨自玩耍,會導致他對新鮮、陌生環境的害怕和恐懼。咬人成為他保護自己,戰勝恐懼的惟一方式。

對策 為了幫助寶寶重拾安全感,你需要給予寶寶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寶寶渴望被關注和愛護,當他需要的時候保護他,永遠在他身邊,對他來說非常重要。不要因為寶寶膽小而笑話他,懲罰他,尤其是男孩子。恐懼不會因此消失,但對寶寶的心理卻是極大地傷害。更不要逼迫寶寶克服膽小,這會讓他更加膽怯。最好的辦法是經常和寶寶交談,反復告訴他,你是多麼愛他,你是他的保護神,不會允許任何人傷害他。這樣,一段時間後恐懼感自然會消失,寶寶也不會再咬人了。

“我好愛你”

Q :我的寶寶1歲半了,已經出了16顆牙,和他玩的時候他總愛咬我,這正常嗎?

分析 一歲半的寶寶和媽媽玩得高興時忽然咬媽媽,越讓他鬆口,他越是咬住不放。為什麼會有這麼讓人匪夷所思的行為呢?寶寶的想法是:“我很愛媽媽,因此忍不住用力咬一口,我是表達對媽媽的喜愛之情啊!難道不允許嗎?”有時生氣的媽媽會反咬孩子,這可是不好的榜樣。

對策 如果你反咬寶寶,他會更加興奮,覺得你在和他玩,認為咬人是允許的,更不會明白這種行為是在傷害別人。因此媽媽要儘量克制情緒,以抱抱他、親親他的方式來影響寶寶的行為。同時要明確地告訴他“媽媽疼”,可以讓他試著咬自己的手指,讓他親身感覺一下疼痛。同時告訴寶寶,咬人不是表達喜歡的好方式,引導寶寶用語言、手勢、擁抱表達情感。否則寶寶可能會認為咬人不可以,那麼表達愛也是不對的了。

“我需要關注”

Q :老公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回來,兒子迎接爸爸歸來的方式很特別,總是咬他大腿,這讓他很傷心。要改變現狀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分析 寶寶只咬爸爸,而不咬媽媽,極有可能的原因是爸爸和他相處的時間太少了,他用這種行為方式表示不滿。

對策 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放棄個人的工作和生活,把自己的全身心奉獻給寶寶。和寶寶相處的時間長短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如何共度親子時光。請記住,親子關係不是時間關係,而是品質關係!親情品質是發展寶寶親子關係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最好每天固定一個專門屬於寶寶的親子互動時間,全家一起做遊戲,暫時放開工作和家務,這是增進感情的最佳選擇。

“我很憤怒”

Q :我的寶寶快兩歲了,總愛咬小朋友,有時候是爭奪玩具,也有時候不為什麼就咬人。我們想了許多方法,也不管用。這是不是和他爸爸有時打他有關呢?

分析 如果經常打罵寶寶,他很可能咬小朋友,這是情感置移的方式,把自己內心的憤怒和不滿發洩在其他小朋友身上。同時也可以說是他在模仿大人的行為。

對策 攻擊性咬人是有意的侵犯行為,不利於寶寶與他人的交往和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需要高度注意。可以建議寶寶用不傷害別人的辦法來轉移負面情緒,如拍打枕頭,撕報紙等。要對寶寶反復強調,咬人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爸爸媽媽和小朋友都不喜歡,這會傷害別人,不是一個好寶寶的行為。同時你也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觀念,思考對寶寶進行懲罰是否恰當,否則將會出現雙重標準。寶寶會糊塗:大人為什麼可以使用暴力,他卻不可以呢……

如果你選擇正確的行為對策,那麼情緒逐漸趨向穩定的寶寶兩歲後就不會再咬人。但三四歲的寶寶會因為情緒緊張、焦慮而繼續咬人行為,你可以向兒童心理諮詢師尋求幫助,找出寶寶焦慮的真正原因並進行治療。

特別注意:

如果是由於品德上的某些原因而引起的咬人,如小氣、霸道、過強的表現欲等,就要引 起特別的關注,以免影響寶寶的性格形成。

如果發現寶寶習慣性咬人,還是請兒科醫生加以診斷為好。有的幼兒是由於藥物治療引起情緒不穩,可以通過調整藥物進行改善。

你的態度:

1. 反思,先預防。

如果你家的寶寶遭遇被咬,不要以為只是因為小孩子之間發生的小爭執所引起的,而忽略了此事,應當立即對他進行認真教育。根據寶寶的切身感受和體驗來分析,讓他知道咬人是一種錯誤行為,咬人會傷害別人,帶給別人疼痛,不應該去模仿。這樣就可以達到預防的目的。

2. 耐心,重教育。

寶寶發生咬人事件後,也不要過於擔憂而去責怪孩子,應該認識到寶寶咬人大多是屬於嬰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上的階段性問題,還不屬於攻擊性行為。家長要耐心對待,幫助寶寶分析原因,然後進行認真的教育,以免向不良的行為習慣轉化。如果有可能,要帶著他去向被咬的小朋友道歉,創造一個直觀的氛圍讓他瞭解咬人帶來的後果。

3. 緩解,多關心。

防止寶寶咬人的措施要在日常生活中做起。平時給寶寶吃些面麺、餅乾之類,以滿足他的咀嚼欲的需要。還可以給寶寶吃甘蔗之類的水果,讓他緩解牙癢的需要。寶寶在牙癢時,還可以咬咬其它織物。平時緩解了寶寶在特殊時期的特殊需要,咬人行為就會減少。

如果自己的寶寶被其他小朋友咬傷了怎麼辦呢?

1.狀況發生後,第一時間用香皂和清水仔細地給寶寶清洗傷口,因為人為的咬傷要比動物咬傷更容易感染。

如果傷口不是很嚴重,按照醫囑,一天擦兩次抗生素藥膏即可。如果傷口處很容易弄髒,最好用繃帶把包紮好。

2.如果傷口看起來很嚴重——破皮或者流血——要馬上用一塊乾淨的布敷在傷口上,用手指壓一壓。

如果血止住了,再給傷口貼上創可貼,然後送到醫院,看是否需要縫合或者抗生素注射,如果按壓不能止血,要立刻採取急救措施。

3.不管傷口是否嚴重,都要到醫院進行諮詢,因為人為咬傷的感染幾率非常高。10個被咬傷的人中就會有一個感染。醫生會立刻對臉部、手部等處的咬傷進行檢查,因為這些部位非常容易感染。

傷口感染的症狀:

★傷口開始腫脹,紅腫。

★持續發燒38℃以上。

★咬傷處有紅色劃痕或者感覺發熱。

小孩在一歲左右的時候,有時會冷不防地咬人一口,這是正常現象。因為此時的孩子正在長牙,看見什麼都喜歡用牙咬一咬,可是又分不清到底咬的是人還是物。

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當孩子由於飲食不節引起內熱的時候,他也會咬人,咬東西,這時,給孩子吃一些至寶錠之類的中成藥,有助於孩子恢復常態。

兩歲多的孩子如果還咬人,那就有一些客觀原因了。如果只是和別的孩子發生矛盾,偶爾咬了對方一口,這倒沒什麼,要是他經常處於緊張狀態,老是不高興,並且常常無故咬別的小朋友,就要引起注意。比如:在家裡被管得太嚴、太多,因而當他進入到一個容易興奮的狀態時,就難以控制自己。另外,如果他過去常常受到別的孩子的攻擊,對小朋友的任何接近他的表示和行動都懷有戒心,他就會採取先發制人的態度咬別人一口,以示“抗議”。

如果不存在上述問題,應該帶他求教于醫生。一般對健康兒童的這類毛病,不需要醫藥治療,只要耐心地教育他,是能夠幫他克服缺點,從而和別的小朋友和睦相處的。父母不要以為孩子會用咬人對付與他發生矛盾的小朋友是孩子不會吃虧的表現,須知這對孩子的性格發展和心理健康都是十分不利的。

咬人的本能深深地埋藏在下意識中,如有的成年人在激動的時候會咬嘴唇、指甲,思考問題的時候會咬筆頭、橡皮,這都是咬人反射的表現。

寶寶咬人是他宣洩(正面或負面)情緒的一種方式,由於年齡關係,他還不能分辨自己行為的好壞,因此爸媽需要瞭解寶寶咬人行為背後隱藏的原因。

“我牙癢癢”

Q :寶寶4個多月了,長了一顆牙,吃奶時總咬我的乳☆禁☆頭,請問該怎麼辦?

分析 小嬰兒剛出牙的時候,對嘴裡的新東西還不習慣,因此吃奶時會嘗試著咬媽媽的乳☆禁☆頭,試圖擺脫自己的新牙。還有一種可能是寶寶的銜乳姿勢不正確,覺得自己沒有被抱穩,本能地咬住乳☆禁☆頭防止自己摔下去。

對策 感覺到寶寶咬乳☆禁☆頭,可以將寶寶的頭輕輕地扣向乳☆禁☆房,堵住他的小鼻子。寶寶呼吸不暢,會自動把嘴鬆開。同時,為了滿足他磨牙的需求,可以給他一些安全的東西來咬,如牙膠或磨牙玩具。

“媽媽,謝謝你”

Q :我兒子每次吃完奶後,總會使勁咬我一口。我現在傷痕累累,又捨不得斷奶,該怎麼辦?

分析 嬰兒愉快的情緒大多是在哺乳時獲得的。吃飽後的小寶寶常會咬媽媽,這是他對媽媽表達感激的方式,是在說:“謝謝媽媽給我這麼好吃的乳汁。”

對策 突來的劇痛會使新媽媽不由自主地推開寶寶或尖叫一聲。媽媽的行為可以理解,但最好不要這麼做,會嚇到寶寶,當然也沒有必要咬緊牙關任他咬。寶寶咬乳☆禁☆頭,通常都是不想再吃了。捏一捏他的小鼻子,或將手指頭插進乳☆禁☆頭和寶寶的牙床之間,讓他鬆口。但別馬上把他放回小床,他可能還不想這麼快就和媽媽道別。和寶寶玩上一會兒,使他明白並不是一鬆口媽媽就會離開。

“我不舒服”

Q :我寶寶6個月了,經常哭鬧,哭急了還咬自己的腳趾,朋友說一定不要抱,以免他產生依賴心理,是這樣嗎?

分析 對於半歲寶寶的哭泣,爸媽常因怕寵壞寶寶而採用冷處理的方法,不去理睬他。但寶寶發脾氣的同時還咬自己的手指(腳趾),則是小寶寶感覺不舒服,向你發求救信號。感覺疼痛的寶寶常常咬自己的身體,而不是其他人。

對策 當寶寶哭鬧時,你首先要查明寶寶是否有生理需求,如是躺得不舒服,還是肚子痛?如果是出牙引起的疼痛,可以給寶寶一些可以咬的玩具和吃固體食物,以用來磨牙和鍛煉咀嚼功能。

“我好害怕”

Q :我的寶寶一歲兩個月,這段時間,他常常莫明其妙地咬人、掐人,是不是有什麼疾病?

分析 一歲的寶寶還不會用語言表達他的意願和感受。如果看護者忽視寶寶的安全需求,讓他一個人獨自玩耍,會導致他對新鮮、陌生環境的害怕和恐懼。咬人成為他保護自己,戰勝恐懼的惟一方式。

對策 為了幫助寶寶重拾安全感,你需要給予寶寶更多的耐心和愛心。寶寶渴望被關注和愛護,當他需要的時候保護他,永遠在他身邊,對他來說非常重要。不要因為寶寶膽小而笑話他,懲罰他,尤其是男孩子。恐懼不會因此消失,但對寶寶的心理卻是極大地傷害。更不要逼迫寶寶克服膽小,這會讓他更加膽怯。最好的辦法是經常和寶寶交談,反復告訴他,你是多麼愛他,你是他的保護神,不會允許任何人傷害他。這樣,一段時間後恐懼感自然會消失,寶寶也不會再咬人了。

“我好愛你”

Q :我的寶寶1歲半了,已經出了16顆牙,和他玩的時候他總愛咬我,這正常嗎?

分析 一歲半的寶寶和媽媽玩得高興時忽然咬媽媽,越讓他鬆口,他越是咬住不放。為什麼會有這麼讓人匪夷所思的行為呢?寶寶的想法是:“我很愛媽媽,因此忍不住用力咬一口,我是表達對媽媽的喜愛之情啊!難道不允許嗎?”有時生氣的媽媽會反咬孩子,這可是不好的榜樣。

對策 如果你反咬寶寶,他會更加興奮,覺得你在和他玩,認為咬人是允許的,更不會明白這種行為是在傷害別人。因此媽媽要儘量克制情緒,以抱抱他、親親他的方式來影響寶寶的行為。同時要明確地告訴他“媽媽疼”,可以讓他試著咬自己的手指,讓他親身感覺一下疼痛。同時告訴寶寶,咬人不是表達喜歡的好方式,引導寶寶用語言、手勢、擁抱表達情感。否則寶寶可能會認為咬人不可以,那麼表達愛也是不對的了。

“我需要關注”

Q :老公每天都工作到很晚回來,兒子迎接爸爸歸來的方式很特別,總是咬他大腿,這讓他很傷心。要改變現狀我們能做些什麼呢?

分析 寶寶只咬爸爸,而不咬媽媽,極有可能的原因是爸爸和他相處的時間太少了,他用這種行為方式表示不滿。

對策 我們完全沒有必要放棄個人的工作和生活,把自己的全身心奉獻給寶寶。和寶寶相處的時間長短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如何共度親子時光。請記住,親子關係不是時間關係,而是品質關係!親情品質是發展寶寶親子關係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最好每天固定一個專門屬於寶寶的親子互動時間,全家一起做遊戲,暫時放開工作和家務,這是增進感情的最佳選擇。

“我很憤怒”

Q :我的寶寶快兩歲了,總愛咬小朋友,有時候是爭奪玩具,也有時候不為什麼就咬人。我們想了許多方法,也不管用。這是不是和他爸爸有時打他有關呢?

分析 如果經常打罵寶寶,他很可能咬小朋友,這是情感置移的方式,把自己內心的憤怒和不滿發洩在其他小朋友身上。同時也可以說是他在模仿大人的行為。

對策 攻擊性咬人是有意的侵犯行為,不利於寶寶與他人的交往和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需要高度注意。可以建議寶寶用不傷害別人的辦法來轉移負面情緒,如拍打枕頭,撕報紙等。要對寶寶反復強調,咬人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爸爸媽媽和小朋友都不喜歡,這會傷害別人,不是一個好寶寶的行為。同時你也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教育觀念,思考對寶寶進行懲罰是否恰當,否則將會出現雙重標準。寶寶會糊塗:大人為什麼可以使用暴力,他卻不可以呢……

如果你選擇正確的行為對策,那麼情緒逐漸趨向穩定的寶寶兩歲後就不會再咬人。但三四歲的寶寶會因為情緒緊張、焦慮而繼續咬人行為,你可以向兒童心理諮詢師尋求幫助,找出寶寶焦慮的真正原因並進行治療。

特別注意:

如果是由於品德上的某些原因而引起的咬人,如小氣、霸道、過強的表現欲等,就要引 起特別的關注,以免影響寶寶的性格形成。

如果發現寶寶習慣性咬人,還是請兒科醫生加以診斷為好。有的幼兒是由於藥物治療引起情緒不穩,可以通過調整藥物進行改善。

你的態度:

1. 反思,先預防。

如果你家的寶寶遭遇被咬,不要以為只是因為小孩子之間發生的小爭執所引起的,而忽略了此事,應當立即對他進行認真教育。根據寶寶的切身感受和體驗來分析,讓他知道咬人是一種錯誤行為,咬人會傷害別人,帶給別人疼痛,不應該去模仿。這樣就可以達到預防的目的。

2. 耐心,重教育。

寶寶發生咬人事件後,也不要過於擔憂而去責怪孩子,應該認識到寶寶咬人大多是屬於嬰幼兒生理和心理發展上的階段性問題,還不屬於攻擊性行為。家長要耐心對待,幫助寶寶分析原因,然後進行認真的教育,以免向不良的行為習慣轉化。如果有可能,要帶著他去向被咬的小朋友道歉,創造一個直觀的氛圍讓他瞭解咬人帶來的後果。

3. 緩解,多關心。

防止寶寶咬人的措施要在日常生活中做起。平時給寶寶吃些面麺、餅乾之類,以滿足他的咀嚼欲的需要。還可以給寶寶吃甘蔗之類的水果,讓他緩解牙癢的需要。寶寶在牙癢時,還可以咬咬其它織物。平時緩解了寶寶在特殊時期的特殊需要,咬人行為就會減少。

如果自己的寶寶被其他小朋友咬傷了怎麼辦呢?

1.狀況發生後,第一時間用香皂和清水仔細地給寶寶清洗傷口,因為人為的咬傷要比動物咬傷更容易感染。

如果傷口不是很嚴重,按照醫囑,一天擦兩次抗生素藥膏即可。如果傷口處很容易弄髒,最好用繃帶把包紮好。

2.如果傷口看起來很嚴重——破皮或者流血——要馬上用一塊乾淨的布敷在傷口上,用手指壓一壓。

如果血止住了,再給傷口貼上創可貼,然後送到醫院,看是否需要縫合或者抗生素注射,如果按壓不能止血,要立刻採取急救措施。

3.不管傷口是否嚴重,都要到醫院進行諮詢,因為人為咬傷的感染幾率非常高。10個被咬傷的人中就會有一個感染。醫生會立刻對臉部、手部等處的咬傷進行檢查,因為這些部位非常容易感染。

傷口感染的症狀:

★傷口開始腫脹,紅腫。

★持續發燒38℃以上。

★咬傷處有紅色劃痕或者感覺發熱。

小孩在一歲左右的時候,有時會冷不防地咬人一口,這是正常現象。因為此時的孩子正在長牙,看見什麼都喜歡用牙咬一咬,可是又分不清到底咬的是人還是物。

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當孩子由於飲食不節引起內熱的時候,他也會咬人,咬東西,這時,給孩子吃一些至寶錠之類的中成藥,有助於孩子恢復常態。

兩歲多的孩子如果還咬人,那就有一些客觀原因了。如果只是和別的孩子發生矛盾,偶爾咬了對方一口,這倒沒什麼,要是他經常處於緊張狀態,老是不高興,並且常常無故咬別的小朋友,就要引起注意。比如:在家裡被管得太嚴、太多,因而當他進入到一個容易興奮的狀態時,就難以控制自己。另外,如果他過去常常受到別的孩子的攻擊,對小朋友的任何接近他的表示和行動都懷有戒心,他就會採取先發制人的態度咬別人一口,以示“抗議”。

如果不存在上述問題,應該帶他求教于醫生。一般對健康兒童的這類毛病,不需要醫藥治療,只要耐心地教育他,是能夠幫他克服缺點,從而和別的小朋友和睦相處的。父母不要以為孩子會用咬人對付與他發生矛盾的小朋友是孩子不會吃虧的表現,須知這對孩子的性格發展和心理健康都是十分不利的。

相關用戶問答